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问题与分析

发布 2022-05-20 15:32:28 阅读 7072

山东建筑大学《形势与政策》课实践学时实践活动登记表。

填表时间: 2014 年 6 月 3 日。

就业形势政策与分析。

一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上炙手可热的话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逐年上升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择业的标准也是日益增长。但与之矛盾的是教育水平的明显下滑,看似高等的学历也并不能代表高等的素质和能力,却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就业过程中做故事的主角?如何在就业中找到方向?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让自己脱颖而出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原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廖骏认为,其原因有三:第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

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造成了人才拥挤。第二,当前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而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人才相对饱和的发达地区作为就业选择地,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第三,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

廖老师的分析告诉我们,在择业时不要拘泥于固有套路,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种,敢于打破常规或许就能柳暗花明。

我相信就业形势是相对的,而自身能力却是绝对的。带来就业压力大的不是人才过剩,而是大学生过剩。每届毕业生中不乏一批滥竽充数的人,根本不可以称之为人才,这样的大学生毕了业就等于失业,除非走一些非正规渠道。

大学四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荒废一段人生。我们要想做到游刃有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

来到建大这一年多,我看着身边的同学和我一样对大学从最初的懵懂向往到现在的了解和放任。我觉得大学可以很快把人分化出来。没有老师家长盯着,一年下来,很明显可以看出你属于哪一派,是否已经习惯了抄作业、作弊、打游戏,或者浑浑噩噩,什么也不想,没有目标地混日子,亦或者坚持你的理想认真对待每一天。

我们都有辩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大学的宽松环境总让人放纵了自己,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了合格的废品,这样还有什么资本去挑工作。

我们埋怨大学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与高中以前的教育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针对就业,大学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之外,还起到信号识别的功能。识别一个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甚至思维能力。

各种专业课和基础课就可以看成一种识别手段,让企业看到学生的信号强弱。所以为使自己有更多地资本挑选,首先要的到母校的认可,让自己一直优秀。

我曾经在采访中铁十三局人力资源部赵经理时问他,认为对大学生来说什么最重要,赵经理毫不犹豫地说是品质,并且说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是不敢任用的。我们也都听过这样的例子:某公司面试学生时,让所有面试人员参观公司各部门及外围环境,一学生在公司楼道上看到一废纸团在地上,他弯腰检起了纸片,将其放入离此不远处的纸篓中,这个细节正瞧给应聘主管和途经此处的老总,事例的结局当然是他被录用了。

这看似很戏剧化,但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人优秀的品质和习惯有多么重要。

因此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培养良好素质。1、思想道德素质是职业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品质在未来工作岗位上会转化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坚定的人生信念。2、科学文化素质。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更多的工作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3、身体素质是获得职业成功的物质保证。

大学生应科学锻炼身体、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了解自身生理素质特点及不同职业的要求,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合理开发和利用自己的生理优势。4、审美素质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经常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学会鉴别事物善恶美丑,发展审美能力,如果形成对某种艺术爱好和特长,未来的就业就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5、劳动素质是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通过劳动使身体和意志得到锻炼并从中获取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6、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竞争中取胜的必备因素。

当今社会的高科技、高效率、高竞争,增加了人们的心理负荷。拥有良好心态、乐观自信、正确对待挫折的人才可能成功。

二)培养兴趣、能力、性格。全面认识自己,有针对性地发挥长处,在走向岗位之前,大学生要重视培养间接兴趣、逐渐形成中心兴趣,有兴趣才更有工作积极性,效率高,不易疲劳。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觉悟,形成优良性格;培养学习、管理、人际交往、语言、判断等能力。

三)树立正确择业观。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兴趣和意愿,但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应更多地考虑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

四)搜集职业信息。从国家和地区有关就业政策、劳动部门、毕业生升学就业指导部门及职业介绍部门、新闻**、熟人处获得信息,或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这不只是大四的任务,要尽早了解,尽早规划,树立方向,全面了解就业发展的动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

五)树立风险及竞争观念。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特别注意把不利因素考虑周全。正确对待“冷门”与“热门”职业,因为冷热总是相互转化的。

做什么都不应安于现状,要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在大学阶段努力积累竞争资本,为将来把握机遇。

六)树立正确创业观。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中,创业意识强烈、思想准备充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大学生要培养勇气,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还要提高创业能力。

七)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当代大学生在创业和择业过程中,要直面艰苦,如面向基层择业、就业和创业。

八)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我们要占据主动就一定要未雨绸缪,在校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就业是一生的大事,不能只赌在大四一年,至少要在整个大学期间认真对待。与此同时要让自己成为人才而不只是大学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始终相信能者居之。

考研与就业形势分析

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课程背景 考研,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全社会最炙手可热的经济。一股考研的浪潮,随着本科生的普及而风起云涌。2010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了16万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十年翻了两番。据中国教...

就业形势分析与策略

形势与策略。现有竞争者就是指应届毕业生 虽然我还没有上市,不过早晚的事 就是除了本人之外的其他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有很多顶尖名校的毕业生 留学生都是这个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片红海!潜在竞争者即在校大学生,这个群体基本没有什么压力,毕竟属于不同时期推出的产品。替代产品应该指那些社会人士,大量企业...

就业形势分析

理性选报专业科学参加自考。据全国就业公会座谈会消息,2010 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 倍,2011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 万人,十二五 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 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是选择考研还是辅修第二学位成为百万学子继十年寒窗之后的又一选择。显然,相比起考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