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痛经诊疗方案

发布 2022-05-12 14:15:28 阅读 9859

一、概述。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也称为:“经行腹痛”。

本病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所谓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月经初潮就有痛经症状,并随月经周期发作,常见于未婚或未生育的青年妇女。继发性痛经,我属于后天性,开始**经现象,以后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这种情况多见于已婚的中年妇女,在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等疾病时常可出现痛经。本协定方主要用于功能痛经。

中医病名:痛经;西医病名:痛经。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

痉挛性疼痛常在**流血发生前数小时出现,在行经第一天疼痛达高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至2-3天。疼痛程度也多变异,可表现为轻微痉挛性疼痛,严重时甚至患者不能耐受。疼痛一般位于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背部及大腿上部。

有的患者可同时出现头晕、低血压、面色苍白及出冷汗等。**检查无特殊异常发现。

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型: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烈胀痛,经血紫暗夹血块,经血量少排出不畅,胸胁或乳房发胀,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

2.寒凝胞中型:

1)阳虚内寒: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痠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白润。

2)寒湿凝滞: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苔白腻,脉沉紧。

3.湿热下注型:

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4.气血虚弱型:

症见经后一二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5、肝肾虚损型:

症见经行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痠胀,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或有潮热,或耳鸣,脉细弱,苔薄白或薄黄。

三、**方法。

1.西医**原则。

以对症支持**为主。

2.中医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型。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自拟调经定痛汤:当归、川芎、赤芍、元胡、蒲黄、五灵脂、枳壳、乌药、必甲。

2)寒凝胞中型。

阳虚内寒。**:温经暖宫止痛方药:温经汤: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生姜、麦冬、半夏、牡丹皮、阿胶、甘草、桂枝,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寒湿凝滞。**: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经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加红藤、败酱草、苡仁。

4)气血虚弱型。

**:益气补血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减。

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熟地黄、生地黄、黄芪。

5)肝肾虚损型。

**:益肾养肝止痛;方药:调肝汤: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阿胶、山药、甘草。

四、疗效评价。

**:**一疗程后疼痛消失,连续三个月经周期未**。

好**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三个月经周期。

无效:疼痛未改善或加重。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一 概述。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亦称 宫外孕 但两者含义稍有不同,宫外孕指子宫以外的妊娠,如输卵管妊娠 卵巢妊娠 腹腔妊娠 阔韧带妊娠 异位妊娠指孕卵位于正常着床部位之外的妊娠,还可包括宫颈妊娠 间质部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因此异位妊娠的名称含义更广。异位妊娠中以输卵管妊娠为最...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治法 泻热通腑。8 寒热错杂证。治法 辛开苦降。推荐方药 半夏泻心汤或乌梅丸加减。二 中成药。1.阴虚热盛证 养阴清热。可选用十味玉泉丸 金芪降糖片 金糖宁胶囊 片 津力达颗粒。2.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可选用 胶囊 院内制剂 消渴丸 渴乐宁胶囊 参芪降糖胶囊 颗粒 3.阴阳两虚...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特色病种中西诊疗规范。第一节尿石症 石淋病 诊疗规范。尿路结石是泌尿系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膀胱结石 尿道结石等的统称。本病属于中医淋证中的 砂淋 石淋 血淋 等范畴。诊断标准 一 西医诊断标准 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其诊断需包括病史 症状 体格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