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共四章内容(15次课)45课时。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分四次课)
第一次课:杠杆。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应用,会将杠杆分类,能用**的方法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培养学生科学**能力、作图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
重点:有关杠杆的名词、**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示意图的画法。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第二次课:滑轮、滑轮组。
教学目标:1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
2、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以及滑轮组的特点3、会用滑轮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滑轮组的特点和绕绳方法难点:滑轮组的特点第三次课:功、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体会到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能从功的角度理解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和“省距离”之间的辨证关系。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
难点:机械功概念的引出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功率、教学目标:
1、知道知道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物理意义2、能通过实例作图等多种方式来描述功率。
3、知道功率的公式、单位,能用公式计算功4、能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功率。
重点: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难点:用功率的公式解决较综合的题目,设计实验估测人的功率第四次课:机械效率教学目标:
1、通过**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会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4、能设计试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通过功的原理从理想情况向实际情况转移,初步体会物理学研究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引起学习机械效率的注意,体会在生产、生活中提高效率的意义,体会物理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概念难点: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三次课)
第一次课12.1动能势能机械能。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5.知道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解释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点:1.能量的概念2.动能及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其大小的因素。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
第二次课:12.2内能热传递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内能。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使内能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会进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1.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教学难点:1.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12.3物质的比热容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2.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3.会用比热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4.通过科学**的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特征,提高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5.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比热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2.让学生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物理属性的物理量。
教学难点:1.通过**活动引入比热的概念。
2.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第三次课: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
5.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十三章电路初探(四次课)第一次课: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电源和家用电器,通过实例知道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装置;2.通过观察手电筒,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3.通过参与科学**,知道通路、断路和短路的状态,了解短路的危害;4.熟悉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重点、难点:1.认识电源和家用电器2.短路的状态,了解短路的危害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2.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能画出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3.通过**实验的观察、比较,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4.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重点、难点:
1.知道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2.画出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图。
第二次课: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通过水流的类比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2.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能正确读数。
3、能自行设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能正确读数2.归纳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第三次课:13.4电压电压表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与水压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源提供了电压。2.记住并理解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数。
3.通过实验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重点难点:1.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数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第四次课:13.5综合实践活动:简单电路的设计电路故障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电路的模型。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四次课)
第一次课14.1电阻。
教学目标: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初步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类途径。
3、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及换算关系。4、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5、历改变电路中电流知大小的各种尝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感知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教学难点:认识到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14.2变阻器。
教学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2)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3)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二次课: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1经历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掌握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理解欧姆定律及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2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3进一步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教学难点】**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找出它们的关系。
第三第四次课: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能正确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按电路图连接实物。3.
学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4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热情,产生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欲望,积极动手操作,感受运用物理知识成功解决问题。
的喜悦。.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
伏安法测电阻[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常见电学器材,正确测出电阻的大小,并学会排除简单故。
初二物理暑期课程设置
八年纪上册共五章内容,每章分两次课,共十次课,对接受能力偏弱的学生可适当加两次课,共十二次课,36课时。第一次课 了解物理是什么,初中物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了解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目标 1 通过科学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初三物理暑期预习检测
姓名。一 填空题 每空2分,共50分 1 物体所含叫质量。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kg 常用单位。2 质量的理解 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变形式单位 国际单位制 主单位常用单位。4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v成比 物体的密度 与物体的无...
新初三暑期物理练习卷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班级姓名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 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的长度大约。a 0.003米b 0.03米c 0.3米d 3米。2 成语 震耳欲聋 形容的是声音的。a 音调高b 响度大c 音色好d 频率高。3 如图1是某台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顺序已乱 请按一个工作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