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答题内容:
一、问答题:答题要求,观点明确,简要阐述,表达流畅。
1.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教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以课程为中介,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课程和学生。因此,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与课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一般而言,课堂教学具有导入新课、课堂讲授、组织教学、课堂板书、教学总结等环节。
2)课程:课程有广义课程和狭义课程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和重建的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其内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其外延不仅包括显性的课程计划、科目、活动,也包括隐性的教师影响、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不仅包括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也包括非预期的目标、教学和学习。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或者活动的总和,是指教学计划、教学进程或是教学内容的组织的某一方面。
3)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及种类型:
1)独立论。
独立论即课程、教学相对独立, 各执一端,互不交叉。这种观点在教育理论界的支持者颇多。如布鲁纳指出:
“将课程和教学看作是分离的实体。”蔡斯坚决主张将课程和教学分离研究, 他的观点是将课程视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教学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或亚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教学是课程的延续。坦纳夫妇主张:
“在当代的课程理论家中,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这种论点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就是说,各自在互不发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自行发生变化。
2)包含论。
这种观点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大教学小课程,即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包含于其中,我国的学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持有这种观点。这种观点隐含有课程等同教学内容的趋向,如把课程定义为“指学校教育科目及各科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
这样,课程就成了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要素。第二种是,大课程小教学,即把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对扩大。这种观点在欧美影响较大。
我国现代课程理论奠基人泰勒把教学作为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这在其代表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已经有所体现。
3)交叉论。
交叉论即教学包含课程一部分, 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的一部分,相应地课程也包含了教学一部分,课程论也包含了教学论的一部分。当站在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课程与教学、课程论与教学论时,它们就是平等而相互交叉的了。
4)循环论。
循环论即课程与教学两种系统虽然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该模式意指教学决定在课程决定之后,并且在教学决定付诸实施与评价之后,根据成效,修正课程决定。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永不终止。
在该模式中,课程与教学虽为分开的实体,但是均为一个圆周的一部分,两个实体彼此相互调适与改良。
总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尽管课程实施还可以有其它的途径,诸如学生自学、社会考察等方式,但教学无疑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
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1)设计:人们参与的、旨在提升后即创新行为质量的活动或过程。
2)教学设计:把学习和教学原理转化为对教学材料、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的过程。
3)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a. 以“我们要到**去”分析教学目标。从学习者特点,学习任务,学习情境方面考虑。
b. 以“我们如何到达那里”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最终确定教学活动,策略和**。
c. 以“我们怎样知道已经到达那里”进行教学评价和修改。最终评价学习者行为,学生发展等。
4)教学设计具体操作过程:
a.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b.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c.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d.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e.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f.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并如何调控。
g.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h.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3.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答:(1)课程实施的内涵:20世纪60年代以来,课程领域逐渐达成一种共识,认为涉及到学校课程改革的过程通常包含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作出使用课程计划的决定,亦称为“发起”或“动员”(initiation)阶段。第二阶段是实施和最初使用(use)阶段。第三阶段是常规化或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阶段。
课程实施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是把课程文件(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师生之间以课程为中介,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课程和学生。
因此,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与课程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一般而言,课堂教学具有导入新课、课堂讲授、组织教学、课堂板书、教学总结等环节。
3)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尽管课程实施还可以有其它的途径,诸如学生自学、社会考察等方式,但教学无疑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有很多的隐喻:
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按图索骥的具体施工。
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由教练员和球员在赛前制定的球赛方案,教学则是球员根据球场上具体变化做出明智反应的球赛。
隐喻三: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每个演奏家根据个人的理解对作品的演奏。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尽管课程实施还可以有其它的途径,诸如学生自学、社会考察等方式,但教学无疑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对于教学内涵的界定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共同活动之下,从教师一方入手来界定教学 第二种同样在共同活动之下却是从学生一侧着眼对教学概念作进一步解释 第三种则是从这种共同活动的结果来解释。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一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1 简述课程标准的涵义。答 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有确保国家地方和学校一定的教育水准,为国民提供接受同一水准的教育机会的功能。在现代世界,一个国家对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全无统一的要求和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检查 考核和评价制度,就很难保证学校教育的基本质量,确保公民基本素质的普遍...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
解释综合课程 自主学习 课程资源 行动研究的含义。1.答 综合课程指的是打破分科课程的界限,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把有关联的学科及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份整合成为有机整体的新型课程。根据其整合度的强弱依次可分为 融合课程 广域课程和关联课程。综合课程不是分科课程的对立面,而是对分科课程的补充 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