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发布 2022-09-16 07:41:28 阅读 3083

作者:王洋。

**:《绿色科技》2023年第10期。

摘要:文学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逐渐开始引起国内外的关注。通过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对目前国内外文学旅游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着重分析了国内文学旅游的重点研究内容。

以期为我国文学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并借此推动国内旅游学术界对文学旅游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9944(2010)10 0156 03

1 引言。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性艺术,自古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文因景生,优美的景观刺激并产生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景因文名,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将旅游资源特色化,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强了旅游资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基于这种密切的关系,对于文学和旅游的结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旅游学的角度来说,文学旅游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相对来说,对于文学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还很少。

但是,对于之前的研究成果还尚未有人进行归纳,为此笔者对国内外文学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

2 文学旅游的定义。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触动人的灵魂深处。作品中描述的优美景色,使得人们总想亲眼见目睹。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总牵动着读者的心灵,人们想去故事的发生地寻找人物的踪影,想更多地了解关于他们的一切。

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想去亲身经历,在现实中重温那份感动。因而,那些与文学作品直接联系的地方就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也成为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被旅游业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学旅游资源。由于“重文”的心理,人们往往因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而引发对作者本人的兴趣。

人们想去了解现实中的作者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究竟是怎样的环境培养出了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所以,作家故居、纪念馆、宗祠墓地、以及诗人作家行踪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也成了吸引游客前往的文学旅游资源。

借鉴旅游的定义,笔者认为文学旅游就是指人们基于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前往与作品相关的(包括与作者相关)目的地而度过一种短暂的综合经历。旅游本身就是一项综合的活动,文学旅游也不例外。文学旅游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更简单更广泛地说就是一种跟文学作品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旅游活动。

3 国外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关于文学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大都将其置于遗产旅游的范畴内讨论,如yaniv poria,richard butler,d**id airey(2001)指出文学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遗产旅游类型,是建立在遗迹或吸引物的文学价值上,并且游客对于文学的观念具有相当的共同性的旅游活动[1]。herbert(2001)也认为文学旅游地就是遗产旅游景观的一部分,有关遗产的重要理论也适用于文学旅游地[2]。

1)国外学者主要采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田野作业、问卷调查与对象访谈等手段,对文学旅游者、文学旅游地、文学旅游真实性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3]。herbert(1996)将文学旅游地分为与作家有关,如作家生活过的地方、与作家有关的戏剧性事件的发生地;与作品的场景有关;与情感价值、怀旧、记忆、象征等有关,其内涵比某一特定的作家或作品更宽泛、更深刻[4]。clare fawcett,patricia cormack(2001)则对文学旅游地的真实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爱德华王子岛的3个文学旅游地,真实性以现代主义者、理性主义者、折中主义者的3种解释形式体现出来[5]。

2)对于文学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开发,国外学者并没有作为专题内容进行论述。只是笼统地将文学旅游资源归纳为与文学作品及与文学作者相关的旅游吸引物。至于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也都是从遗产旅游的角度出发,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模式。

4 国内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4.1 相关概念研究。

兆康,刘德艳在2023年就对文学旅游的定义和特点作了表述,认为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物质活动[6]。但之后很少有人再对此定义进行界定。王中军(2005)从宏观的层面阐述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认为文学旅游资源既包括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旅游景观[7]。

总之,国内对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表述基本停留在描述层面,判别性较低,难以将文学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区分开。

4.2 文学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国内在阐述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系统的的研究主要有肖洪根(1998)从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的产生、消费与**3个角度阐述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8]。杨秀玲,王军华(2005)对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要以实景、虚景相结合的形式,对文学艺术资源进行开发[9]。余靖华等(2009)对文学旅游的开发驱动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资源的文学旅游附加值与其他旅游附加值的高低对比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从属跟进模式、互重并行模式、主题聚合模式以及文化提升模式[3]。

