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绪论

发布 2022-09-16 07:38:28 阅读 2743

绪论。学习导入:1.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对旅游美的欣赏能力,能够更好地进行旅游讲解,能为旅游事业服务出谋献策。

2.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旅游文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博大的旅游文化。

3.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文学的源起、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旅游文学的特征,熟悉旅游文学的类型。

旅游,是一项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生活,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亲身感受,达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的目的。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自出现后就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旅游活动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也离不开文学,文学成为了旅游的号角,是旅游者手中一杯香浓的醇酒。

一、 旅游文学的性质。

一)旅游文学的概念。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它主要通过对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它是旅游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且占据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

二)旅游文学的特征。

1.旅游性。

旅游文学创作反应对象是“旅游生活”。旅游是旅游文学的创作的基础,没有现实存在的旅游生活,也就是没有旅游文学。

2.文学性。

旅游文学不是对“旅游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抒发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审美情趣,是对旅游生活的艺术反映,这就是决定了旅游文学的 “文学性”。

3.地理性。

反映旅游者游历见闻的旅游文学,因精心描写旅游的特有的风土人情而具备地理性,它既强调地质地貌的游览特殊性,也突出民俗风情的独特性,还展示古今建筑的民族与地方特色。

4.知识性。

旅游文学作品中容纳大量有关旅游地的知识信息,包括名声知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名人生活逸事,等等。我们能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得到“知”的启迪也充实。

二、 旅游文学的发展。

旅游文学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历史中,它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有其孕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国的旅游文学的发展依其发展水平和历史贡献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期(先秦),发展期(两汉、魏晋南北朝),繁荣期(唐朝),衍化期(宋元明清),辉煌期(现代)。

1.先秦时期。

先秦旅游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漫长的岁月。当时以审美观赏为内容,完整的旅游文学还没有产生,但含有旅游因素的神话传说已在民间口口相传。

旅游文学的萌芽时期,其主要形式是诗歌。先秦旅游诗歌主要见于《诗经》与《楚辞》。《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其中旅游诗内容丰富,反映了多种多样的旅游生活。

2.两汉时期。

两汉旅游文学最吸引人瞩目的题材是旅游赋,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两汉的旅游散文传世不多,有一篇却不可不读——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它是第一篇游记散文,被文学界誉为“单篇登山游记的开山之作”。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政治上东方不安,却是文学的兴旺时期,旅游诗、赋、散文大量涌现,适应了当时旅游生活的需要。王粲《登楼赋》开启了旅游赋的先河;曹操的《观沧海》情景交融,实现了登山观海的主题,标志着中国旅游诗的成熟;东晋谢灵运专写山水游览,成为中国山水旅游诗的鼻祖;文士鲍照、吴均,陶宏景等分别写出了《登大雷岸与妹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等文采瑰丽、写景优美的散文;当时还有北朝的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专著,然而其中有描写雄奇秀丽山水的内容,甚为精美,所以也是一篇篇优美的游记散文,流传至今,堪称佳作。

4.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翁名最为灿烂夺目的时代,也是中国旅游文学辉煌耀眼的时代,唐朝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曾有100多年的时间以最强大帝国的身子崛起和矗立于世界东方。国力强盛,版图辽阔政治开明,交通发达,中外文化自由交融,各种旅游活动络绎不绝,无疑也促进了旅游文学向更高的领域发展。

盛唐是旅游散文和旅游诗歌的巅峰期。在游记散文方面柳宗元更有其特殊地位。他的《永州八记》是我国古代游记的代表作,广为后世所传诵。

还有元结的《右溪记》也颇著名,可说是柳体游记的先河。在诗歌方面除了出现了王维、孟浩然等田园山水诗人,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外,更是出现了李白,杜甫、自居易等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他们也创作了不少描绘自然风光的传世佳作。

5.宋代。宋代的旅游文学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题材和内容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其次宋人在创作旅游作品时又能赋予其景以更多的主观感受,融入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遭际、命运或人生哲理,从而丰富了旅游文学的内涵;最后就艺术来说,宋代的旅游文学较唐代也有了发展,宋人以“议论为试”,“以才学为诗”,也是宋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宋代诗歌方面也有许多的写景佳作。反映社会生活与山川风物的面也较广,写景状物尤富传神风致,闻名遐迩之作如北宋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三首》,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王令的《金山寺》,苏轼的《游金山寺》《、登州海市》、《百步洪》,黄庭坚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陆游的《醉中下翟塘峡中流观石壁飞泉》,文天祥的《扬子江》等。

6.元代。在元代旅游文学中,除了诗文以外还有不少散曲作品。这些作品。

这些散曲在写景抒怀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徐再思的《中吕·朝天子·西湖》、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 以《天净沙·秋思》闻名的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些写景之作更是形象鲜明,语言简练流畅,很有特色。

7.明代。明代旅游文学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作家众多,作品繁盛,并涌现出一批专写旅游文学的作家,在写作上也有了创新。这一时期出现了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中国第一个旅游家徐霞客和游记专集《徐霞客游记》;还有在游记文学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袁宏道,他的《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别具一格,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汤显祖的写景诗作《石门泉》、《白沙海口出沓磊》也颇有情致。张岱也写出了《西湖七月半》、《白洋潮》等绝妙散文。

