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作业 米粒的诉说

发布 2022-06-28 15:49:28 阅读 3714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姓名学校。

xxxxx省xx市xx县。

xxxx学校。

让田野告诉你——米粒的诉说。

学科年级。品社六。

1、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

教学目标。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的要爱惜粮食。3、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我们的生活中,美味的食物、漂亮的服装、舒适的住房…..这些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本课以“让田野告诉你”为活动主题,旨在让学生从日常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普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并。

学生情况分析。

懂的珍惜其劳动成果。可是现在很多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农业劳动,有的甚至连什么作物都说不清楚,更不能真正认识到劳动的光荣,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孩子们深刻的认识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得来之不易,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教学难点: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农产品。

教学重难点。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师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悯农》这首诗,谁能起来背诵一下?生:。。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蕴含着什么道理呢?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是啊,我们从诗中了解到农民的艰辛与不容易,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一篇课文,一起走进田野,倾听《米粒的诉。

说》,感受那份艰辛与快乐。2、板书课题。

3、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

4、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使孩子对粮食有初步的了解。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小米粒的生活,看它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看“米粒成长的故事”2、讨论:同学们读完了小米粒的生活,你有什么想法呢?

3、师:是啊,小小一粒米,包含了农们伯伯多少辛苦和汗水呀!谁能告诉我们你还知道哪种农作物是怎样一步步获得成熟的呢?

1)小组合作**: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将课前搜集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农产品白菜。

人们付出的劳动。

紧张的秋收过后,爷爷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种白菜,平整土地、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锄草、除虫……爷爷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

小麦高粱大豆西红柿西瓜。

2)小组展示4、知识延伸。

师:种庄稼不仅辛苦还是一门学问。同学们谁知道有关农业的谚语和歌谣,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师小结,出示二十四节气歌,生齐诵。5、情感延伸。

1)**录像:小丽劝说军军吃饭时不要总是掉饭,要爱惜粮食。军军却毫不在乎地说:

“不就是几粒米饭吗!不值钱,没什么大不了的!”学生评论谈自己的看法。

根据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2)我们周围有没有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学生讨论。(3)总结:粮食来之不易,农们伯伯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智慧,我们应该珍惜。

6.交流汇报:将收集到的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小故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出发,总结和同学讨论交流知道的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等,扩宽知识面。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1、到农家去看一看,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写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2、一小组为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小能手”竞赛,请你为城市写广告牌,提醒人民节约粮食,写的越多越好。

3、在家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争当家里的“爱粮监督员”,还可以将自己知道的农谚,节气歌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是为了指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在平时该怎样爱惜粮食,并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1.第一环节中的“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开始设计为“由教师指名回答,其余学生倾听”。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2.第二环节中的“交流汇报:将收集到的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小故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开始时并没有考虑。

3.第三环节中的“还可以将自己知道的农谚,节气歌读给家人听”,开始同样未作考虑。

磨课活动小结。

1.10月20日上午,教研组长召开全体教师会,宣布进行一次观摩课,并指定我为主讲教师,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2.10月24日上午,全组老师听了我的《让田野告诉你——米粒的诉说》的说课。大家各抒己见,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看法。

如:建议第一环节中的“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改为“学生分组活动”等等我认真做了记录,并回去修改。

3.10月28日上午,我进行了这次讲课,全组老师参与了听课。下午,再次进行评课。

大家又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建议课中要适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认真记录,回去做了第三次修改。在第二环节中加入“交流汇。

磨课活动过程。

分析。报:将收集到的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小故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一活动。在第三环节中加入“还可以将自己知道的农谚,节气歌读给家人听”这一任务。

4. 10月31日,教研组长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将我的第三次备课稿打印出来,分发给全体老师,将此教学案例在全组推广。

磨课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教师们在一起磨课,每位教师都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毫无保留,还时有小小的争论,气氛尤为热烈。在这种表达、争论中我们也完善了自己。

磨课活动磨出了我们的创新精神。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使课堂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教师必须要对教材有所创新。通过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

议课时,教师的点评,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更是自己的,新颖、独特的。思想的碰撞。

更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

活动反思。通过这次培训,才知道什么是“三备两磨”。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大家协助下,把某教学内容当作一项研究课题,运用多种科研方法,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实践,深刻的理解和运用文本知识。在磨课活动中,人人参与,相互协助,解决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并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我们在磨课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挖掘课堂的亮点,促进教师开课的信心和热情,还要拓展思路,诱发智慧,促进反思。

大家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磨课活动中来,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活动反思。磨课对教研组的老师来讲,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研究如何上好一堂课,一起**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到教学结构框架的设计,小到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集体的智慧的结晶。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欣赏着在不断思维碰撞中所产生智慧的火花,收获着点点滴滴的进步。

三备两磨体验了集体的智慧,强调协作的精神以及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能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提高了课例研究的质量,相信这种模式能让教师团队集体的力量最大化,将智慧发挥充分。在磨课中收获进步,在磨课中体验成长。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米粒的诉说》学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米粒的诉说 学案。活动目的 1 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2 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活动准备 1 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 儿歌 诗词 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米粒的诉说》

新课标教科版小学 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上册 米粒的诉说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 品德与社会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从田野到车间 中的第一主题 让田野告诉你 里面的内容。旨在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争当爱惜粮食的好孩子。学生分析 我们...

有趣的米粒 作文

上午放学的时候,任老师说下午让我们带一点熟米,一点生米,我虽然不知道要干什么,但我还是照任老师的话做了。下午上课时,我们都疑惑不解。我们先观察生米粒,生米粒像一只小蚂蚁,还像一颗沙子,它的上方有一个土黄色的东西,很像米粒的嘴巴,米粒的中间还有一条直线,是白色的,白色里面还有一点儿乳白色,特别硬,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