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3 1分子和原子

发布 2022-08-13 16:36:28 阅读 8396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基础知识。

1. 物质是由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 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2)分子之间有___3)分子在不停的___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___有”或“没有”)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___有”或“没有”)变化。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又重新组合成___因此,分子是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的最小粒子。

二、重难点分析。

1.物质的微粒性。

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从宏观上来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来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虽然从表面上用肉眼无法直接看出,但是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可以很形象的看出构成物质的这些粒子。

所以这些粒子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世界上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氢气、氮气等物质,水、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物质;少数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等等。

提示】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有些物质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例1.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a. 空气 b. 水 c. 汞 d. 氧气。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间有间隙;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之间的间隔较小。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这里的性质主要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说成是物理性质。因为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都是由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提示】物体在发生热涨冷缩的现象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

例2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藏匿的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分子的运动**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分子是不断运动。

2)实验器材:大烧杯、小烧杯、氨水、酚酞试液、水。

3)实验步骤:

①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实验现象:酚酞试液溶液无色,实验结论: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氨水能使酚酞变成红色。

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实验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原因解释:构成氨气的分子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提示】通过该实验可以看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际上水分子、和酚酞的分子也在不断地运动,只不过各自的运动速率不同。

例3.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

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

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分子的观点的运用。

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构成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分子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同种分子纯净物。

物质。不同种分子混合物。

2)物质的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提示】从微观上来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4.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b.④③c.①②d.④①

5.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分子和不同种原子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可比性,只有同种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体积大,质量重。

例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没有质量,原子有质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中考题精练:

例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 c.汞和氯化钠 d.干冰和硫酸铜。

例3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例4.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右图所示实验,容器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该现象说明: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专项训练:

1)基础训练。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2.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切洋葱时能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

a. 分子很小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间有间隙d. 分子由原子构成。

3.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 分子的体积变大d. 分子间空隙增大。

4. 2023年5月长沙地铁正式开通,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但也限制了市民随意吃美食臭豆腐。因为在地铁车厢吃臭豆腐会影响他人乘车舒适度,请你从分子角度解释乘车禁止吃有异味的食物的原因是。

5.下列现象说明了分子的哪些性质?

1)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___

2)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晒干___

3)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___

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二)能力拓展。

1.海底世界动物园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c.水降温会成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将石块研磨成粉末,说明分子变小了。

3.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4.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a.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31分子和原子学案

化学学科九年级课题2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 温故互查。我们生活的世界由丰富多彩的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请你分别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分子构成的物质 设问导读。阅读教材p51 p52,回答以下问题。1.分子 原子的对比。2.分子 原子 物质之间的关系 常温下,气态的...

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题2分子和原子。九年级化学教案课题2分子和原子 总第十四课时 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认识实验与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和分析 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实验准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3 1分子和原子

课题名称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年级学科。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 教学内容分析。内容 分子的性质。分析 本课题以一滴水中大约有1.67 10个水分子来说明分子很小。然后通过氨的扩散实验让学生 得出结论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利用物理中所学内容,在解释学生已知现象 同质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