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全集

发布 2022-08-11 21:09:28 阅读 7822

17、《公输》

一)解释。起于鲁吾义子墨子起再拜不可谓仁知而不争( )知类然( )胡( )不已( )乎。

文轩敝舆( )褐( )粱肉( )何若( )犀( )

兕长木( )虽然( )牒九( )机变( )

九距之守圉( )公输盘诎( )所以待楚寇( )

二)多义词。

1起:起于鲁子墨子起( )

2说:公输盘不说请说之( )

3虽: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杀臣( )

4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 )

5见:见公输盘( )胡不见我于王子墨子见王( )

于是见公输盘才美不外见( )

6之:为楚造云梯之械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 )

请说之宋何罪之有宋无罪而攻之。

吾既已言之王矣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荆之地方五千里( )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攻城之机变( )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 )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公输盘之意不过欲杀臣( )

然臣之**( )已持臣守御之器( )

7为:为楚造云梯之械( )何命焉为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为天下富( )为与此同类( )

为我为云梯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8以: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以牒为械( )

9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宋无罪而攻之( )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知而不争( )争而不得( )

义不杀少而杀众(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公输盘诎,而曰( )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10于:起于鲁(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胡不见我于王( )今有人于此( )三)翻译。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夫子何命焉为。

3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4请献十金。

5吾义固不杀人。

6宋何罪之有。

7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8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9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10然胡不已乎。

11吾既已言之王矣。

12胡不见我于王。

13此为何若人。

14必为有窃疾矣。

15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16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四)简答。1选自该书现在认为是对的辑录。墨子,名( )是之际( )家学派的创始人。

2“行十日十夜”表现了什么。

3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

4本文记叙了(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敢)和(反对不义攻战)的精神。(正义、机智、勇敢、镇定、善辩)

5墨子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推论,使公输盘折服的?(请从文中摘录出有关的字词回答)

6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7用原文回答:(4分)

⑴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8墨子抓住公输盘的哪句话进行批驳?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公输盘的虚伪性?(4分)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

9怎样理解墨子的五个“不可谓”中的“智”“仁”“忠”“强”“知类”?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4分)

智:聪明;仁:对人亲善、友爱;忠:忠诚;强:坚强;知类:懂得事理。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的行为是不义的,使公输盘陷入矛盾之中)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 解释。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池非不高也( )

兵革委而去之故曰( )域民固国( )威天下(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顺之( )

二) 多义词。

1之: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 )委而去之( )寡助之至( )

畔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 )

2以: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山溪之险不以兵革之利( )

以天下之所顺( )

3而:环而攻之而不胜然而不胜者( )委而去之( )

三) 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少助: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 简答。

1本文的论点是:

2从本文中可看出孟子什么主张?(要统治国家就不能失掉民心。)

3“得道者”指___道”指___君子”指___

4“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

5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解释。

发于( )畎亩( )举于( )筑举于士。

大任( )是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恒过。

衡于虑后作( )后喻( )入( )法家。

拂士出。二) 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 简答。

1本文论点是:

2为什么开头要列举六位名人?再列举两个经受磨难后成才的实例。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选自是所作,( 家经典之一。

5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6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7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a d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题

第二次练习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1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 3 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6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8天下顺之 9故君子有不战 二 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 以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天下之所顺 b 故 故曰,域民...

鄂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复习题。阳逻一中徐金舟。孟子二章 一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1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3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4 故患有所不辟也通。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6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通。7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8 向为身死而不...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红庙初中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分 a 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 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威天下不以兵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