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虚词实词积累与复习。
一、文言虚词(同学们可以在空白处补充相关例句)
一)关于“之”的用法。
主要用法有三种:
作代词:a代人,译为:他、她、他们(愿陛下亲之信之:
悉以咨之)。b代事:译为它、它们(学而时习之)。
c代物,译为它、它们 (名之者谁)。d有时可理解“我”“我的”。
作动词:到、去(辍耕之垄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助词:a结构助词,的(受任于败军之际);b起舒缓语气作用,用在主谓之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不译;d起强调结果的作用,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不译;e助词,舒缓语气,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不译。(4)作副词,表领属,可译为“以”。
例如,郊田之外。一室之内。
请对下列“之”的用法归类并解释其含义:
二)关于“而”的用法,“而”的用法有五种:
a、表转折,译为“但”,“可是”等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b、表并列,译为“并”,“又”,有时可不译: 溪深而鱼肥,起坐而喧哗。
c、表递进,译为“而且”“并且”等邹总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d、表承接(几个连续的动作、事件等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e、表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修饰动、形容词) 笑而止之。
请对下列“而”的用法归类并解释其含义。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e ,a
朝而往,暮而归 e 潭西南而望。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朝而往,暮而归。
学而不思则罔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a
三)关于“以”的用法。
用法主要有三种:a、作动词:可理解“认为”:b、作介词:作“拿”、“把”、“用”、“凭借”、“因为”、“按照”讲;c、作连词:当“来”、“以便”,“以致”讲。
特殊情况下,“以”可以作通假字“已”用,如“固以怪之矣”。
请对下列“以”的用法归类并解释其含义。
可以一战b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 把、拿
虽不能察,必以情 b凭借、按照(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以便来(抱以适市《工之侨献琴》)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 因为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以伤先帝之明c 来以致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乐羊子妻》)
先帝不以臣卑鄙 a 因为认为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辨日》)
四)关于“其”的用法。
其”的用法,一般有三种:(1)作代词:a人称代词,代人,代事,代物,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有时可译为“他(它)的”“他(它)们的”;b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代本人,可译为“我”。
(2)作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怎么”;表推测,译为“大概”、“也许”、“恐怕”。(3)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
请对下列“其”的用法归类并解释其含义。
今观其文章代人(其目悦《峡江寺飞泉亭记》) 他的,代词(其两膝相比者)
其如土石何? 用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
必先苦其心志代人,他的,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他。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者作副词,难道,语气词;后者可译为大概、恐怕(表猜测语气)
五)关于“于”的用法。
“于”的用法主要是作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向”、“比”、“自”、“由于”、“因为”、“从”、“被”、“对”、“对于”等。用在比的后面,与“比”构成“和……(比)”、跟……(比)”。
请对下列“于”的用法归类并解释其含义。
征于色,发于声从(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何有于我哉表对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与………比)
所恶有甚于死者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为、由于。
六)关于“乃”的用法。
a、副词,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
b、副词,可译为“才”。例:乃悟前狼假寐。
c、连词,可泽为“于是,就”。例:乃记之而去。
d、表判断。译为“是,就是”。例:羽扇纶巾者,乃诸葛孔明也。
七)关于“则”的用法。
a、用作连词,可译为“那么,就”。例:既来之,则安之。
b、表判断,可译为“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表转折,可译为“却”。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d、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补充:(八)关于“者”的用法。
1. 判断句的标志陈胜者阳城人也。
2. …的人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宜多应者卜者知其指意士卒多为用者诸郡县苦秦吏久者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北方有侮臣者。
3. …的原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强为弱者然而不胜者
二、九上文言实词: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
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
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
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
二)双音节古今异义。
古义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
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用来表示许可。
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
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而放肆。
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
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
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三)词类活用。
1.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作动词,用网捕)
2.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5.乃丹书帛曰“陈胜**,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6.陈胜王王,名词动词,称王)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其 代词 1.第三人称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卜者知其指意皆刑其长吏而其主不能守保其岩阻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彰其咎2.表指示 以激怒其众。二 助词 句中用来加重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为 二声 一 动词 1.修筑,修建 为坛而盟2.做,作 为忠善者。3.担任,充当 为屯长举宠为督4...
九年级上册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之。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豆羹,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舜发于畎亩之中。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子墨子闻之。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宋何罪之有。宋无罪而攻之。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荆之地方五千里,宋...
九年级上册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之。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豆羹,得之则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舜发于畎亩之中。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子墨子闻之。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宋何罪之有。宋无罪而攻之。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荆之地方五千里,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