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节选)
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以有形写无形”描写**的方法。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权贵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次年的作品。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至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不幸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既是唐代七言叙事诗的代表作,又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其中关于琵琶演奏技巧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新乐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主张诗歌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其诗歌平易通俗,相传连老妪也能听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分两个时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是前期,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怀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理想。
这一时期的创作以讽喻诗为主。自被贬为江州司马到去世是后期,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将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糅合起来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他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与拥兵割据的藩镇首领吴元济有勾结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诗人被贬江州第二年所写的一首抒情气氛浓厚的叙事诗。
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发了自身沦落天涯的不幸。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银篦( )转徙( )荻花( )幽咽( )
悯然贾人恬然迁谪( )
钿头管弦( )红绡( )霓裳( )
呕哑( )六幺( )嘲哳( )湓浦口( )
虾蟆陵( )悄无言( )东船西舫( )
轻拢慢捻( )水浆迸( )
2.多义词。
3.古今异义词。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今义: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今义:
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今义:
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今义: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今义:
1.这首诗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请作简要分析。
2.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第2段“大弦嘈嘈……秋月白”中的乐声描写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请作简要分析。
3.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请分析二人“同”在何处。
4.请找出这首诗中描写月的诗句并加以分析。
5.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6.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古典诗词塑造人物常用的四种手法。
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反映社会生活,是**、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共用的手段,古典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运用以下四种表现手法。
一、比兴。如《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叶、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枯落的桑叶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体会他们的真情实感。
二、细描。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
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三、烘托。如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为塑造老渔翁不怕严寒、能耐孤独的高傲品性进行了有力的烘托。
四、对比。如《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恋爱中的活泼幸福与婚后被无情抛弃后的决绝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的忠厚与婚后的无情也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后三种手法在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都有所体现。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属对琵琶女行为动作的细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属环境烘托,琵琶女年轻时期与年长之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2.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 ;
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 ;
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 ;
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 。
3.这部分对**的描写十分成功,请谈一谈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其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将月夜送别的情景写得十分凄美。请扩展这两句诗,根据语境,构造合理的情景。(不少于50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
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参***。知识记忆与理解。
基础知识梳理。
1.①bì ②xǐ ③dí ④yè ⑤mǐn ⑥ɡtián ⑧zhé
diàn ⑩xián xiāo chánɡ ōu yā yāo
zhāo zhā pǔ há qiǎo fǎnɡ niǎn bènɡ
2.①名词,话/名词,字/名词,(说话的)声音/动词,说 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 ③数词,几/名词,数量 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 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3.①古义:指第二年。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古义:因此作,是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今义:指色彩。
古义:指冲出来。今义:指鼓出来;优秀,不凡。
古义:指整理。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思维**与创新。
1.这首诗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这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略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也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
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第二次是明写、详写。
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叙事引出人物,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
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讲的,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之后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形象和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2.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1)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到急促轻细再到纷繁清脆的过程。感情由悲愤到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2)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进入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句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这一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了。
3)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变为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戛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
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琵琶演奏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3.(1)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至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
待到年长色衰,“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伤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2)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的是他的“天涯沦落”之恨。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然后诗人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尽管直至诗的最后他也没有说出遭贬的原因——这是无须说明的。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
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 2单元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 一 读拼音,写词语。l ng k ng h xi o d n r n l ng l zh lan d y 凌空 呼啸 顿然 领略 栅栏 抵御 二 选字填空。8分 漓篱璃 淋 漓 篱 笆 漓 江玻 璃 峡狭挟 狭 窄山 峡 挟 持 峡 谷。飘漂瓢...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
北师大版九上字词复习。1 给加点字注音。寒伧佳肴请柬面面相觑自惭形秽衣褶。惆怅瞬息醇厚诅咒阔绰嗜好。滑稽疑窦害臊侍候荠菜凶神恶煞。怪癖奢望琐屑迷惘侥幸荻花。琵琶霓裳船舫霎时间清寥颤栗。憔悴忐忑不安彬彬有礼神妪嵯峨澎湃。花坞熨斗熨帖浩浩汤汤霪雨霏霏樯倾楫摧。东南坼刬却浩淼屏息裣衽妖蒨愀然。犒赏玄鬓已皤...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社戏学案第一课时
社戏。主备人 王丽责任人 张军海审核 李长冬课型 新授课时 1.1 一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和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弃医从文,试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 鲁迅 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 奠定了新文 动的基石。1918年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