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改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美,有时候尽管十分短暂,①所以它们留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比如:悄然开放的昙花,稍纵即逝的流星,响彻云霄的汽笛,②雁阵掠过天空,还有跳高划过的弧线……,这一切美好的瞬间,③都能撩动我们无限的遐思?
一、 课外阅读《黄昏》
有一年春天,我因胃疾,成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通过窗口,看见远处屋项上一大群白色的鸽子时不时地飞起来,在天空中一圈一圈地盘旋着,翱翔着。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
是因为鸽子的自由自在,反衬出了我的无奈?细想想又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大概是从鸽子们那种自然的永恒的充满韵律感的行动方式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与人生的短暂。
尤其是,病情好好坏坏老不见转机时,每当黄昏来临,鸽群散尽,当天空由淡蓝变为深蓝,晚霞由暖色调转向冷色调,沉沉的暗夜终于一步一步地无可挽回地降临并覆盖了整个大地时,病人的心,常常会在这种美丽而无望的变化中,悄悄地抽紧,过后又不知不觉地松下来,在冷寂中无力地睡去。
一天,也是在黄昏时看着鸽子盘旋,我忽然记起了一本著名的**《牛虻》。**中的男主人公,那位无比坚强的意大利革命者,却极其害怕看到黄昏落日。那是因为,他曾在起义失败后逃出境外,在异国受了致命的伤害,曾一天天孤独地在野外的黄昏落日中等死。
后来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怎么也不能承受旧日恐怖情绪的袭扰,偶见窗外的黄昏景色,他的脸就会变得惨白。但他并不从此走向畏怯,相反,他比过去更勇敢了。这似乎十分矛盾,小时候读这本书使我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
我们从小被反复灌输进头脑里的英雄的概念,是不能有缺点和任何使之害怕的东西的。这位“牛虻”不仅那样地真实,而且那样地迷人,他在经历死之绝望以后,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义无反顾的英雄。
我当然不是英雄,却有一点是与那位异国的“牛虻”略有近似的——我在终于告别了医院和病床,告别了那扇曾无数次让我看到黄昏和鸽群的窗口之后,并没有变成小心翼翼的生命至上主义者,却变得更为超脱和勤奋了。我仿佛已经意识到自己极有限的生命应该用在哪些地方,我的几本自己比较满意的书,差不多都是在那场大病之后写出来的。另外也有一点是与“牛虻”很不相同的,就是我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
人们是习惯于将人生的老年比喻成黄昏的。我离那样的年龄还很远。可是,较早地体验一下生命有可能渐渐离开自己时的心情,我想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从医院出来后,完成的第一个作品,是那本薄薄的《人生的滋味》。这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看的。我当然知道,对于中学生来说,它显得老气横秋了;可我还是愿意为他们写这样的书。
我觉得,即使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也不应该只生活在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们也应该有一点短暂的时间,想想未来,想想黄昏,体验一下人生的各种不同的风景,这会使他们紧张而喧闹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也会使他们的性情,变得深刻而美丽。
不仅是黄昏,我以为,人甚至还应该体验沉沉的黑夜。前不久,我和一群友人坐船到一个南方沿海城市去开会,深夜,我们围站在甲板上,对着满天的星光,唱一支又一支我们所难以忘怀的老歌。我忽然记起法国作家梅里美的**《高龙巴》,其中写到一位老水手,孤独地坐在船头,唱了一整夜忧伤的歌……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顿时浸透了我的全身。
我想:高龙巴的时代,海上曾飘过老水手的歌;今天则飘过了我们的歌;几百年之后呢?一定又有新一代人的歌在海风中飘浮荡漾了。
想到这些,我丝毫不觉得悲切凄凉,我只感到宇宙和自然的伟大;当然也想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同时,也就更感到了人生的珍贵和美丽。
1.第一段中写道:“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第二至三段中写到了一个文学形象“牛虻”。
(1)第二段中“牛虻”的“真实”和“迷人”各指什么?
