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经济学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典型理论核心思想和现实意义。
金融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金融资源跨期有效配置的科学,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是否还能完全指导所有的经济主体(个人、机构、企业和**等)在参与金融活动中所做的决策。它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内发展了金融理论的主要思想,并以此思想来观察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金融交易过程中所蕴涵的经济学的普遍规律。金融经济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经济学的启蒙时期。
crammer(1728)、bernoulli (1738)对不确定性下的行为决策研究。bachelier(1900)对****随机过程的研究,其结论是:****变化是一个呈现出布朗运动特征的随机游走过程,买者和卖者在交易**时对****变化的数学期望值都为零。
fisher(1930)的分离定理:企业的投资决策与企业家的偏好无关;企业的投资决策与融资决策无关。keynes(1936)的投资理论:
选美比赛。von neumann-morgenstern (1944):《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中建立了不确定性下经济主体决策的期望效用理论,奠定了不确定环境下经济主体的偏好及效用函数的基本理论体系。
二)20世纪50—60年代:金融经济学的奠基时代。
1. markowitz(1952)的**组合理论首次将个体投资决策中面临的收益与风险决策简化为均值和方差这两个具体的数学概念,并给出了风险—收益平面上的投资组合前沿。
马柯维兹(1952,1959)的资产组合理论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学仅用描述性语言来表达金融学思想的方法,被称作金融学的第一次革命。被称为现代**组合理论或投资理论的创始人马柯维兹的贡献既是资产定价理论的奠基石,也是整个现代金融理论的奠基石。这标志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发端。
and debreu(1954)一般经济均衡存在定理的证明对一般经济均衡问题给出了富有经济含义的数学模型。主要贡献:(1)第一个风险状态下的总体均衡经济模型;(2)**和**市场在风险最佳分配中的作用;(3)walrasian 均衡的存在性和最优性;(4)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市场的存在是总体均衡的先决条件。
3. tobin(1958)的两**分离定理(每一种有效**组合都是一种无风险资产与另一特殊的风险资产的组合)为capm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sharpe(1964)、lintner(1965)、mossin(1966)的capm的提出为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奠定了基础。该模型主要研究**市场中的预期收益率与其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均衡**是如何形成的。
capm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之上的,这些假设条件如下:(1)投资者以某段时间内的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来评价某资产组合;(2)在投资风险既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总是追求最大的收益率;在投资收益既定的条件下,投资者总是尽量回避较大的风险;(3)所有资产者有着相同的资产持有期,这样的市场上所有投资者就可以按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款;(4)资本市场是一个完全市场,不存在资本与信息流动的阻碍,因此,假设没有一个投资者的行为能大到影响整个**市场,没有交易成本和所得税,所有投资者均可免费获得所有有价值的信息;(5)资产无限可分,即投资者可购买一**份的一部分,这样可以保证投资者以任何比例分配其投资;(6)投资者有相同的预期,即对预期收益率、标准差、**之间的协方差有相同的理解。
5. 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首次应用无套利假设**了“公司的财务政策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开创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先河,并奠定了资本市场套利均衡和套利定价分析方法的基础。
mm模型虽然在逻辑推理上得到了肯定,但是其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无关的结论在实践中面临挑战,现实企业都比较重视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资产负债率在各部门的分布也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为了分析这一理论和实际的差异,modigliani和miller于2023年对自己的结论进行了修正,把企业所得税因素纳入到资本结构分析中。modigliani和miller的这一系列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学术界的激烈争论,许多学者维护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反批评。
这场论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套利机会;二是个人财务杠杆与企业债务杠杆;三是风险等级;四是定理的实证检验。著名数理金融学家默顿曾对mm定理给予高度评价,mm理论是新旧理财学的分水岭。
应该可以说,mm定理是资本结构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的提出标志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诞生,也预示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取代传统资本结构理论成为资本结构理论的主流地位的革命的开始。
6. debreu(1959)、arrow(1964)将一般均衡模型推广至不确定性经济中,为金融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灵活而统一的分析框架。
7. samuelson(1965)、fama(1965)提出emh理论。有效金融市场是指这样的市场,****总是可以充分反映可获得信息变化的影响。
emh理论奠基于三个逐渐放松的假定之上。(1)投资者被认为是理性的,所以他们能对**做出合理的价值评估;(2)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并非理性,但由于他们之间的**交易是随机进行的,所以他们的非理性会相互抵消,****并不会受到影响;(3)在某些情况下,非理性的投资者会犯同样的错误,但他们在市场中会遇到理性套利者,后者会消除前者对**的影响。由此看出,投资者的理性是有效市场假说成立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投资者的理性,市场将不再有效。