8.清代。清代是中国古代旅游文学大发展的时期,多样的思潮,多彩的旅游生活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涌现了大批艺术精品,它们各展其长,各具风格。清代涌现的记游文学英华甚多。

方苞的《游雁荡记》以理见长,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受,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笔力绝妙,恽敬的《游庐山记》以文字简约、画意诡异著称,龚自珍的《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病梅馆记》、《天寿山说》被人誉为纵横奇诡的妙品。这些都显示出我国旅游文学在艺术上日趋完美。

清代旅游文学的兴盛还有一个标志就是名声楹联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们在各风景名胜所见的楹联大多写于清代。

五四”以后,我国的现代文学家,郭沫若、郁达夫、朱自清、叶圣陶、老舍、巴金等在繁荣旅游文学方面都有建树。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事业也在大步迈进,旅游文学也是五彩缤纷,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由于党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观察大自然的景象和各处社会风土习俗的视角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学创作在内容与形式上更是丰富多彩,创作队伍壮大,写出了大量颇有影响的佳作。

三、 旅游文学的类型。

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过程中主体旅游者对客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反映所作的文学描绘,即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纪述游览、旅途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方面的内容。旅游文学按体裁大致可分成:

旅游散文、旅游诗、旅游词曲、对联和碑文。

1.旅游散文。

旅游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反映旅游生活的作品。古**山水的散文,在先秦时就已经出现,但多半还是一些片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欣赏角度来写景的游记应运而生。

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被誉为“游记文学之正宗”;郦道元的《水经注》在山川景物的描写上,取得了值得珍视的成就。唐代山水游记最为突出的代笔为柳宗元,以《永州八记》著称于世。宋代的山水游记在描写山水景物的同时,更重于抒情议论,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

明清时期的旅游散文达到鼎盛,《徐霞客游记》、《登泰山记》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2.旅游诗。

旅游诗,是以诗的形式反映旅游生活的作品。诗是我国古代运用得最广的一种韵文,按其形式可大致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两大类。按内容可以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诗,有咏叹淳朴怡静的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有描绘塞外大漠风光的边塞诗,还有历代文人登临览胜凭吊古迹时发思古之幽情的怀古诗。

旅游诗的作者往往从自然山水中抽象出美的线条、美的色彩,运用词句创造出美的意境,同时融入作者的情绪,将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延伸到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议论。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数不胜数的诗歌佳作。

3.旅游词曲。

旅游词曲,是以词和散曲的形式反映旅游生活的作品。通过这些词曲可以歌颂大好河山,描绘自然风光,特别是城市风物词的大量涌现,不仅梵音两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代表了城市旅游的进一步繁荣。如柳永的《观海潮》,咏扬州的《临江仙》等。

此外,借助于旅游词曲,可抒发游览中的感叹,且加入人间世事,使旅游词曲包含更多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口造口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4.对联。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别具一格的,也是我国所独有的。许多山水名胜的对联,或写景抒情,或咏史怀古,内容丰富多彩。

在形式上,则长短不一,只要上下联对仗工整即可。这些对联不只是一种点缀,更是风物景观的点睛之笔,可令山川生色,名胜曾辉。

5.碑文。在我国,和山水名胜紧密相连的,还有众多的碑铭石刻,它是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旅游者在游览山水名胜之地的同时,总是喜爱观赏有关的历史文物,以期获得相应的文史知识。我国现存的碑文石刻中,以泰山刻石、西安碑林等地的最为有名。

四、 学习旅游文学的意义。

1、激发爱国情感,提升旅游文学修养。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城、古运河、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宫等,无与匹俦;桂林山水、黄山奇景、三峡风光等天然景致,稀世胜境。这些奇山丽水、名胜古迹,通过旅游文学作品的描写、介绍,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无不熔铸于作品的咫幅寸土之中。

我国有许多旅游文学作品,都采用了移步换形的写法,作者边走边看,边看边写,一篇作品即可把人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指示美景,教人去欣赏、去领略、去体验。人们通过品赏这些作品,了解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从而激起人们爱祖国、爱乡土的感情,对陶冶理想情操,培育高尚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身居国外的华人,读了这些作品,更是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对祖国产生眷恋之情,更欲亲临其境,一饱眼福为快。

旅游文学绪论

膄绪论。肄学习导入 荿 1.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对旅游美的欣赏能力,能够更好地进行旅游讲解,能为旅游事业服务出谋献策。芇 2.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旅游文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博大的旅游文化。羅 3.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文学的源起 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旅游文学的特征,熟悉旅...

旅游概论 绪论

旅游概论 绪论 第三章 一 填空。20分 1 旅游活动中根本的矛盾是和这两个基本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2 我国的旅游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旅游业,所以,必须注意既重视它的 又注意它的 3 旅游动机多种多样,但却是基本出发点。4 公元前3千年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为了目的进行旅游,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5 ...

旅游心理学 绪论

旅游心理学。1.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意义。1.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的实质。唯心主义的理解唯物主义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心理现象是头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