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程为民。
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
本周学习了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以及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化学实验安全。
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其方法包括:过滤、洗涤、蒸发、蒸馏(分馏)、萃取、分液、结晶、重结晶、渗析、升华、洗气、盐析等。
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1.过滤:过滤是分离溶液与固体不溶物的最常用方法。
(1)取一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角度与漏斗一致,使滤纸紧贴漏斗,不留气泡,滤纸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如图所示)。
过滤器的准备。
(2)如图所示所示装置过滤器并进行过滤。但应注意,倾入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1厘米;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内壁;倾液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如滤液仍浑浊,可重复过滤至澄清。
(3)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过滤的方法只能除去溶液中的不溶性杂质,可溶性的杂质是除不掉的。过滤除去泥沙后所得的nacl滤液中仍可能溶有可溶性杂质,如cacl2、mgcl2、mgso4等。其中的so可用ba2+检验和除去,ca2+、mg2+可分别用co和oh-检验和除去。
2.结晶:结晶是提纯固体物质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是把可溶性混合物分离或除去可溶性杂质。
(1)蒸发结晶:常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迅速浓缩,最终析出晶体(加入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边加热、边搅拌)。此法主要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等(如图所示)。
注意加热时不要将溶液蒸干,当蒸发皿**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2)降温结晶:对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的物质(如硝酸钾等),通常先将溶液蒸发浓缩后,再降低温度(冷却结晶),使溶液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而使晶体析出。若冷却时无晶体析出,可用玻璃棒在容器内壁液面下摩擦几下,或在溶液中投入几粒该溶质的晶体(俗称“晶种”),就会有晶体析出。
3.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1)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自来水中因为含有cl-,所以当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会有白色沉淀生成。而自来水经蒸馏以后得到的蒸馏水中不再含有cl-,所以当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时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4.萃取和分液。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萃取用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后常需分液。
分液:是把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分液不一定要有萃取。
操作方法(萃取与分液结合的):
萃取分液。(1)操作时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在溶液中加入萃取剂(液体总量以占分液漏斗容积的1/2为宜,宜少不宜多),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适时旋开活塞放出蒸气或生成的气体(因萃取剂多为有机溶剂,蒸气压较大,如不放气,有时会冲出塞子),使内外气压平衡。
(2)振荡数次后,置分液漏斗于铁架台上,静置片刻(溶液分层,完成萃取)。
(3)把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4)待溶液分层后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密度大的)慢慢流出后,关闭活塞,使上层液体(密度小的)留在漏斗中,后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完成分液)。
三)物质的检验。
1.检验硫酸根离子:
所用的试剂:bacl2溶液和稀盐酸。
检验方法:向待测物溶液先加入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so42-存在。
2.检验氯离子:
所用的试剂:agno3溶液和hno3溶液。
检验方法:向待测物溶液滴入agno3溶液和h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主讲:程为民。
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
本周学习了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浓度、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它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基准,单位为“mol-1”。
(1) na是精确值,随着称量方法和称量工具的不断改进,它将越来越准确,而 6.02×1023mol-1是它的近似值。
(2)na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3.摩尔(mol)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的 7个基本单位之一,简称摩。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规定为1mol,这样1摩任何物质既有确定的粒子数目,又有确定的质量。
摩尔像一座桥梁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1)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微粒的种类,而不使用该微粒的中文名词。
(2)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3)在叙述或定义“1摩尔”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通常采用6.02×1023mol-1这个近似值。
4.摩尔质量( 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单位:g/mol或kg/mol。
(3)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即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时,m=mr g·mol-1。
高一化学总结
考点名称 物质的除杂。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除杂 1.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1 分离 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巾的各组分分开,并将物质恢复到原状态。2 提纯和除杂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过程中,如果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必恢复成原物质。二者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
高一化学总结
化学。1.物质分类。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2.胶体。1 本质特征 粒子直径1 100nm 浊液 胶体 溶液 2 区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的方法 过滤。3 应用。胶体 淀粉溶液,豆浆,fe oh 3胶体,h2sio3胶体,肥皂水,牛奶。3.电解质。1 定义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
高一化学总结
高中阶段的化学与初中阶段的化学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能在化学上更进一步,在此总结一下学习化学的经验与不足之处。经验 1 牢记化学方程式。方程式是解题的钥匙,只有牢记化学方程式,才能懂得各个物质之间的关系,明白反映的原理,从而有助于对题目的分析,增加答题成功率。2 做好笔记。做好笔记对于化学尤为重要,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