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发布 2022-08-08 06:05:28 阅读 3587

投影与视图单元备课。

一、学习目标。

1.以分析实际例子为背景,认识投影和视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经历画图、识图等过程,分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的课题学习,在实际动手中进一步加深对投影和视图知识的认识,加强在实践活动中手脑结合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投影的基础知识,包括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正投影的成像规律;

2.视图、三视图等概念,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这是由三视图向立体图形转化的实践活动。

全章共包括三节:

1 投影。2 三视图。

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节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可以发现,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

2节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3节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这是结合实际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进行这个课题学习既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应该把这个课题学习看作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实理解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的一次联系实际的检验。

本章内容与其他章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它与直观图形的关系密切,需要在图形形状方面进行想象和判断,要完成的题目多是识图、画图、制作模型等类型的问题,而很少涉及定量的计算。

三、学法教法建议。

(一)重视结合实际例子讨论问题,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基本规律。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很明显,关于投影和视图的知识是从实际需要(建筑、制造等)中产生的,它们与实际模型联系得非常紧密。在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数次接触过“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等内容,对投影和视图的知识已有初步的、朦胧的了解,只是还没有明确地接触过一些基本名词术语,对有关基本规律还缺乏归纳总结。

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更明确有效。本章要在学生已有的有关投影和视图的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适当引入基本概念,归纳基本规律,使认识水平再次提升。从理论上说,投影和视图知识是以立体几何、画法几何等为基础依据的,利用这些基础可以对投影和视图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局限,在初中投影和视图内容的教学不可能完全从理论角度深入进行,而应该借助直观模型的作用,作好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比较通俗易懂地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规律)。

二)重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重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关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知识,并且接触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等反映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的问题。本章从投影的角度对如何用三视图这样的平面图形来表示三维立体图形进行进一步讨论,这有助于将学生对于图形已有的认识加以提高,增强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互转化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章教学应特别关注以下问题。

(一)教学中应重视联系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立体几何知识的不足。

在本章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简称线线)、直线与平面(简称线面)、平面与平面(简称面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垂直和平行),但是学生此前缺乏对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只是有一些感性认识。在学习本章之前先系统补充立体几何基础知识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需要增加许多课时,而且扩大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数学学习内容,加重了学习负担。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好的做法是重视相关内容与实际的联系,在不刻意追求对抽象概念有透彻理解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实例,利用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例子了解这些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把这种认识迁移到类似情形即可。

教科书中这是按照这种认识处理相关内容的。例如,介绍正投影时涉及投影线与投影面的垂直关系(线面垂直),教科书在此处采用结合插图并使用“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解释的处理方法,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能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意思就够了。又如,介绍正投影的规律时,教科书先后选择了铁丝、正方形纸板和正方体模型等例子,插图和文字相结合,按照维数从1到3的顺序说明有关平行、斜交和垂直的位置关系。

实际教学要比教科书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动态地展示模型,能直接面对学生授业解惑,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因此,建议教学中在上述问题的处理上,能注意结合实物模型,利用直观演示,比较几种不同的空间位置关系,使学生能够联系例子认识到“像……那样,就是一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或倾斜)于一个平面”等,达到这种认识水平就完全可以继续本章的学习了,所以没有必要在本章进行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定义的学习,这些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中应结合本章内容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综合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基本能力,本章内容非常适合培养这种能力。本章所讨论的对象是投影与视图,其中没有很多计算问题,也没有形式上的推理证明。这与前面几章形成明显的区别。

本章面临的主要是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问题,而掌握立体图形与相应平面图形的联系是实现上述转化的关键。要掌握这种联系,不仅需要认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还需要认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过程,即需要从两方面双向地认识这种联系。正因如此,本章教科书在编写中特别先后安排了“由物画图”和“由图想物”两类问题,它们各有侧重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前者可以使人认识到立体图形的投影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后者可以使人把相关的平面图形在头脑中综合成为相应的立体图形。

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同样的投影规则(规律)在两类问题中都是考虑问题的依据。

鉴于上述分析,建议在本章的教学中,注意从不同角度加强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在不同教学阶段,思考问题的角度可能有所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也有区别,“由物画图”可以看成是一个分解(或不同角度分析)的过程,而“由图想物”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解决问题有时需要分解,有时需要综合,有时需要两者结合。

应注意两者的教学要有合理的顺序,一般说“由物画图”是“由图想物”的基础,只有认识了视图所表示的意思,才可能把视图立体化。教学中还应注意不同阶段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全章教学的整体综合效果。不论“由物画图”,还是“由图想物”,都要根据投影规则(规律)进行思考,这些投影规则(规律)就是两者之间的联系,两类问题实际上是从相反的角度(方向)认识同一规律。

此外,必须指出:学习本章内容时,动脑活动与动手活动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想象、制作模型等认识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建议教学中对于本章安排的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例如课题学习),要结合学生实际加以落实,而不要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

课题:29.1投影(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投影面、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2、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中心投影。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你看过皮影戏吗?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大农村,深受农民的欢迎。

(有条件的)放映电影《小兵张嘎》部分片段 --小胖墩和他爸在日军炮台内为日本鬼子表演皮影戏。

二)你知道吗。

北京故宫中的日晷闻名世界,是我国光辉出灿烂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与“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中轴上产生投影,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的长度发生变化,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移动,聪明的古人以此来显示时刻.

问题:那什么是投影呢?

出示投影让学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投影现象。

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如图).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例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

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例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影子就是中心投影。

三)问题**(在课前布置,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和性质和区别。

1、以数学习小组为单位,观察在太阳光线下,木杆和三角形纸板在地面的投影。

2、 不断改变木杆和三角形纸板的位置,什么时候木杆的影子成为一点,三角形纸板的影子是一条线段?当木杆的影子与木杆长度相等时,你发现木杆在什么位置?三角形纸板在什么位置时,它的影子恰好与三角形纸板成为全等图形?

还有其他情况吗?

3、由于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投射线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在这两种投影下,物体的影子也就有明显的差别。如图4-14,当线段ab与投影面平行时,ab的中心投影a‘b’把线段ab放大了,且ab∥a’b‘,△oab~ oa‘b’.又如图4-15,当△abc所在的平面与投影面平行时, △abc的中心投影△a‘b’c‘也把△abc放大了,从△abc到△a‘b’c‘是我们熟悉的位似变换。

4、请观察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四)应用新知:

1)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ab如图,杆长为2cm。

当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

②当阳光与地面的倾斜角为60°时,标杆在地面上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并画出投影示意图;

2)一个正方形纸板abcd和投影面平行(如图),投射线和投影面垂直,点c在投影面的对应点为c’,请画出正方形纸板的投影示意图。

九年级数学投影与视图全章教案

课题 29.1投影 1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实践探索,了解投影 投影面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 2 了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3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二 教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投影面上画出平面图形的平行投影或...

九年级数学第29章投影与视图学案

29.2 三视图 2 学案 58 课型 新授课编者 彭东飞审定 初三数学组。学习目标 1 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2 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将三视图转换成立体图开在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学习重...

九年级数学视图与投影练习

视图与投影 练习二姓名。一 选择题 1 两个物体的主视图都是圆,则这两个物体可能是 a 圆柱体 圆锥体 b 圆柱体 正方体。c 圆柱体 球 d 圆锥体 球。2 平行投影中的光线是 a 平行的 b 聚成一点的 c 不平行的 d 向四面八方发散的。3 在同一时刻,两根长度不等的竿子置于阳光之下,但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