(2)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
3.本文题为“黄昏”,却在最后一段写起了“黑夜”。对这样一种“跑题”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4. 对于“黄昏”,人们的惯常认识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简析本文主题的匠心。
三、课外文言文《二人并走》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②遇劫于路,唱贼③,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注释】①选自《晋书》。①前秦苻(fú)融为冀(jì)州牧: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
前秦,晋朝末年氐(d!)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
牧,州的行政长官。②姥(mǔ):年长的妇人。
③唱贼:拉长声音喊“有贼”。
1.解释加点词语。
1)路人为逐擒之2)既而还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3.《二人并走》这个案件主要表现了符融的什么特点?
4、苻融在判断这个案子中显得极有智慧。他采用的推理方法是。
十八周周末练习答案。
一、改错。以”改为“但是”或“然而” ②改为“掠过天空的雁阵” ③改为:“能不撩动我们无限的遐思?
二、课外阅读。
(1)①与鸽子相比,作者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无奈。
②与大自然永恒、无限相比,作者感到人生的短暂。
③黄昏时分,作为病人,作者常会感到紧张、无望、冷寂。
(2)①从鸽群,黄昏引发的不快写起,照应了题目。
②为后文写想到牛虻而产生的心里转变,喜欢看黄昏做铺垫。
1)“真实”指牛虻虽是英雄,却有缺点,他有恐惧情绪。
迷人”指牛虻经历了死亡绝望后,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义无反顾的英雄。
2)①因人们习惯将人生老年比喻为黄昏,作者认为看黄昏可以较早体验一下生命有可能渐渐地离开自己时的心情。
体验人生多种不同的风景,会使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也会使性情变得深刻而美丽。 3.写黑夜没有偏离中心。文章以“黄昏”为题,黄昏比喻老年,作者是告诉人们预感未来,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
因而文章写体验黑夜,黑夜比喻生命消失,从而感到生命短暂,人生的珍贵和美丽,是深化主旨之笔。
4.本文表现对“黄昏”新颖,深刻的见解,即预先体验黄昏甚至黑夜,从而更好地体悟人生而珍惜生命,抓紧时光有所作为,不同于惯常认为黄昏使人哀伤之意。
三、课外文言文。
翻译】(前秦苻融任冀州州牧)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连声呼喊“有强盗”,(强盗慌张逃跑,)一个行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咬一口诬陷行路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
苻融(在公堂上)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是容易知道的,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二人先后出凤阳门)随即回到(公堂),苻融把脸一板问后跑出(凤阳门)的人:
“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强盗终于低头认罪。这是由于强盗如果跑得快,必然不会被(行路人)捉住,苻融正是凭着这样的分析判断,因而知道跑得不快的那个人是强盗。
二人并走》这一判断谁是盗贼的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善于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文中老姥遇劫唱贼这是常情,“路人为逐擒之”这也是符合事理的。
而贼人“反诬路人”,又是“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这就是一个难题了。苻融的高明之处正是能从“路人为逐擒之”这一事实进行分析而作出正确判断的,贼要是跑得快当然不会为路人所擒。
初二语文周末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1 h nr n 入睡2 zh n 子 3 j ng hu ng4 l ba 5 ch 立 6 qu n 缩 7 j ju8 w y 9 p ng p i10白雪 i i 11 li ng qi ng 12 心急火li o 13万l i 俱寂 14焦zhu 15 c 然。二默写名句...
五年级科学第十八周周末练习
语文五年级上册18周周末练习。班级姓名家长签名等级。1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钉截铁安然无不犹豫排山 海。藕断 连 然大物临危不 再接再 一如 往 盆大雨破烂不不屈不 2 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举 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举 在字典里主要有这几种解释 往上托 伸 举动 推选 全。...
初二 上 数学练习十八
初二 上 数学练习题 十八 一 选择题 1 下列几个图形是国际通用的交通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2 分式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b.c.d.4 已知点b c f e共线,1 2,af cd,要使 abf dec,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下列选项中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