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解题格式

发布 2022-06-27 23:00:28 阅读 4909

诗歌常见题型。

手法(特色、表达技巧)

注意:哪种手法(一种);主要手法(一种)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借代、对偶、讽刺、设问、反问、双关、叠词等。

2.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记叙。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描写:写景—(1)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远近高低(仰看、俯瞰、远眺等相结合),虚实结合;

2)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3)白描、色彩鲜明(浓墨重彩);明暗结合;

4)移步换景、定点换景。

写人:(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细节、神态、心理等;白描;特写、场面描写;群像描写、个体描写。

2)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3.其余狭义表现手法:衬托(以乐衬哀)、对比、联想、想象、虚实;用典;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渲染、烘托;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借物述怀;借事言理;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吊古伤今;比兴、欲扬先抑、对面落笔、意象连缀等。

一个字的赏析。

1. 释义+返还原文描述画面。

2. 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写了(对象)……渲染了……氛围)表现了(衬托)人物(主人公、作者……的精神或心理。

3. 有时也考虑结构如:呼应、奠定感情基调、承上启下、总领全文、诗眼等。

诗眼赏析(分析)

1. 一句中的诗眼指的是用得最生动最形象的字或词。

方法:(同上)一个字的赏析。

2. 全诗的诗眼指的是揭示全诗情感或主旨的词或短语。

方法:(总说)全诗都是围绕“ 诗眼 ”而写,抒发了……感情;结构上贯穿全文(总领全诗、承上启下、总结全诗)。(具体分析)开头围绕“”写了……,中间……,结尾……。

以上也是分析关键词的方法)

赏析句子题。

1. 运用……手法生动形象(手法效果)或选取…… 意象地写了(对象)……特点,(渲染了……氛围)表现(衬托)了人物……心理。

2. 其中“ ”字用了什么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表现人物……心理。

3.有时也有结构上(但比较少):呼应、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等。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绘具体诗句(意象不能少)+时间(如季节)、地点+总概括性词语(如萧瑟凄凉)。

概括诗句内容。

1. 写景句:时间地点+总概括性词语(如萧瑟凄凉)的景象(生活图景)。

2. 叙事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表达的……情感(有时有)。

3. 写古句:哪个朝代的遗迹(或昔盛今衰),寄寓……感慨。

散文常见题。

语言特点赏析。

1.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如平实、自然、质朴、口语化,直露 ,通俗晓畅; 清新明快,行云流水;含蓄隽永、典雅厚重 ,富有书卷气;朦胧隐晦;婉转缠绵、细腻;幽默辛辣;凝练传神、准确严密简练、 生动形象……

另如:自然淡雅、平和冲淡、苍劲雄健、绚丽浓艳、清婉隽永、沉郁顿挫、飘逸豪放、悲壮苍凉、慷慨雄健

再如:抒情性强、富有诗意、音韵和谐。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或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 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

用词: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

句式: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整句: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其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

散句:是相对整句而言的,它是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其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

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表达复杂严密的意思,或抒情性强

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简洁。

分析表达特色。

一. 手法、内容特色:

1. 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借代、引用(典故)、叠词、设问、反问、双关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2. 运用…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写景段描写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声、形、色、质)和心理感受多角度描写,画面逼真;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明暗结合;采用白描手法或色彩鲜明。

写人段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细节、语言、外貌等等;白描。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3. 其他狭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哀)、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用典、借景抒情、渲染、托物言志、象征、欲扬先抑、比兴、意象连缀、对面落笔、以小见大、以点见面等。

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的……特点,抒发人物……感情。

二、选材特点:

选取(如秋季)典型意象或(如水乡)典型生活场景。

三、语言特色:

语言风格:如语言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幽默讽刺、优美抒情等。

句式特点:如整散结合、长短结合,句式灵活;多短句,活泼简洁,富有激情或号召力;多用整句,整齐押韵,富有节奏和感染力,形成气势,朗朗上口。

含义题(理解题)

1. 分析句子圈画需要解释的地方:比喻、双关、代词、限制性词语等。结合本义、前后句;小节中心句;上下文、题目主旨具体化。

2. 注意整个句子表面义与深层义、抒发的情感(如讽刺)、揭示的哲理(观点、思考等)

3. 有时可解释为什么这么说。

4. 否定句、疑问句变成肯定句。

分析思路。1.(可先总说)全文层层深入、欲扬先抑、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等。

2.(然后具体概括段落大意)先写___提取或概括中心句),接着___然后___最后___

**常见题型。

1. 刻画人物的手法: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借代、讽刺等。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动作、神态、心理、细节、语言、外貌、白描等等。

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

其他狭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想象、联想、虚实结合、欲扬先抑。

2. 人物的作用:

