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8-11 17:25:28 阅读 5230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宇宙理论(勒梅特于2023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

大**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

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 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

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202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公元160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178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184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193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

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p7。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

6.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

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

7.太阳系家族的诞生。

1 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

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园盘。

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

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

第3节恒星的一生。

1.恒星的演化。

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亮度比太阳高。

行星状物质:质量体积比太阳大,但亮度较暗。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恒星的一生。

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星际气体原恒星主序星。

太阳—→红巨星—→白矮星 —→暗矮星。

主序星中子星。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黑洞。2.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发生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第4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1.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25亿至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初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

6亿至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

2.5亿至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

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2.生命的诞生。202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4.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阶段,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第三阶段,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第四阶段,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第5节生物的进化。

1.神创论和进化论的斗争。

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化石的形成p16。

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支持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自然选择学说、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3.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进化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人:

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4.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世界是运动的,地球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星球,生物也是在变化的……。

5.进化论的演变。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

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布丰,他。

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

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2023年,法国博物学家让·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观点,认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种进化的原因是自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达尔文于2023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

主要观点:

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提纲浙教版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第一章演化的自然。1 宇宙的起源。1 宇宙起源的证据 星系运动的特点。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 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2 大 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大 学说...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提纲一。第四节。植物的一生。32.植物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由胚芽 胚轴 胚根和子叶组成。植物种类及特性由胚决定。胚受损不能萌发。33.单子叶植物 只有一 叶 小麦 玉米 水稻 高粱 甘蔗 种子不能分成两半。双子叶植物 有两 叶 菜豆 大豆 棉 黄瓜 花生 橘 种子能分成两半...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 感觉世界。1 人的感受器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痛觉 触觉 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神经中枢 2 人的感觉器官有 眼 耳朵 鼻 舌 等。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