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一课一练)
一、基础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 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 )
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 )
乐毅欲信大义( )存恤帝室之胄( )
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每自此于管仲、乐毅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谓为信然此人可就见( )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故患有所不辟也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6、(1)《隆中对》节选自作者字朝史学家。所著记载了三国的历史。
2)曹操比于袁绍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二、整体感悟。
1、根据文章信息,将所缺部分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第1段):诸葛亮 。
第二部分(第2段): 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段):刘备往见,诸葛亮 。
第四部分(第段):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2、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3、(1)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2)根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其岩阻,西诸戎,南夷越,外孙权,内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刑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戎箪(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国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箪食壶浆。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
3、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保抚和争锋修 b. 保和抚结好修
c. 守和抚结好修 d. 守抚和争锋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曹操孙权。刘表、刘璋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摘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四、对比阅读。
.《隆中对》一文中,刘备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的句子是。
5.《隆中对》一文中,刘备的政治抱负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目标是。
《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的政治目标是。
6.《隆中对》一文中,诸葛亮给刘备全面地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形势,为刘备提出了的战略方针。
《出师表》一文是诸葛亮出师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文章表达了诸葛亮的思想感情。在文中,他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是。
7.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出师表。
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测试(满分50分)
一、知识检测(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唐雎( jū) 阳夏(jiǎ) 嗟(jié)乎以头抢地(qiāng )
b.鸿鹄(hú) 篝(gōu)火陈胜王(wáng ) 间(jiàn )令吴广。
c.韩傀(guī) 休祲(jìn ) 鞭笞(chī) 被(pī)坚执锐。
d.闾(lǚ)左当行(háng) 怫(fú )然怒免冠徒跣(xiǎn )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故不错意也。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仓鹰扑于殿上
c.卜者知其指意固以怪之矣。
d.辍耕之垄上岂直五百里哉。
3.下列各组句子中粗体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卒中往往语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长跪而谢之。
c.比至陈,车六七百乘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d.而君逆寡人者秦王不悦。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判断动词“乃”。)
b.置人所罾鱼腹中。(省略句,“置”后省略介词“于”。)
c.祭以尉首。(倒装句,“以尉首祭”的倒装。)
d.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反问句,说明秦王真的生气了。)
5.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翻译:安陵君因此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翻译:而安陵君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了下来,因为安陵君是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翻译:陈胜是阳城人,字涉。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停止耕田到田垄上休息,因失望而痛恨了很久。
6.文学常识填空(5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全书共篇,鲁迅称之为“ ,它的作者是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2)《战国策》是___末年___人名)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体史书,共___篇。
二、(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九年级总复
九年级总复习 八下第四至第六课 姓名成绩。1.简答题 以下是某校八年级 2 班三位同学的表现 同学甲 喜欢给有生理缺陷的同学起绰号。同学乙 喜欢在背后捏造事实,破坏他人关系。同学丙 和同学发生矛盾,喜欢谩骂对方。1 请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表现。2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三位同学纠正自己的行为。2.材料...
九年级上册生词集成 练习版
第一单元。沁 园莽 莽红装素裹 分 外妖娆 稍逊 单 于成吉思汗 数 风流一代天骄 留滞 丝缕 蓑 衣喑 哑。田圃 喧 嚷 襁 褓 润如油膏 凝 望颤 动闪烁 朦 胧 蝈 蝈蛐蛐 树篱 栖 息茸茸 第二单元。敬业乐群 断章 取义不二 法门旁骛 承蜩 佝 偻 亵 渎骈 进聒 不舍。陨 落诅 咒 污蔑 ...
练习版九年级上册英语语法
unit 1 通过 方式 途径 例 i learn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apes.注意该点与with,in 的区别。with表示用具体某一工具can you cut the pork with a knife.with the help of 在 帮助下 in a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