1.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的地理分布、地理格局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对象: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2、内容: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旅游资源的地区分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旅游区域差异等。
3.旅游者共同特点:异地性享受性业余性消费性地域性。
4.不同旅游目的旅游者特点;
观光型旅游者特点:喜欢到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在旅游地逗留时间较短,重游率低对**比较敏感旅游季节性强。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特点;追求娱乐消遣、观赏享受,参与性强逗留时间、长季节性强、灵活性大对产品质量、安全和**较敏感。
文化知识型旅游者特点;文化修养高、求知欲强、具有一定专长、乐于交流和切磋,对旅游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对导游的文化知识要求较高,对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公务型旅游者特点;人数相对较少、出行次数频繁,有一定身份和地位,对旅游产品和质量要求较高。公费支出,支付能力强,对**不太敏感,旅游季节性较小。对旅游目的地和时间没有选择余地。
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水平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数量。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旅游目的地的供给状况,产品**和汇率。
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互补和替代。替代有利影响:旅游资源充分的利用,新的旅游地得以开发,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减轻旅游地压力,避免旅游地资源破坏。
不利影响:引起盲目的开发同类旅游地,造成旅游项目的雷同。产生空间竞争,削弱个别旅游企业的发展,可能造成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恶性竞争。
可达性:交通与可达性,空间距离与可达性,知名度与可达性,文化距离与可达性,旅游接待地条件与可达性。自然或人为的障碍性因素与可达性。
东湖与西湖:交通可达性不及西湖。知名度的悬殊,直接造成了东湖与西湖在游客接待数量和收入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历史文化魅力不足。
旅游决策旅游决策是指旅游者依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和计划付褚实施的过程。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旅游决策行为受三个方面的影响。
感知环境:知名度大的旅游点,具有较大的感知环境感知2.距离影响感知环境,感知距离主要是用克服客观距离所消耗的时间、资金、精力给的感来衡量。
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信息收集量。
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
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基本模式;单一,环形,单一-环形,基营型。
大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中长路程的旅游):远距离的环状路线,选择知名度大的地方旅游。
选择与居住地文化差异较大的地方旅游。交通方式多为航空或快速铁路。
小尺度的旅游活动空间行为(近程旅游):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选择距离较近的风景区或中心城市旅游,交通方式多以火车或汽车为主。
旅游主体空间行为层次及特点;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旅游购物)专门层次(宗教考察商务)
旅游流的定义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质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旅游信息流是指与旅游活动相关并伴随旅游活动而产生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性季节性规模性波动性集中性。
六大市场:1、欧洲市场美州市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市场南亚市场中东市场非洲市场。
大型旅游流 ;京沪广深西五大城市。
中型旅游流 ;杭宁苏桂四大城市
较小型旅游流 ;从上九大城市流向大级别城市。
国内旅游流空间分部;东密西疏、沿海沿江密;边远内地疏、大城市密.
国际旅游流规律;前往邻国或近距离目的地国旅游,费用较小,因而有这种支付能力的人数较大。2)所需时间较短,而且容易掌握。3)入境手续简便且交通情况较为便利。
4)生活习惯、语言和文化传统比较接近,旅游过程中障碍较少。
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使旅游资源条理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提供方便,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是一个关于旅游资源有关资料的存取系统(即信息系统)
2)旅游资源分类的过程,是人们加深对旅游资源属性认识的过程。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和依据;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应性逐级划分原则分类依据;成因: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2)属性: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式和状态等。
3)功能: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开展旅游活动需求的作用。
4)时间:指旅游资源形成至今时间的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资源属性的分类根据资源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国家旅游局和中科院地理所的划分,全部旅游资源划分为:8主类、31亚类、155种。
世界级旅游资源特点:它们具有全球性艺术观赏、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是世界上品位和知名度最高的旅游资源、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和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国家级旅游资源;它们是中国壮丽山河的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
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
旅游资源评价是从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和鉴定的过程。
评价内容;美学观赏性,历史文化性,科学性,奇特性,规模与组合状况。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区位条件,客源条件自然环境4)经济环境5)社会文化条件。
6)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三大特点:指标数量评价模型评价标准公众化。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地域组合条件。
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
福建旅游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形成五大旅游品牌(武夷山、古浪屿、妈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和客家土楼)
