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旅游

发布 2022-09-16 07:39:28 阅读 3681

旅游资源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原来最狭义的理解莫过于“自然风光”了,而现在,则广义到了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步。譬如我就认为,在我国古人留下的万卷诗书中,就蕴涵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没得到理想的开发。

古代文学中的旅游资源,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著名文人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地方,比如他们诞生的地方、长居的所在、游历的旅踪、仙去的处所;另一类则是作品内容中涉及到的实境和虚境。实境当然是令人向往的了,而虚境往往又与现实中的某些实境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有时竟至让人平添无限的情思与遐想。

在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之间,有一片开阔地段,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这里名叫香溪谷。坐落在谷口的就是三峡明珠秭归,伟大诗人屈原就诞生在这里。游人乘船至此,无不感慨万千!

更有不少人在此弃船登岸,问道香炉坪,寻访三闾大夫幼年的足迹。

四川眉山城内的西南角,原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故居三面临水,环境。

幽丽。明洪武间有人将此故居改建成三苏祠,以资纪念。近代三苏祠已扩大为城市公。

园,内含丰富的三苏遗迹,已成为蓉城至峨嵋、乐山旅游线上的必经之地。自古文人多。

遭贬,自古又是悲愤出诗人。于文人而言,贬谪无疑是人生的不幸,但正是这不幸的磨。

难,才造就了他们的杰出和伟大。那一处处曾留下他们泪水和浩叹的贬谪之地,却因了。

文人的踪影而增添了月晕般的光华。公元2023年,苏轼因乌台诗案遭贬黄州,在黄州生。

活了四年零三个月。大彻大悟之后,他躬耕东坡之上,放浪山水之间,作词47篇,名作。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开一代词风,达到苏词创作的高峰。而今,苏轼谪居黄州。

时期的主要游览地,已被当地积极开发,追慕苏子遗风的人们,纷纷前往定惠院,体会。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悲凉意境;到东坡赤壁,感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

《礼记》有云:桑孤蓬矢,志在四方。”华夏传统,自古男儿多喜游学,书剑飘零。

之际,既成就了学识,又成就了美丽的自然山水。李白25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走遍祖国大好山河,给后人留下众多美丽的诗篇。后来他流放遇赦,从渝州(今。

重庆)乘船,顺江而下,过白帝,穿三峡,稍息江陵。一路奇丽使青年李白神采飞扬,侠气陡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早发白帝城》,令后世代代游人对长江三峡向往不已!

史载李白62岁病逝于当涂,但民间传说却不是那么回事,大概人们不愿相信如此风流倜。

傥的诗仙会老于凡世,因而传说他仙去于马鞍山采石矶的长江边,他是去拥抱江中那颗。

皎洁的明月去了……以至如今去马鞍山凭吊诗仙的游客,远比去当涂的要多。

文学作品的内容中涉及到的景物,最易引起读者的追怀与遐思,不免时生渴望饱览。

之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张继的《枫桥夜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张岱的。

西湖七月半》,无一不使所描绘的景物声名远播、光彩倍增。到庐山的人有谁不想看。

一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美景?去苏州的人恐怕都不会漏下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地上。

的桃花源谁不神往?七月半的西湖尤其叫人魂牵梦绕!

记得一部谈中国山水诗的书中,有这样一些动人的标题:谢灵运———开创山水诗。

新局面的划时代诗人;孟浩然———毕生吟咏山水的优秀诗人;王维———将山水诗推。

向艺术高峰的杰出诗人;李白———纵情讴歌祖国壮丽山川的天才诗人;陆游———山。

程水驿不忘报国的爱国诗人……

你看,仅仅是诗歌,仅仅是诗歌中的山水诗,就足以排出长长的一队名垂千古的歌。

者!美丽的山川景物因了他们深情的吟诵而流光溢彩、韵味无穷。令万世后学在击节赞。

叹之余无不心随诗去、神思遐飞!对于这些古人早已为我们筛选过的自然美景,我们即。

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它,继承的也不过是这笔遗产的利息而已!今人往往觉得自己比古。

人聪明,依我看来,起码在这件事端上,历代的文学家们足可以手捻长须悠然一笑:广。

告我们早就做好了,孩子们,你们还想要什么?

旅游文学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第一部分旅游文学专题研究。第一专题概述。1 山东的著名景区景点,哪些与文学密切相关?2 结合旅游经历,谈谈你对旅游文学审美特征的理解?3 举两三位山东作家或与山东有关的旅游作品,谈谈山东的旅游文学创作对山东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第二专题旅游诗词。第一讲山水诗与田园诗的起源 陶渊明与谢灵运。...

旅游文学与写作作业五答案

多项选择题。1 跟英语相比,现代汉语在语法上有如下特点 a 缺少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b 句子成分分别有不同的形式标志。c 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d 语句的修饰语用在中心语的前面。e 词类跟句子成分基本对应。答案 a c d 2 跟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可有如下特点 a 保留了一定量的入声。b 词汇在...

旅游文学与写作作业八答案

1 普通话为什么以北京地区的语音为标准音,而不以四川话话为标准音呢?答案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文献资料提供的依据来看,北京语音的标准音的地位,早在元代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公认。元代的周德清所编写的 中原音韵 大约在1324年期间成书 的语音依据是在北京取样的。第二,从北京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