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简报期

发布 2022-05-18 14:47:28 阅读 3881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语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读及教学策略···2

挖掘教材资源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7

如何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力·9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应“里应外合”··10

附: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14

编者按:2023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中有这样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那么,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如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通过本期的相关材料,给老师们以启迪与借鉴。(文章均改编自网络)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读及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 “阅读”中的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作如下阐释: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阅读一些文章里出现的数据、**、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以及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

因此,它的重点是“说明、解释和讨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对新信息做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传统的文本阅读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传统的连续性文本,是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其解释如下: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传统的文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相比,连续性文本的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解与运用,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课本,而检测手段则是单一枯燥的考试。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它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内容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阐述,更多的是新闻报道、统计图表、信件、说明书、清单等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会遇到的材料。

除此之外,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是它鲜明的特点。如在《九寨沟》一课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运用**、宣传资料等相关材料进行教学,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对教材而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课标价值取向。

我们看到,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提出和重视,不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语文课程性质上,更加鲜明地彰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这一主张,这也是第一次比较明确地给出了语文课程的属性概念。显然,这是本次修订语文课标最大的变化,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撇开常谈的阅读课教学,以此种文本为例的教学,将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巢宗祺教授在解读课标时指出:“听取某个方面的消息报道或演讲,阅读某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某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向别人表达生活上的要求,讲述学习或工作中的建议,陈述自己的意图。语言文字的运用,应当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文学活动。

”我们看到其中的“阅读某个产品的说明书”明确地指向了非连续性文本。课标的修订,将矫正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浅阅读”:即以信息浏览和习题练习为主要方式的语文教学,也防止“深阅读”:

即不以学生认知起点为出发的过度挖掘内涵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基础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时代,信息大量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这便是非连续性文本的重大价值所在。打通生活和教学的界限,让语文更多的融入到生活实践中来。

更是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参与的精神,和手脑并用的语文实践。

如此看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目标的增补,再好不过地说明了基础阶段的语文学习将朝着“运用”这一属性转向。这一变化,不可忽视。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将进一步成为未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标杆,其课堂教学的尝试,也将是广大语文教师新的挑战。

四、“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 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提出教学目标针对的是第三学段。这是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现状相对谨慎的提出。和以往比较忽略非连续性文本相比,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

至少在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这一简单的信息整合能力。对此,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显然,“简单”两字的表述,指向的是基础,是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

一般来说,其能力要求是在类别比较、**结合理解等比较浅显的认知层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的前提。对过于抽象、意义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第四学段的要求: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和第三学段只要求“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多限制在信息整合层面,而不需要进行过于复杂的计算和推理。

例如,2023年pirls国际阅读测试题中的《南极洲》一文,作为一篇科普知识体例的文章,命题者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以及一封来自南极洲的信,间接插入的文本是一段段的介绍文字,非常全面地在极少的篇幅内呈现了南极洲的主要信息。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内容“从地球仪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你想去南极洲吗?说说你想去和不想去的理由”。

这样的指向,是基本信息提取,同时兼顾自主运用表达,倾向于应用、查找、标注、参照、简单对比等。把握好学段的阅读目标特征,准确定位好教学的认知基础,是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

二) 选好文本,开发课程资源。

就全国范围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形式基本上就一种类型,即清一色的文学作品,选课设计太过单调。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课文。五上的《遨游汉字王国》,除了文字形式打破了以往以句段为标志的安排之外,仍是意义指向。

“汉字演变表”和“历代书法作品插图”仍属于欣赏范畴。五下的《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的生活》,相对更接近。《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的研究表,列举了李姓调查方面和内容的关联,只不过类别不够清晰。

学生对内容的获取仍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如何寻找和开发“非连续性文本”?

1.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人教版现行教材,在单元开始有“导语“,在一些文后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大都以篇或段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学生进一步搜集更直观的图标、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培养阅读能力。

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比如写景类文章,像在学习《长城》、《颐和园》等文章时,可以增补相应的导览图,和文章介绍的写作顺序相配合,一方面让学生借助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和应用性。

再如说明性文章,像在学习《鲸》、《太阳》这类文章时,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

在综合性学习单元,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编制独立思考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比如五上《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增加了这样的思考题:

读了这些材料,你发现汉字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你知道汉字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2. 整合其他课程资源。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早已接触。比如,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也可以对这些文本加以改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人教版六上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为了加深对“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我们可以借用六上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章节,在课堂中让学生快速阅读图和两段非连续性文本,并思考: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什么?读了这些文字,你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有什么新的思考?

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只是动物王国150多万种动物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信息提取的能力。

3. 活用生活资源。

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这些资源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说明书、旅游导览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例如人教版六下“综合复习”的第八课是《看说明书做台灯》,结合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上家里的一份“药品说明书”,进行这样的训练:

药品的名称是什么?这种药主要**什么病?如果有一个病人服了这种药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渗透方法,指导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不同,这也决定了阅读策略有所区别。我们应在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整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论。

1. 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在非连续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人们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为:(1)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如《某县六年级学生体质检查结果》,标题告诉我们,文本提供的是某县六年级学生的体质检查状况。(2)分类、图例。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如《体质检查统计表》。

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检测项目”、横轴“升降趋势”,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3)读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如《体质检查统计表》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在身高、体重、胸围这三个栏目,这一届学生的指标是上升的,而肺活量、视力、800米跑却是下降的。(4)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如阅读了表下的文字“这是我县本届毕业生与上届毕业生体质检查六个项目的测试比较升降趋势图,阅读之后,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建议”,我们就会比较快地得出结论。

2. 进行信息整合。

说明书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如何整合?以《感冒清热胶囊》药品说明书为例。(1)通读,知大意。

浏览,知道该说明书的组成部分:性状、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贮藏、保质期。(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

青霉素过敏的三岁儿童能服用吗?可以服用的话,请告诉服用的方法。根据这一问题,选择条目“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仔细阅读。

(3)选择信息进行整合。在两则条目中选取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回答。

3.尝试简单推论。

在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推论。如给学生提供文章《湿园虫怎么寻找食物》,其文本信息是:实验的材料、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湿园虫在纸盒中寻找食物的轨迹图。

要求学生作出判断:现在食物放在盒子的右边,湿园虫能在迷宫般的轨道中找到食物。如果放在左边,它还能找到吗?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本大意:这篇文章介绍的是湿园虫如何寻找食物的,由四个小材料组成。接着要找准关键项目:

实验的结论“湿园虫会利用触角感觉食物,利用它们来找到叶子”。最后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

小学语文教研简报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简报

小学语文教研总结报告。第二期。垫江县教师进修校。康中菊2012年3月26日。认识到位。行动及时。本月17 18日,由全国组织教育学会在重庆市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礼堂教师举办的 小学语文优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得到了我县基层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有8个单位学术会议选派了教师参加研讨会,庙坝一小,治平小学,...

语文教研活动简报

所属栏目 教师培训。新闻标题 聚焦知识点,落实操作性 学道校区语文组教材解读活动简报。撰写人 陈钰梅。新闻内容 8月29日上午,我校老师分教研组对新学期的教材进行了解读。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分备课组进行,在名师王霞老师的指导下,一年级的老师们分别从一册语文教材的核心能力 重难点 前后学期联系 以一单元为...

教研简报16期

教研简报。第十六期 榕江县第一中学教科处编2012年6月28日。名师工程 榕江一中在清华大学首届高级研修班。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为 创全国名校,育苗侗人才 的发展目标,2012年高考结束,石庆豪书记带领近50位高三教师成为榕江一中首届到清华大学堂培训学习。清华大学培训榕江一中首届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