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评试题(2011.7.10)
时间:70分钟满分:70分)
一、基础演练(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汜南(fán) 逢孙(féng) 夜缒而出(zhuì) 佚之狐(yì)
b.刀俎(zǔ) 忤视(w切齿拊心(fǔ) 樊於期(wū)
c.陬生(zōu) 彘肩(zhì) 目眦尽裂(cī) 飨士卒(xiǎng)
d.杞子(qǐ) 箕踞(q皆为戮没(lù) 被八创(chuāng)
2.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无能为也已。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素善留侯张良。
共其乏困。卒起不意。
距关,勿内诸侯。
失其所与,不知。
若属皆且为所虏。
刑人如恐不胜。
ab.②④cd.①④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夜缒而出。
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秦兵旦暮渡易水。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大王来何操?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今日之事何如?
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6分)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不仁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3)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二、阅读鉴赏(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晋灵公①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以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ér,炖煮)②熊蹯(fán,熊掌)不熟,杀之,置诸畚(běn,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③、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chú ní)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待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公嗾(sǒu)夫獒(áo)焉。明搏而杀之。盾曰: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yì)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tuó)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
“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
“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呜呼!《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
注:①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②胹:ér,炖煮。③赵盾:晋正卿,又称赵宣子,谥号宣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灵公不君君:君王。
b.问其故,而患之患:忧虑。
c.**之主,不忠贼:杀害。
d.今近焉,请以遗之遗:给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伏甲,将攻之古之良史也。
b.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②触槐而死。
c.①厚敛以雕墙倒戟以御公徒。
d.①问其名居其我之谓矣。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盾忠心报国的一组是(3分)(
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②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④犹不改。宣子骤谏。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⑥宣子未出山而复。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凸显了晋灵公的残暴(如他的苛政、奢侈、虚言纳谏、残害忠良等)和应得的下场。
b.除赵盾外,本文还写了一批忠心报国的臣子,如士季、鉏麑、提弥明、灵辄等。
c.赵盾除了忠君,还做到了爱民,当其打猎遇到非常饿的灵辄时,就给了他吃的,知道其家中还有老母,舍不得吃时,就叫他吃完,又让他带上一袋饭和肉回家。
d.不论是书写“赵盾弑其君”的董狐,还是因怀念祖国而背负恶名的赵盾,孔子都对他们加以赞赏,只是对赵盾的不幸表示遗憾。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翻译。2)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翻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21分)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选自《史记》)
王夫之曰:汉王甫破项羽,还至定陶,即驰夺韩信军,天下自此宁矣。大敌已平,信且拥强兵也何为?
故无所挟以为名而抗不听命,既夺之后,弗能怨也。如姑缓之,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有名可据,信兵不可夺矣。夺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
选自《读通鉴论》)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王欲引而西归引:引诱。
b.至阳夏南止军止:使……止,驻扎。
c.淮阴侯复乘之乘:乘势(进攻)。
d.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卒:通“猝”,仓猝。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乃进兵追项羽b.至固陵,不会。
c.与项羽决胜垓下d.淮阴先合,不利,却。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以乱易整,不武。
b.信且拥强兵也何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乃进兵追项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项羽解而东归。
旦暮吏来而呼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文中有关信息推断,“皇帝”指的是刘邦,“齐王”就是韩信。
b.垓下决战之时,刘邦所属的军队在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
c.尽管刘邦阵营的孔将军、费将军逃跑了,但项羽军队仍然没有取得优势。
d.王夫之认为,刘邦灭楚后迅速夺取韩信兵权,是时机恰当、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9分)
1)汉王甫破项羽,还至定陶,即驰夺韩信军,天下自此宁矣。(4分)
翻译。2)夺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5分)
翻译。三、语言表达(8分,每小题4分)
17.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本单元的文章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辞或谦词。
示例: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1)尊称对方的父亲为称自己的父亲为。
2)问老人的年龄说表示请人谅解的客套话是。
18.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写司马迁的错句,请你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加以点评。(不必仿句式)
例句: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还是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
点评:“多次”?“一次又一次”?你难道比汉武帝还残忍吗?
错句:司马迁在被施行腐刑之后,不顾身体的腐烂,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
必修3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b 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感。c 王羲之的 兰亭序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d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2 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
历史必修二 配人教版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60分 1 马可 波罗行纪 一书中记载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 装饰的,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 世界,冒险家的乐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a 直接促成新航路的开辟。b 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条件。c 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天文理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评
第二单元知识过关自我评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 选择题。1 在古希腊的雅典,曾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 大艺术家。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曾涌现出诸多大思想家,呈现 百家争鸣 的活跃局面。以下不属其共同原因或条件的是 a 政治氛围的宽松 b 民主政治的发展 c 社会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