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第二章习题打印

发布 2022-08-11 01:06:28 阅读 7106

第6节摩擦的利和弊。

一、填空题.

1.如图1,当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

如图2,当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时会”或“不会”)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接触面运动方向(相反或相同)。

3.摩擦力的大小与及有关。

4.冬天马路表面上结了一层冰,为了防止行车打滑,驾驶员在车轮上装了防滑链,这是采用的方法,从而了摩擦。

二、选择题

1.自行车刹车肘,手捏闸越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越大,这是因为。

a.它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c.增大了车轮与闸皮间的接触面积 d.增大了压力。

2.下列各项措施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

a.在接触面上加润滑油 b.机器内部转动部分加滚动轴承。

c.皮带转动装置中的皮带要拉紧 d.行李包的底部装四个轮子。

3.要是没有摩擦,下列情况中会发生的是( )

a.人走路可以毫不费力 b.汽车在平直的路上无法行驶。

c.所有物体都会飞到天空中去 d.一切物体都将变得没有惯性。

4.如图所示,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鞋底、轮船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为车轴加润滑油。

c.在重物下垫上滚木 d.气垫船。

5.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f=50牛将m=1千克的物体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则墙面给物体的摩擦力是( )

a.50牛竖直向上 b.1千克竖直向上

c.9.8牛竖直向上 d.59.8牛竖直向上。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2.在一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重为500牛的物体,以3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维持这个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力是( )

a.500牛 b.300牛 c.1500牛 d.零。

3.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一切外力均消失则( )

a.火车静止 b.火车慢慢停下来 c.作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发生改变。

4.卡车刹车时,总是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其原因是( )

a.刹车力小于卡车惯性 b.卡车重力太大,刹车力小于重力。

c.卡车有保持原运动状态的性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如图a所示,小车原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内有一小球,用细绳悬挂于小车顶部。一段时间后,小丽发现车内小球的状态如b图所示。试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是( )

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b.向左匀速直线运动

c.突然向右加速运动 d.突然向左加速运动。

6.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由于运动员要保持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8.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物体不受力时有惯性,受力时没有惯性

c.物体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有惯性,运动状态不变时没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9.石块在空中自由落下,速度越来越快,这是由于。

a.受到阻力的缘故 b.具有惯性的缘故

c.受到重力的缘故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物体若不受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是依靠力来维持的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一、选择题

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一定是性质相同的力。

d.平衡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由下面哪种情况可以判断这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

a.物体保持匀速圆周运动。

b.物体保持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c.物体保持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d.物体保持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

3.***在空中悬停时,之所以相对地面静止不动:是因为***( )

a.受到空气的举力 b.受到地球的重力

c.受平衡力的作用 d.受到的举力大于重力。

4.重力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在拉力f甲、f乙的作用下以2米/秒和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有( )

a.f甲》f乙 b.f甲=f乙 甲 5.下列现象中,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停留在水中某一深处的潜水艇

b.匀速上升的直升飞机

c.沿田径弯道在匀速奔跑的运动员。

d.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6.在下列图示中,表示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的图是( )

7.如图所示的铁球,在被压缩的弹簧上面能保持静止不动的原因是( )

a.重力的作用 b.弹簧对它的支持力

c.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d.平衡力的作用。

8.一个物体受到大小均为10n的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突然同时减小到5n,则物体( )

a.速度减小 b.按减小后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停止运动

9.用两只手在竖直方向拉一个弹簧秤,一只手向上拉秤上端,另-只手向下拉秤下端,这时弹簧秤的示数是8牛顿,若弹簧秤本身重力不考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只手各甩4书顿的拉力

b.上面那只手用8牛顿的拉力,下面那只手没用力。

c.下面那只手用8牛顿的拉力,上面那只手没用力。

d.两只手各用8牛顿的拉力

l0.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只要是运动的物体,就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

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5.如下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两个力能平衡的是。

6.一辆重4×105牛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它受到的阻力是5 × 104牛,则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

a.4×105牛 b.5 ×104牛 c.4.5×105牛 d.3.5×105牛。

7.起重机吊着5 ×104牛的物体,加速上升时,钢绳对物体的拉力。

a.大于5×104牛 b.等于5×104牛。

c.小于5×104牛 d.不可能作加速运动。

8.一个物体在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的作用下,则物体将。

a.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静止状态。

c.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判断。

9.重力相等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在拉力t甲、t乙的作用下以2米/秒和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则有。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二、填空题。

11.教室里的课桌处于静止状态,这是因为课桌受到和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力。

2.某人以lm/s的速度匀速地竖直向上提起重50n的物体,这时人对物体施力的大小为n,如果以2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这一物体,那么这个人对物体施力的大小为n。

3.气象气球自重98n,吊着196n的仪器匀速上升的时候,空气对气球向上的力是n。

4.甲、乙两同学分别拉住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各用10n的力将弹簧测力计拉成水平,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5.一个男孩用水平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这时推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有一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住弹簧秤的一端,使弹簧秤在桌面上静止,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20牛,不计弹簧秤与桌面间的摩擦,则两位同学所用的力( )

a.均为10牛 b.均为20牛 c.均为40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用手握住瓶子的颈部使其悬空,瓶子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a.手对瓶的摩擦力与瓶的重力平衡 b.手对瓶的摩擦力与手对瓶的压力平衡

c.手对瓶的压力与瓶颈对手的压力平衡 d.手对瓶颈的压力与瓶的重力平衡。

3.一物体重2×103牛,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求起重机的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

(1)物体悬吊在空中静止时,拉力是牛;

(2)物体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是牛。

4.一物体重为800牛,当它从空中匀速下落时,它所受的空气阻力.f的大小( )

a.f>800牛 b.f<800牛 c.f=800牛 d.无法确定。

5.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使它( )

a.从静止开始运动 b.从运动到停下来

c.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d.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6.两架完全相同的***,甲机以5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乙机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不计空气的阻力,则( )

a.甲机受到的举力较大 b.乙机受到的举力较大

c.甲、乙两机受的举力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小丽用100牛的水平力推动木箱向右以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箱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是牛。若要使木箱以5米/秒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人的推力大小应是牛,摩擦力的大小是牛。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

初中 科学 系列练习初一年级科学星空巡礼 a卷 第一章班级姓名。一 选择题 每题4分,共60分 1 夜晚,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几乎都是 a 行星 b 恒星 c 星云 d 彗星 2 有关星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东升西落,而星星没有这种现象 b 在上海和北京,同一时间里看到的星空是一样的 c ...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动能 能和 势能 能 作为汽车燃料的汽油具有 化学 能 桃树能把 光 能转化为 化学 能,储存于体内。2 甲 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路程之比是3 2,则速度之比是 3 2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的速度之比是2 3,则所用时间之比是 3...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 填空题 1 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能和能 作为汽车燃料的汽油具有能 桃树能把能转化为能,储存于体内。2 甲 乙两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路程之比是3 2,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的速度之比是2 3,则所用时间之比是。3 力的作用效果可使和下列事例中 用力把弹簧拉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