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

发布 2022-07-31 13:38:28 阅读 4352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 (1-2)

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2、 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20℃时的声速。

3、 解回声的概念。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形式向外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二节汽化与液化教案。沙妮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2 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3 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4 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过程与方法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 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2 ...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 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 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 固态 液态 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 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 天平等。同时学会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集 全册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动能和势能。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 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 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