内容、手法:写了人物……特点或事件,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表现主人公……特点或精神,表现作者……感情(同情、批判、赞颂、忧虑等),揭示……主旨。

结构:线索(穿针引线),贯穿全文;事情的见证者,增加真实性(我);推动情节。

3. 分析人物形象:

1. 外形特点如瘦弱、不凡、时尚、土气、饱经风霜等。

2. 内在特点(精神品质、心理、审美追求、价值取向)如坚韧、忍辱负重、孤独、贪婪等等。

3. 身份如底层劳动者、知识分子、问题少年、失败的英雄、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者。

4. 处境如贫困、卑微、被周围人嘲笑冷落、孤独。

不被理解。5.结局如命运悲惨。

4.**主旨:

写了人物……或事件或景象,用(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以点见面)手法表现写作对象……特点或精神,表现作者……感情(同情、批判、赞颂、忧虑等),揭示……主旨。

揭示的主旨如:

1.人之至情;人之个性;人的某种心理;平凡人的人性美(歌颂)丑(鞭挞);生命力的坚强与脆弱;对自我的审视;社会群体在物质与精神选择时的价值观、审美观、生命观;反映底层人物或某类人物的生存状态,呼吁关注,引起人们的思考;表现人生的无常、无奈。

2.对传统文化、传统文明的怀念、忧虑,对现代文明的排斥、反感。

3.对优美、宁静、自由、闲适的自然环境(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对都市生活(现代文明)的厌恶,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对充满野性和阳刚之气自然美的赞叹。对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惋惜、痛惜或忧虑。

4.展现社会风俗、人情美,表现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审美趣味。

5. 作用题:

内容手法(同常规)

结构——开头:点题、总领、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作铺垫)、暗示情节的发展、呼应结尾、设悬、开门见山。

—中间:点题、推动情节(**)、承上启下、总结上文、过渡、呼应上文…、补充交代上文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

—结尾:点题、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拓展深化主旨、卒章显志、释悬、言有尽意无穷、韵味无穷、给人想象空间。

6. 环境描写的手法:

1.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借代、引用(典故)、叠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2.运用…描写手法:

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声、形、色、质)和心理感受多角度描写,画面逼真;

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明暗结合;采用白描手法或色彩鲜明。

3.其他表现手法:对比、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哀)、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用典、借景抒情、渲染、象征、比兴、意象连缀等。

7. 环境描写的作用:

内容手法:写了…景,渲染了…氛围(交代了时间、地点、背景;奠定了…感情基调;预示…情节的发展或结局),用…手法(融情于景、以乐衬哀、象征),烘托了人物(主人公、作者)的…心情,揭示…主旨。

结构同上。8. 标题的作用:

内容手法:1.用(比喻、象征、拟人、讽刺、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对象的…特点,表现人物的…感情,揭示……主旨;

2.交代全文写作对象或内容;

3. 标题富有诗意,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结构:全文的线索;暗示结局。

9.叙述方式及自身作用:

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突出主题;情节有波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1)补充交代故事原因、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2)丰富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3)突出主题。

4)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或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曲折有致、富于变化。

4补叙: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论述类阅读。

1. 思路题(概括段落大意)

1) 首先_举例、引用_、开门见山_、对比__提出论题(话题、论点)……

2) 然后_运用举例、对比方法__分析___原因、本质、价值、意义等或写了___提取中心句)。

3) 接着___分析危害、影响或写了___提取中心句)。

4) 最后___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__或发出号召、期盼、表达忧思、总结全文、深化(拓展)中心或写了___提取中心句)。

语言表达题。

漫画题。1. 描绘画面内容:写出所有的信息---图画(细节、神态要注意)与文字。

2. 揭示寓意:讽刺(赞扬)社会或人们或某一类人的。

技巧阅读理解解题解题

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 高考对阅读理解的总体要求。同学们在备战高考过程中,不能盲目练习,必须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各个突破。因此了解在高考中对阅读理解具体有什么样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介绍一下高中教学大纲和高中英语考试说明对考生阅读理解的要求。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生必须能读懂难度略低于课文,生...

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

语文阅读理解题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观察能力 理解能力 评判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从中考语文改革发展的趋势看,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上升趋势,而学生在中考中该题失分较多,碰到阅读题型,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做题不完整,答...

中考语文阅读题型解题指导

教学专题研究。中考语文阅读题型解题指导。语文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阅读。每一节语文课都离不开阅读。中考阅读分析题已成为试卷结构中的一大块,其占比例多在30 以上,仅次于写作题。由于其综合性强,检测面宽,故区分度大。考生成绩的高低,常常在阅读题的解答中被拉开。阅读题的主旨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