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

发布 2022-07-10 03:03:28 阅读 1413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

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2)等腰三角形纸片。

3)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

2) 组织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 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说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1、 等腰三角形是在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2、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 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4、 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

5、 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

6、 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7、 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

8、 课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然后在进行证明,将探索和证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合作**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自主**与合作交流。以活动形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多**演示、互联网探索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初步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与简单的证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学会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方法及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证明过程。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用规范的符号语言描述证明过程。

教学**:多**。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

1、什么叫证明?什么叫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3、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此外,还有什么被看作是基本事实?

设计说明:师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二)创设情境。

观察**。**搜索_等腰三角形金字塔的搜索结果#pn10&-1&di28163271780&objurlhttp%3a%2f%

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你能用刻度尺华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2、你能画出它的顶角平分线吗?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搜索_4、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

三)探索活动。

1、合作与讨论:说明你所画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思考与讨论:说明你所画的是顶角的平分线。

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证明,我们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边对等角_百科。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尝试运用说理的方式进行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几何语言间的互相转换。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4、你能写出上面定理的符号语言吗?

5、思考与探索。

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正确的?

要求:(1)写出它的逆命题。

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进行证明。

6、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又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设计说明:对于三线合一的定理教师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在上面定理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成为课堂的主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用规范语言表述证明过程的能力,教师作出适当点评。

四)例题讲解。

已知:如图,∠eac是△abc的外角,ad平分∠eac,且ad∥bc.

求证:ab=ac

分析:要证ab=ac,只需证∠b=∠c,由已知。

ead=∠dac,只需证∠ead=∠b,∠dac=∠c。

在例题中,如果ab=ac,ad∥bc,那么ad平分∠eac吗?如果结论成立,你能证明吗?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

设计说明:学生小组间进行活动,交流,然后让学生起来大胆尝试说明,其他同学给予适当补充与说明,最后教师再给予强调与说明,教师适当给学生鼓励,逐步对学生渗透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

五)课堂练习。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一边长为5,那么另两边长分别为___

2、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为2和5,那么周长为。

3、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___

4、如果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120°,那么另两个角___

5、在△abc中,∠a=40°,当∠b等于多少度数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设计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然后让学生写出证明过程,学生上台板演,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讲解作出适当点评。

针对课堂练习,采取小组间比赛的形式进行,单数组做1,3,5题,双数组做2,4题,学生做,学生讲,教师点评说明。

六)小结与思考。

1、在本节课中,我们用基本事实又证明了哪些定理。

2、要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是常用的辅助线,能过画辅助线,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一对全等的三角形。

3、实际上,我们以前曾学习过很多图形的知识,(如:直角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对于这些图形,我们通过动手操作也得到了它们的性质和判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

设计说明:注意教师的总结和理化论。

七)板书设计。

课题。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1…… 练习……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2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3

八)教学反思。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本节课重点,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于用符号语言来表述证明过程感到困难,在教学时,应重点强调如何用符号语言来说理,引导点评学生的说理过程,让学生感受符号语言的好处。采用合作**的方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尽量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本节课从总体上看,学生基本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学会了"等边对等角"的运用,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但我总觉得,这样上课,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能满足,会有吃不饱的感觉。

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练习,整体效果可能会好些。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大贵镇中学。李晔。初三数学复习课教案设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复习中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在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析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外,还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其数形结...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大贵镇中学。李晔。初三数学复习课教案设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复习中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在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析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外,还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其数...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大贵镇中学。李晔。初三数学复习课教案设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复习中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在认识,培养学生研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析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数学方法外,还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其数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