自然地理环境的旅游意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旅游活动的基础和空间构架1)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组合和分异是自然旅游资源产生汲引力的源泉地带性分异---旅游资源区域差异的原因, 地域组合---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
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2)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存环境3)有利于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旅游活动对空气的不利影响。
4、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一、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1、矛盾所在发展旅游和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不一致。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
发展旅游的根本目标。
1.五陵源和衡山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地形与地质,水体,气候,动物,植物,文化古迹,民情风俗,景点集中程度,景区容量 2.五陵源和衡山旅游区域条件评价;自然生态,用地条件,城镇分布基础设施,旅游设施。
3.五陵源和衡山旅游区域特性评价:交通条件,与客源地距离,与附近旅游地类型的异同,与附近旅游地之间的距离。
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1 、数量丰富,类型众多2 、历史悠久、文化深厚3 、季节分明,地域差异明显4 、自然人文,相互交融。
中国旅游自然分布规律: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地的过度地带。
2 、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中国生态脆弱区或贫困区。
3 、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中部和东部地区集中。
4 、民俗旅游资源遍部全国,少数民族资源集中在边远地带。
5 、现代人造旅游资源分布在大城市。
旅游区特点;系统性、地域性、层次性。
旅游点:是风景区内游览、参观、娱乐等旅游活动的直接场所,它构成风景区的基本单元。如颐和园、天坛可成为旅游点 。
风景点: 指具体的观赏对象物。如朱碑亭是磨山旅游点内的一个风景点。
北方历史文化古迹疗养旅游区范围: 6个一级行政区北京, 天津 ,河北,山西 ,河南 ,山东地理位置:海河流域下游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一地貌与气候1、**高原和关中盆地,陕北高原,山西高原。
**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习惯上称为“黄土高原陕南山地和豫西山地。
3、豫鲁平原和山东丘陵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
4、、河流水系本区兼有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水系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源于陕西西部,流经秦巴山地,到武汉注入长江。
5、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该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本区旅游资源的突出特点2、该区是我国农业最早开发的地区。 关中平原、晋中平原、豫鲁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和杂粮产区。本区也是我国棉花产区。
本区煤、油、汽资源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地。工业发达4、该四省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
横向——胶济、龙海线纵向——京沪、京。
九、京广、同蒲、宝成线。
四川国际旅游品牌:大熊猫、九寨沟、三星堆。
重庆旅游业,集观光、游乐、会议、展览、度假、购物、美食为一体的旅游中心。
长江三峡”独具特色地表结构复杂,峡谷景观突出植被繁多,山地景观奇美秀丽巴蜀文化特色突鲜明,古代文明灿烂辉煌。
长江中下游旅游民区; 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繁荣的经济富饶的物产。
密集的旅游城市便利的水陆交中国的热点旅游城。
旅游区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2 、区域环境良好,行业发展成熟。
3 、古今文化交融,自然人文并重。
可持续旅游)增强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的环境效应与经济效益的理解,强化生态意识。
2)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
3)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的生活质量。
4)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5)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存在的环境质量。
地理环境容量的定义。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旅游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经济活动量。
5)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设施容量、投资容量、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比较利益、
旅游产业满足需求的程度,区域外调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人力资源供给情况
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容量景点容量、景区容量、旅游地容量景点容量是旅游资源基本容量的具体体现。
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旅游接点;旅游区。区内路径旅游目的地区域出入口通道客源地市场。
旅游地形象标识物诱发旅游动机,帮助旅游目的地决策,旅游线路安排,旅游活动选择。
核心吸引物聚集体的辨别。
旅游空间结构模式;凝聚模式放射模式扩展模式。
凝聚模式主要特点旅游目的地空间区域狭小内部尚未形成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节点数目有限,规模较小景观单调,综合吸引力较底旅游流的流向成单向性客源市场缺乏固定性。
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影响有限。
放射模式主要特点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功能基本健全,旅游系统开始发育,:以旅游区为核心。
旅游地理学课程《旅游地理学》课程简介
旅游地理学 课程简介。中文名称 旅游地理学。英文名称 geography of tourism开课学院 旅游学院。课程 16083学。分 3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预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内容简介 旅游地理学 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奠定...
旅游地理学
简答题。1 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07 09 探查阶段 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有零散的旅客,没有特别的设施 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 发展阶段 形成成熟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骤...
旅游地理学
1,旅游 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部分。2,旅游地理学 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3,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过旅游痛到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