喻学才(1996)提出文学名著模拟景观制作中不必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性,而重在营造文学氛围 [10]。另外,万津津(2009)也强调开发文学旅游资源应重视保护真实性[11]。贾鸿雁,王金池(2009)认为兼顾旅游客体和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符合文学资源亦真亦幻的特点,适宜作为文学资源旅游开发的基础[12]。

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大都以文学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而张维亚(2007)以南京夫子庙李香君故居和王谢古居为例,则从文化遗产角度**了文学旅游景点的开发[1]。之后,张维亚等(2008)又指出文学遗产旅游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项空白。

并指出南京**文学遗产的旅游开发,要把握4个特性:文学性、原真性、体验性、地方性[13]。另外,王强,刘飒(2009)也研究了文学遗产旅游资源的价值研究及开发途径[14]。

4.3 与相关理论的结合研究。

国内在讨**学旅游与其他理论的结合时,围绕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结合的最多。陶少华(2006)从理论高度**了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的结合方式,并**了将体验引入文学旅游后的产品开发思路[15]。楚艳平(2007)通过分析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内在结合的可能性,进一步**了在体验经济的理念下如何将文学旅游资源开发成体验型文学旅游产品 [16]。

而庄志民(2003) 将体验经济与文学旅游相结合进行了个案研究,对以“醉翁亭”为主干的滁州市旅游产品做了创意设计[17]。另外,王芳(2008)**了文化创意与名著文化旅游的融合,提出了名著文化旅游创意的概念[18]。

4.4 具体的文学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

对具体的文学遗产的开发研究,我国研究最多的是三国文化旅游的开发。2023年,喻学才,陈钢对三国旅游线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影响三国旅游线深度开发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19]。之后,沈伯俊(2003)依据体验旅游理论分析了“三国文化”旅游在开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0]。

牛青(2008)则以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主线,设计了一条以人物为主线的三国特色旅游线路[21]。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对其他文学遗产地简单地进行过**。

5 结语。目前文学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无论是对其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属性的研究,还是相关理论及案例的研究都很少。同时,也说明文学旅游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还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旅游需求更加趋向于对景区景观的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因而,文学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加上旅游研究在其他分支方面的逐渐完善,势必文学旅游的研究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无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旅游的现实开发中,文学旅游都面临着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1] 张维亚。文学旅游地的遗产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7,22(3):40~44.

2] d**id place,tourism and the heritage experience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2):312~333.

3] 余靖华,李江风。刍议文学旅游附加值的资源载入及开发模式[j].理论与实践,2009(1):82~84.

4] d**id and literary places in france as tourist attraction[j].tourism management,1996(2):77~85.

5] clare fawcett,patricia authenticity at literary tourism sites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1(3):27~28.

6] 兆康,刘德艳。**学旅游[j].旅游学刊,1993,22(3):43~46.

7] 王中军。试论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1):30~32.

8] 肖洪根。再**学旅游资源的开发[j].华侨大学学报,1998(3):115~119.

9] 杨秀玲,王军华。试论我国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j]开封大学学报,2005,19(1):23~25.

10] 喻学才。**学名著型模拟景观的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3):62~63.

会展旅游研究综述

大一年级学年 院系 旅游学院。姓名 xx学号 xx 年级 xx专业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日期 xx年6月。关键词 会展旅游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国内。摘要 会展旅游的概念是随着会展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而提出来的,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末才被我国学术界所重视。目前,国内在会展旅游理论研究 会展旅游活动组...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作者 范艳艳。旅游纵览 行业版 2014年第10期。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就国内外智慧旅游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剖析,发现国内外研究在侧重点 方法 视角均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和完善,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向信息化 智能化转变,智慧旅游 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智慧旅...

我国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作者 贾珍珍梁媛媛。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7期。摘要 智慧旅游 自2010年由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全国各级 纷纷开始了建设智慧旅游的浪潮,并已将南京 苏州 宁波 北京等城市作为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着力构建智慧 智慧景区 智慧企业和智慧游客。文章通过检索国内旅游专业核心期刊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