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远程研修

发布 2022-08-22 23:46:28 阅读 5298

每一位地理学科的老师都知道,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设置是从世界地理到中国地理,这样的课程设置特点,对于刚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原因有二:第一,刚刚小学毕业的他们,在某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很大的空间概念;第二,世界地理毕竟与我们相距太远,初一的学生理解力,感召力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所以初一地理的学习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特别是地球和地图一节。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在教材的把握上还缺乏全面的理解,而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处理也不是太妥当,在这两年的教学生涯中,对于难点、重点的处理我一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兴趣法。都知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在处理难点的时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我记得我在讲述《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与治理》这一节的时候主要采取了一种给长江“看病”,争做优秀小天使的方法来学习的。

整节课的思路就是“看病”—“找**”—“开药”—“预防”,一节课下来,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高。所以,兴趣很重要。

2、实验法(演示法)。这种方法很直观形象,学生能一看就明了。如《地球的公转》这一节,就像**中几位老的方法一样,我们大多数老师都会采用这个方法。

我要说的是,这种演示法老师做和学生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记得我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选了两名积极举手的同学上台做演示,其中有一位同学上台以后拿着地球仪飞快的转了两圈,一边转还一边说:“老师,我已经转了两年了”全班同学都在哈哈大笑。

我就问他“你怎么知道是两年了呢?”这位同学一边指着地球仪一边说,因为地球在公转的时候一圈就是365天啊!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回答,可是我能感觉出这位同学的生动演示起码让他自己把这个知识点牢牢记住了。

3、诗歌,语句联想记忆法。各门学科之间都是互相渗透的。我在讲《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时,让学生自己准备了很多诗句。

然后拿到班上分别展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加深对四大地理区域的理解。如“河水一旦,其泥六斗”“小桥流水人家,鱼米之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学习《黄土高原》时,我们就是从歌曲《黄土高坡》入手的,带着诗歌中的问题入手,既能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也是课堂变得色彩化,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

4、活学活用法。仔细学习会发现,我们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我在讲《天气》这一节的时候。

一直用让学生看天气预报,每天做记录的方式。刚开始学生还不熟悉,一周下来,学生便能对每个天气符号都很熟悉了。不是说,熟能生巧吗?

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了解天气,一举两得。

5、图表记忆法。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不管是传统地图还是多**教学,地图还是最关键。

一些难点的学习我一般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反复记忆强化。做到人人心中有图。**对比记忆法也是一个很好,很直观的学习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将每个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整理,列**。既动手又动脑,还能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效果很好。

当然,教无定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方法,而且一节课下来用到的方法也很多,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才是最关键的,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小方法,方法很简单,也不新颖独特,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多指教!争取能有更大的提高!

首先,提一个问题:案例式教学等同于举例子吗?

我想,所有教育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举例法只是案例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它真正地意义还在于通过举例子,提问,互相学习,分模块学习等环节,重点让学生参与,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将隐性的知识外显,或将显性的知识内化。

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区分这点意义。如果把它的定义狭义化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或少的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

案例式教学可以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式教学法真的是情有独钟。但是,在运用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所选的案例要贴切、恰当,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所选的例子如果不能服务于教学内容,不能为教学对象所接受,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一点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 例如,就像**中老师在讲世界气候的影响因素时候所选取的两个城市对比,(北京,武汉)(上海,乌鲁木齐),这位老师的选择就很有代表意义,能一目了然的找出影响气候的因素。

相反,如果我们选取的城市是两个相邻的城市来研究的话,这样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了。

2、案例要生动,具有吸引力。所选案例应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能吸引学员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很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就像**中老师在讲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时,他所选取的例子就很形象生动。

选取了小记者拍摄的美国小朋友和埃塞俄比亚小朋友的家,通过这么一**片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差异,进而进行原因的**。通过这**片的对比,既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之中,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健康心态,我觉得这个例子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实用价值相当高。

3、案例要难易适度,易于被学员理解。由于学员自身能力的差异,对所选案例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到学员的个性差异,尽量选择和设计出所有学员都可理解接受的案例。这一条,尤其是在我们讲《等高线的判读》时候,我们在列举实例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来进行,从上到下,分层进行,这样学生便于理解。

