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重力》的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7-09 00:27:28 阅读 9878

设计说明】新课标下的“双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低起点、小台阶、快步子、精讲练、多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来把握课堂教学的平衡,使知识、技能、能力同步提高。本节课我通过初步的备课,结合我班学生以往在实验时热情不高,积极性难调动等实际情况,拟采用较有吸引力的导入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

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学情分析】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八年级物理以及上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水往低处流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规律。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生活现象的了解便于走向物理规律的认识,通过实验**──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2.**“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

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

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重力。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力叫重力。

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教学反思】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如何打消学生畏难情绪,让物理课堂“生动”起来,通过《重力》一课的教学,我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科学**活动让物理课堂生动起来。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在《重力》一课中,有一位学生做出了“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表扬他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

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猜想本不言对错(需要依据),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学生由于对科学**的精神体会不多,进行科学猜测时,不够主动、大胆,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调控,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2、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独立意识太强,不注重配合。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竞争,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3、个别学生动手能力弱,不敢大胆开展实验。教师应采用有效激励方式,关注困难学生,给予及时辅导。这也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注重科学**,让物理课堂“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力。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

初三物理教学设计

课题课型。第八章 电功率合作考试课。教师班级。安国。教学过程。初三。答题结束后,出示答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查错能力,学生对照答案进行组内。并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为我所用。互批。试卷返回,组内进行交流,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报给小组长,教师巡视。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认识电能表并会读数...

初中九年级 初三 物理《重力》教学案例

重力 教学案例。中远实验学校蒋迪。为实践小学自然 初中科学 物理学科衔接,我们首先选择了 重力 这一。内容进行尝试。重力 是七年级科学第二学期 宇宙与空间探索 单元的第四课时。而经过本章节前三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力与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且通过实验现象观...

初中九年级 初三 物理《重力》一课的教学反思

重力 一课的教学反思。在学习了力和力的测量等基本概念之后,来学习重力这种常见的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学生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所以学生对重力概念的接受并不困难。但要强调重力也是一种力,要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全方位的来认识重力,教材上这部分的内容不是很多,我就举一些例子,来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