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作业

发布 2022-09-11 03:56:28 阅读 9317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中义: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狭义:

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农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2)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作物生产具有有序性(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答:(1)提高作物单产一是要增加投入改善作物生活条件,二是培育高产新品种,三是提高综合管理水平。(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1.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一般可分为3部份9个类别。一、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2)豆类作物,(3)薯类作物。

二、经济作物,(1)纤维作物,(2)油料作物,(3)糖料作物,(4)嗜好作物,(5)其它作物如:桑、漆、橡胶等。三、饲料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海拔、地势、地貌影响到光照、温度、降雨等气候条件。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甘蔗区,7、云南高原稻玉米烟草区,8、川陕盆地稻米薯类柑橘桑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通常用大小、轻重和多少来度量。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

3、营养生长:是指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4、生殖生长:

5、作物生育期:指作物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或从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所经历的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外部形态特征、结构功能发生显著变化的各个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8、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土地面积的比值勤。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总是呈现若干次显著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

12、经济系数:是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3、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产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即全株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干物质。

14、经济产量: 是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利用自身的叶绿素将可见光转化为能量(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驱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6、作物群体:是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它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都是源。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器官或部位是库。

19、光能利用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太阳能的比。

20、作物品质:是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21、形态指标:是指根据作物产品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包括形状、大小、长短、粗细、厚薄、色泽、整齐度等。

22、理化指标:是指反映经济产品的化学成分,是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产品质优劣的指标。

23、营养品质:主要是指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质的含量。

24、食用品质:是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特性。

25、工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

26、加工品质:是指不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但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27、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8、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

29、长日照作物:是指作物在一生当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时,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实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等。

30、短日照作物:是指作物在一生当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实的作物。如水稻、棉花等作物。

简答题。1、简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答:(1)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2、简述作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关系。

答:作物的根、茎、叶在营养物质的分配上是互通有无、相互联系的。根供给地上部分水分、无机盐、同时根还合某些有机物和激素(细胞**素)供地上部分需要。

面地上部分又根系提供光合产物和维生素、生长素等生理活性物质。“根深叶茂”就充分反映这种协调关系。

3、简述产量的概念及产量构成因素。

答:作物的产量包括生产量和经济产量两大部分,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产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即全株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干物质。经济产量是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和单株产量。即产量=单株产量x单位面积株数。

4、简述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答:影响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有:1、遗传因素。2、生态因素。3、作物栽培技术。4、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5、简述长日照、短日照作物的概念,并各列举两种作物类型。

答:长日照作物在一生当中要求日照连续超过12小时以上时,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实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等。

短日照作物在一生当中要求日照连续在12小时以下,才能通过发育阶段正常开花结实的作物。如水稻、棉花等作物。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答:(一)、作物的产量潜力,通过人为措施克服某个或几个限制作物产量因子,提高作物产量。(二)、提高作物光能利用效率1、提高光能利用率目前高产田的年光能利用率只有1%——2%之间,中要提高光能利用率就能提高作物产量。

2、提高光利用效率(1)选用高光合效率的品种。(2)提高栽培技术增加光合面积,如合理密植、改变株型。(3)延长光合时间,如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等。

(三)、降低作物消耗。(四)、提高经济系数。

第五章种植业资源与生产调节技术。

名词解释。1、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2、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3、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4、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5、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是指在二氧化碳、水分、地壤肥力农业技术措施全部适宜的条件下,由当地辐射和温度所决定的最高作物产量。

6、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

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萎蔫的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8、作物需水量: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农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

9、蒸腾系数:是指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10、需水临界期:作物对缺水特别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大。临界期的概念。

简答题。1、 简述调节温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答:灌溉措施对温度的调节,耕作措施对温度的调节,复盖对土壤温度的调节。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答: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现农田水分的高效利用,2、利用农艺措施提高产量,减少消耗。(1)建立与区域水资源相适应的种植制度,(2)选育抗旱强的品种,(3)发挥自然降水的生产潜力,(4)培肥地力,实现水肥耦合,(5)化学制剂保水节水技术,3、建立节水灌溉制度。

第六章种植制度。

名词解释。1、作物布局:指农作物在一定的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地域分布,也包括一个生产单位(如农场)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2、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3、复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作物的总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4、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5、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

6、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 、 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7、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8、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9、茬口:是作物在轮作换茬中给予后茬作物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的泛称。

10、茬口特性:。茬口的特性是作物轮作换作的基本依据。

农学概论作业

农学概论 作业。第一章绪论。简答题 1.简述农学 广义 中义 狭义 的含义。2.简述农学的特点。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第三章作物的起源 分类与分布。名词解释。1.作物 简答题。1 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2 简述影响作物分布...

农大2019网上作业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 第2版 作业 1 交卷时间 2016 03 18 14 12 30 1 单选题。1.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a.顶交。b.复交。c.单交。d.回交。答案d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收获指数。b.叶龄指数。c.叶面积指数。d.复种指数。答案d解析。作物生长发育对温...

2019农学继续教育中级作业

1.知识产权与其他私法上的权利相比有什么特点?1 权利客体的无形性。知识产权客体是非物质化的劳动产品,即信息类无体物。它的存在不具有一定的形态 如固态 液态 气态 不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一定的质量,人们对它的占有不是实在的具体的控制,而是表现为认识和利用。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是知识产权的最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