而不是上去就列举山脊,山谷的例子。

4、所选的案例最好是贴近我们生活实际,这样更能方便学生的理解。既能快速准确的理解知识,又能活学活用,增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如,我们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时候,完全可以结合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列举事例,我相信,学生会学的很有劲头。

5、教师要在把案例投放给学生之后,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引导。不能让你的案例失去它自身的使用价值。结果不重要,探索的过程最重要。

有时候一个例子就能把整节课的内容完全引导出来,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挖掘。

当然,案例式教学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我的意见也不是最全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在我两年的教学生涯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它,唯有它让我情有独钟。因为,有了它,我的课堂不会那么枯燥,有了它,我的课堂才有了更深度的挖掘。

有了它,我的课堂才会更有热情!

浏览:25评论:7专家浏览1指导教师浏览3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力是学生认识本区域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根据原因找出解决措施。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导入,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2023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或让学生阅读八年级上册教材58页《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材料,要求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得水文特征。

2、学***。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每小组为一个单独诊所,采取给长江边“看病”“找**”“开药”“预防”的过程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成后,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内,小组之间“查漏补缺”,互相提问。

2)教师最后做总结,完成新课内容的讲授。

3、拓展提升——感悟中考。

【课后反思】

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跨省区域,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也比较重要,在讲授这一节的内容时,我重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创设情境法(医生看病贯穿整个过程),举例法(98年大洪水,酸雨腐蚀物等),对比法(长江和黄河生态问题对比),引导法(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来讲授本课内容。由于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这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在讲授区域地理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研究这个区域的自身特点,找出最适合它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所有的区域教学都采用“一刀切”,而且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去善于发现,研究,总会有一款适应你的!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这一节的内容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是一个总论,因此,它的地位也比较重要。在处理这节课的时候,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的:

1、整体**导入。

首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空间概念,明确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在我国的具体位置。然后设置问题如下:

1)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在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有什么不同?各自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

2)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区域有哪些?

3)我国的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那些地理区域?

通过**以及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明确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上既各不相同,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而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2、分别展示四大地理区域的**。

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四大地理区域在气候,建筑民居,工业发展,农业类型,风俗习惯,文化差异,服饰,交通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3、创设情境教学。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将四大地理区域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不同展示出来,如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带季风气候)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山地气候),小组展示完毕后,教师再检查校对。

查缺补漏!

4、**对比巩固法。

简单列举一个**,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清晰明确,简单易记。

5、诗歌语句,风俗习惯等强化记忆。

将学生可惜啊搜集来的诗歌展示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争赛。“北国风光,万里雪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端午节”“青稞小麦”“那达慕大会”“泼水节”。。

6、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同步知识达标。

这节课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不同,以及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内在联系,一定要遵循“总”—“分”—“总”的教学思路,启发引导去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就是我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方法很普通,不新颖,可能由于比较简单吧,但是我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可以的。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暑期远程研修总结

10天的培训生活,转眼已近尾声。回想10天的培训,虽然每天面对的是巨大的困难,虽然每天都是腰酸颈痛 身心疲惫,但总的感觉心中还是充满着沉甸甸的收获。10天来,每天坚持课程学习,认真撰写作业。从研修开始,我每天认真 课程,聆听专家讲座,观摩优秀教师课例,有时候为了第二天有充裕的时间写作业,还要提前把 ...

暑期远程研修总结

暑期远程研修总结范文一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十二天的日子匆匆而过 蓦然回首,真有点心酸有点舍不得。就象我们班的陈学班老师说的 这么快啊,培训完了还能进工作室看看吗?一 远程研修打破了我原有的思维方式。新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中国大地,各地的课程改革也已轰轰烈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

暑期远程研修体会

多 学习心得。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也谈谈我的感受,今年网上学习这不是第一次了,可刚开始学的时候还是有些茫然。各科教师进入各自的学习板块,自己学校同科的教师少,不能及时进行交流,对学习的程序还不是很熟悉,作业怎样做有什么要求都不知道,很想看 看完 作业做不完怎么办?所以就忙乱的做作业了,忙碌的不知道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