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论语》(节选)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
一)关于仁道的道德修养问题】
1.子曰:“里仁为美⑴,择不处仁⑵,焉得知⑶?”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⑷,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⑸,知者利仁。”
3.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子贡曰:“如有博施⑹于民而能济众⑺,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⑻其犹病诸⑼。夫⑽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⑾,可谓仁之方也已。
”释义: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处:居住。知:音zhì同智。
约:穷困、困窘。
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施:旧读shì动词。
众:指众人。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夫:句首发语词。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1.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4.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1.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2.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3.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二)关于君子与小人、义与利的问题】
1.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huì)。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释义:怀:思念。
土:乡土。刑:法制惩罚。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1、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2、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1.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3.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三)关于孝道的问题】
1.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3),游必有方(4)。”
3.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5)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释义:1)几:音jī,轻微、婉转的意思。
2)劳:忧愁、烦劳的意思。
3)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4) 方:一定的地方。
5)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译文:1.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2.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3.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4.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评析:1.这一段是讲关于孝敬父母的问题。侍奉父母,这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百依百顺,甚至父母不听劝说时,子女仍要对他们毕恭毕敬,毫无怨言。
这就成了封建**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名教。
2.“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这种孝的原则在今天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
3.内容见于《学而篇》1.11章,此处略。
4.春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臣弑君、子弑父的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宗法家族制度,孔子就特别强调“孝”。所以这一章还是谈“孝”,要求子女从内心深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绝对服从父母,这是要给予批评的。
第2课民间故事(节选)
民间故事,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广大人民思想、感情的思想表白,是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或曲折的艺术反映,也是人民文艺才能的有力体现。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在长期生活历程中一种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鲜明标志。
一)羞花。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淫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
当时寿邸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
“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
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
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杨玉环浓装艳抹,梳洗打扮后进见,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méi)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
杨贵妃得势后,与其兄杨国忠串通一气,玩弄权术,陷害忠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
西逃路上,大臣们质问明皇,国破家亡,国破家记,社稷难存,你要江山还是要贵妃,贵妃不死,我们各奔西东。万般无奈,明皇赐贵妃一死,自缢于梨园的梨花树下。后来,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长恨歌》,记叙的就是这段历史。
二)闭月。闭月”,是貂婵的代称。她是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
当时,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大臣们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闷闷不乐,茶不饮,饭不进。貂婵很为主人优愁。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后花园烧香跪地,为主人祈祷,“月亮啊月亮,你虽清白如洗,可哪知我们老爷心中的烦恼!苍天啊苍天,你虽那样深邃(suì),却难容我们老爷如火如焚(fén)的心情。我是老爷的婢女,愿为国为民,万死不辞。
”赶巧,王允也来花园散心。顿时,他感情激动,赶忙走上前去将貂婵扶起。王允说:
“你能为我分忧,我忧在何处,你知道吗?”
知道,大人。”
那你支持我讨**,杀董卓吗?”
只要大人信得过奴婢,奴婢定肝脑涂地。”王允听罢,两手一合,当即给貂婢一拜。从此,便和貂婵以父女相称。
一年多以后,王允先将其女许给董卓,后又许给吕布。董、吕二人争风吃醋,发生火并,董卓被杀。这就是王允巧使连环计,一女二聘杀**。
那么貂婵怎么叫“闭月”呢?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
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三)沉鱼。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
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
“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按照勾践说的,喝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huàn)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nì)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dài)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这里边有西施的很大功劳。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第1课 论语 节选 论语 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论语 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所反映的伦理道德 社会政治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一 关于仁道的道德修养问题 1 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 ...
小学一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第1课论语。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小朋友们,这是我国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今天让我们去读一读 论语 向孔子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吧!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小学二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
第一课 论语 为政第二 节选 为政 是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体现,也是孔子对于如何推行德化教育的学术立场,是儒家学说的应用,共计二十四章。孔子在这一篇中,多次提到了孝,使我们想起封建社会中,第一课 论语 为政第二 节选 为政 是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体现,也是孔子对于如何推行德化教育的学术立场,是儒家学说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