如果投资者的一些行为是非理性的,他们的行为肯定是随机的、非系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是有关**对影响**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的研究。fama根据roberts(1967)对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的分类提出了区分有效市场的三种类型:
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市场。(1)弱式有效性(weak form):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充分及时地反映了与资产**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如历史**水平、**波动性、交易量、短期利率等。
因此,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投资者借助任何分析工具,都无法从历史信息获得超常收益。(2)半强式有效(semi-strong from):若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对资产**变动没有任何影响,我们称这类市场为半强式有效市场。
即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公开信息都不能获取超额收益。(3)强式有效性(strong form):强式有效性是市场有效性的最高层次。
它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包括已经公开的以及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地及时地包含在资产**中,即**反映了历史的、当前的、内幕的所有信息。总之上述三种市场水平中,投资者都无法利用相应的信息集获得超常利润。
三)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和形成时期。
的期权定价理论奠定了现代衍生金融工具和公司债券定价的基础。
的apt理论克服了capm中的模型检验的局限性。
的“零—βcapm”、rubinstein(1974,1976)、kraus and litzenberger (1978)的离散时间capm。
4. merton(1969,1971,1973)的连续时间capm(icapm)等极大的发展了capm理论。
and kreps(1979)发展的**定价鞅理论对emh的检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nd stiglitz(1980)提出的关于emh的“悖论”将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入经典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
and meckling(1976)、mayers(1984)、ross(1977)、leland and pyle(1977)等在**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发展了公司金融理论。
四)80—90年代:现代金融理论的“百花齐放”时期。
1.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及其发展;
2.金融契约理论和**设计理论;
3.金融中介理论(bodies的中介职能观;信息生产职。
能;流动性提供与风险管理职能;降低经济主体市场参与。
成本的职能);
4.资本市场理论(**emh有效性的各种**市场异象。
anomalies)的解释理论);
5.行为金融理论;
6.法与金融;
7.**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
2、试评述期望效用理论的局限性及其解决方法。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不过, 该理论是将个体和群体合而为一的。后来,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eu)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进而构筑起现代微观经济学并由此展开的包括宏观、金融、计量等在内的宏伟而又优美的理论大厦。
研究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使eu理论一般化的方式:
1)karmark(1978)提出主观权重效用(subjectively weighted utility,swu)的概念,用决策权重替代线性概率,这可以解释allais问题和共同比率效应,但不能解释优势原则的违背;
2)扩展性效用模型(generalized utility model)。该类模型的特点是针对同结果效应和同比率效应等,放松预期效用函数的线性特征,或对公理化假设进行重新表述,模型将用概率三角形表示的预期效用函数线性特征的无差异曲线,扩展成体现局部线性近似的扇行展开。这些模型没有给出度量效用的原则,但给出了效用函数的许多限定条件;
3)kahneman和tversky(1979)引入系统的非传递性和不连续性的概念,以解决优势违背问题;
4)“后悔”的概念被引入,以解释共同比率效应和偏好的非传递性;如loomes和sudgen(1982)所提出的“后悔模型”引入了一种后悔函数,将效用奠定在个体对过去“不选择”结果的心理体验上(放弃选择后出现不佳结果感到庆幸,放弃选择后出现更佳结果感到后悔),对预期效用函数进行了改写(仍然保持了线性特征);
5)允许决策权重随得益的等级和迹象变化,这是对swu的进一步发展;
6)非可加性效用模型(non-additivity utility model)这类模型主要针对埃尔斯伯格悖论,该模型认为概率在其测量上是不可加的。
金融一班:赵文国。
学号:201050010059
计量经济学》大纲 金融
西安欧亚学院。课程大纲。适用专业 金融学。编制单位 统计教研室。编制日期 2012年8月。金融学院制。计量经济学 课程大纲。一 课程概述 1 课程描述。计量经济学 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这门课程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 统计学...
2019经济学基础金融试题
附 2011年是联考取消后复旦金融学 学硕 第一年自主命题,风格延续了经综一贯的主观题 计算题模式,与联考有根本的不同。也许我有点后怕了,就不评论难易了,自己试着写写看,不要只看噢,只有亲自写你才有感觉。简答题50分,计算题45分,论述题55分,微观45分,宏观10,微宏观交叉的15分,政经30分,...
2019金融考研经济学试题
01 08 财经大学经济学试题分类。一 政治经济学 60分 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2分 1.流动资本 08年 2.有效竞争 08年 3.利益相关者 08年 4.重置投资 08年 5.经济体制 07年 6.超额剩余价值 07年 02年 7.人力资本 07年 8.虚拟企业 07年 9.交换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