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 配人教版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

发布 2022-07-12 19:44:28 阅读 518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记载:“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装饰的,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世界,冒险家的乐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

a.直接促成新航路的开辟。

b.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条件。

c.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天文理论。

d.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的“寻金热”

解析:选d。自《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来,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对**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天主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b.②③cd.①③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上帝(god)代表向海外传播天主教、荣誉(glory)指弘扬骑士精神、**(gold)代表对**的狂热追逐,从宗教、政治和经济根源三个方面表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3.(2023年天津河东区高一检测)“**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中“现实目标”指追求**,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宗教目标”指传播**教,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a项正确;c项中的“主要目的”表述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本题选a项。

4.希腊**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和香料。”这指的是下列哪一位航海家(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解析:选b。“征服了天堂”意为航行取得了成功,“没有看到东方”就是指航行没有到达盛产“**和香料”的东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没有到达最初的目的地——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5.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

c.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d.出现了“商业革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图一反映了人类处于彼此隔绝的状态,图二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故选c项。a、b、d三项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的,与图上的变化不符合。

6.新航路开辟后引起“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中心转移 ③世界市场和**扩大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b.②③cd.①③

解析:选a。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和欧洲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表述不正确,应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7.(2023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海上马车夫”,故选c项。

8.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16到18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2023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了海上殖民霸权的地位。

d.海外**快速发展。

解析:选c。从**信息看,17世纪荷兰主要城市人口激增,这是因为17世纪的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海上马车夫”;2023年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甚至逐步下降,这是因为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殖民霸权的地位。

9.(2023年汕头高一检测)“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2023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下列哪两个国家(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荷兰。

c.英国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依据“北大西洋”、“东方”、“美洲”、“非洲和西印度群岛”、“接连三次的战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三次英荷战争的状况,故选b项。

10.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中讲道:2023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b.黑奴**。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书的内容反映了罪恶的奴隶**,是最直接的史料证据。

11.2023年,有一欧洲人描述道:“两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一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落后。

c.化学工业的兴起。

d.欧洲人生活观念的改变。

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结合时间提示为2023年,可知与工业革命的作用有关。

12.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的支持是( )

a.技术支持 b.市场支持。

c.劳动力支持 d.资本支持。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的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可知,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支持。

13.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列**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解析:选c。**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这些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

14.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

a.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蒸汽机以煤为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选b项。

15.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解析:选c。垄断组织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的产物。

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也就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因而排除a、d两项;b项错在“全面”上,只要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全面实行计划经济,故答案为c项。

二、非选择题(第题各20分,共40分)

16.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世界日益连为一体,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是财富,谁占有了**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

—哥伦布。材料2: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3: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2023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15世纪末的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4分)

2)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因素有哪些?(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3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结合材料进行归纳。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国际**的发展;资本输出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的武力逼迫;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3)前期:蒸汽火车,汽轮;动力:蒸汽机。后期:汽车、飞机;动力:内燃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推动了科技革命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材料2:《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

请回答:1)19世纪中期以后,科技革命的进步,人类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9分)

2)依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

一、二次工业革命和二战后科技革命分别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9分)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科技革命影响的把握,问题设计较细,限制条件相对较多。在解题时要注意每一问的求答方向,同时要注意对**信息和材料信息的分析和运用。

第(1)问可从社会阶级结构、城市和农村人口构成等方面回答社会结构的变化,从轻重工业比重方面回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煤、石油、电等方面思考能源结构的变化;第(3)问要注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组织。

答案:(1)①社会阶级结构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整个社会的两大阶级。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人口增多,农业人口减少。

③社会经济结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填空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考点13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 根本原因 西欧发展,出现 需求增加。2 直接原因控制东西商路。3 社会根源的盛行。4 封建国家支持 代表为和西班牙 5 宗教因素 传播。6 技术条件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学说。考点14 新航路的开辟 1 ...

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 形成条件。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希腊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同时希腊半岛上重峦叠嶂,山势陡峭,难以翻越。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希腊出现了许多 城市国家 即 城邦 其特征是小国寡民 独立自主。这一特征有助于古希腊民主...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知识结构 一 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 王宫建筑 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 王宫 卫城 王室陵墓 线形文字b 尚武好战 二 黑暗时代 300年 三 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 前8 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因 多山多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