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阶段质量评估

发布 2022-07-08 19:28:28 阅读 7474

阶段质量评估(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我国的古代农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如下图所示耒耜的使用,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已进入( )

a.刀耕火种阶段 b.石器锄耕阶段。

c.青铜器阶段 d.铁器阶段。

解析: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辨析,耒耜属于石器时代。

答案:b2.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 )

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

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

c.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

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

解析:“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反映了统治者对农耕生产的重视,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a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 )

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

解析:从材料中提到的“天府”可判断水利工程的地点应在四川,因为四川被称作“天府之国”,b、d两项均在陕西,a项在中国东部,故选c项。

答案:c4.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解析:“田里不鬻”到“民得买卖”反映了从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变化,说明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答案:d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种关于国家的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可知,用土地、五谷代指国家,由此看出农业的重要地位,因此答案为b。

答案:b6.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很少,因此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d7.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农书·粪田之宜》强调施肥的作用,《吕氏春秋·上农》强调节气的重要性。

答案:b8.范晔《后汉书·杜诗传》记载: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题中省略号处的生产工具应是( )

a.曲辕犁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解析:根据材料“杜诗传”“铸为农器”可知是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答案:d9.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其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故a、b、c三项叙述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答案:d10.“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

a.麻纺织业 b.丝织业。

c.棉纺织业 d.造纸业。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蚕桑”“黄丝”推断反映的应是丝织业。

答案:b11.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

”《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毋或作为淫巧”“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且题干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影响。

a项与题干意思不符,b、c两项应是长远影响,排除a、b、c三项。应选d项。

答案:d12.《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为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c两项错误。从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说明d项正确。

答案:d13.《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位居第六,与农业、百工相提并论。这表明( )

a.上古时期,统治者重视商业发展。

b.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

c.春秋战国时期,重商思想崛起。

d.自古以来,统治者农商并重。

解析:从时间上看,《尚书》《周礼》都是记述上古时期历史的书籍;从内容上看,题中叙述了商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体现出“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选a项。

答案:a14.唐代一位波斯商人到长安做生意,这位商人可以( )

a.到“草市”购买中国特产。

b.逛夜市欣赏长安城的夜景。

c.在居住的旅店**波斯特产。

d.在每条街道都能听到叫卖声。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长安城中没有“草市”,唐朝的市是有地域限制的,所以这位商人不能在居住的旅店**波斯特产,也不会在每条街道都能听到叫卖声。

但唐代“夜市”比较繁华,因此商人可以欣赏长安城的夜景。

答案:b15.《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材料介绍了早市的情形,经商没有时间的限制普遍出现于两宋。

答案:c16.电视剧《大清徽商》(右图)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人生命运。下列有关徽商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b.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

d.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掌握历史概念的能力。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的是晋商,而不是徽商。

答案:d17.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佣工之人,计日受值”等信息可知,清朝苏州地区已出现雇佣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c18.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材料“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说明松江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材料中“从店中给筹取值”说明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故②③正确。

明朝**采取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有误。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19.秦朝建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作为基本国策,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了此项政策。这一政策应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钳制思想政策。

c.奖励军功政策 d.兴修水利政策。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上农除末”,即推广农业,限制商业的发展。这一政策在秦朝确立,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并被历代王朝采纳。

答案:a20.“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古代**完全垄断了对外**。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不断萎缩。

d.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口岸。

解析:a项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说法错误,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渐趋萎缩,并不是整个古代时期。b项说法较绝对,对外****占主导,但并非完全垄断。

c项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渐趋萎缩。d项说法正确。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天官》

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1)根据材料。

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4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6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第(1)问,从材料中的“八政”“九职”的内容可知商周时期的统治者既重视农业,又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2)问,由材料三中的“本”与“末”“复其身”与“举以为收孥”以及材料出处可知,这是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第(3)问要结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黄宗羲的观点进行分析。

九年级历史阶段质量评估

阶段质量评估 三 60分钟 100分 命题人 田玉国。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当文明的曙光出现在尼罗河流域时,你认为以下 中能代表此文明成就的是 2.黑格尔曾说 古希腊是 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 这里的 精神 是指 a.雅典民主政治b.种姓制度c.汉谟拉比法典d...

高一历史阶段教学小结

新课程走过第一学段了,回顾翻过的一页,有很多感触和反思,现在围绕这一学段有关的教学活动从以下七个方面做一简要的小结。一 教材 教辅使用情况 1 教材 采用的是岳麓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 政治文明历程 本教材一改以往按照章节体通史的形式编写,而是按照 模块 加 专题 的形式 即模块单元体...

九年级历史阶段复习计划

附 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后目标计划。期中考试已过,离期末已经不远了,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教学目标计划。一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最大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