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
1.定义。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2.1诊断依据:
2.1.1病史。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1.2 症状。
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
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
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
血沉增快;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
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
经**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
血清ca125可增高;
c反应蛋白可增高;
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
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
2.2.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2.2.3.
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诊断有困难时,可借助于腹腔镜检查或病理活体组织检查。
2.2.4.陈旧性宫外孕多有闭经史及**流血,偏于患侧下腹痛,**检查子宫旁有粘连的包块,触痛,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2.2.5.
结核性盆腔炎也是慢性疾病,多有其他脏器的结核史,腹痛常为持续性,偶有闭经史,常有子宫内膜结核,腹胀,偶有腹部包块,x线检查下腹部可见钙化灶,包块位置较慢性盆腔炎高,腹腔镜检查活检可明确诊断。
3.理法方药。
3.1**病机。
肝郁气滞、寒湿凝滞、湿热瘀结、肝郁脾虚为冲任阻滞、胞脉失畅的常见原因。肝气内伤,气行不畅,血行瘀阻结于胞宫,可见肝郁气滞之象;寒湿之邪侵袭冲任、胞宫,与气血相结,血行不畅,则寒湿凝滞;湿热之余邪与气血搏结于冲任胞宫。经行、劳累耗伤气血,正气虚衰,可见湿热瘀结之象;脾虚之人,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木旺乘土。
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留滞与冲任、胞宫发为本病。
3.2理法方药。
慢性盆腔炎的辨证分型及理法方药。
详见下页**)
3.3其他**。
3.3.1西医**:多用于急性发作期。
抗生素:宜联适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青霉素g:逐日24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逐日80万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红霉素:逐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逐日2次,肌肉注射。
庆大霉素:逐日16万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用α一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1500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也可抗生素与泼尼松同时应用,泼尼松5mg,逐日口服3次,停药后应逐渐减量。
3.3.2中医特色**:
运用精纯中药方剂,将“服、敷、灌、”有机结合,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加速盆腔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细胞,从而消除炎症。另外,参考其他医家的研究成果,积极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技术,采用推拿法、刺络拔罐法、中药离子渗透法**慢性盆腔炎。
3.3.2.
1. 消癥散外敷加tdp神灯(千年健60g,川断120g,追地风60g川椒60g,五加皮120g,白芷120g,桑寄生120g,艾叶500g,透骨草250g,羌活60g,独活60g,赤芍120g,归尾120g,血竭60g,乳香60g,没药60g)。
3.3.2.2.红藤煎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鸭跖草30g,桃仁10g,公英 30g,地丁30g,三棱10g,莪术10g)。
3.3.2.3. 推拿法(一指禅法、鱼际揉法、推法、点法、擦法等手法):关元、中极、归来、肾俞、血海、膈俞、三阴交、阴陵泉、八髎等穴位。
3.3.2.4刺络拔罐法:关元、气海、血海、膈俞等穴位,先刺络,后拔罐。
3.3.2.
5中药离子渗透法:用当归、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败酱草、川椒、乳香、没药、香附、丹参、赤芍、血竭(**)、红花、桂枝,水煎浓缩以浸湿纱布置于病变处或事先选好的穴位上,通过离子导入机导入**。
3.3.2.6物理**:
1)蜡泥**:蜡泥溶化后掺入浓缩中药汁(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红花10g,附子15g,肉桂10g),稍冷后,缓缓铺倒于下腹部及腰骶部,每次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热水坐浴:一般用中药坐浴(羌活30g,独活30g,红花20g,桃仁20g,陈皮15g,车前草15g),水温约为40℃,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5一10次为l疗程。
3)中药熏蒸: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辨证施治不同的中药配方,以中药蒸汽为载体渗入体内,改善人体微循环,在热力、蒸汽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从而起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功效。
4)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悬置在关元穴上,进行温熨,借灸火的热力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平衡阴阳。
另外,配合盆腔**仪系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杀死病原体、病毒及炎性细胞,快速安全消除炎症。**方法无***、**苦、病人感觉良好,愿意接受。独占高精度温度控制的**电极及腹部电极,不损伤**,无疼痛及胃肠刺激。
4.临床路径。
4.1.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检查。
4.2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4.3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4.3.1**检查
4.3.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4.3.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3.4心电图
4.3.5盆腔超声
4.3.6**分泌物常规检查
4.3.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4.4完成初步诊断(详见2.1)
4.5中医辨证。
4.6确定**方案
4.6.1口服中药汤剂(详见理法方药**)
4.6.2中药熏蒸(详见3.3.2.6)
4.6.3温和灸(详见3.3.2.6)
4.6.4物理**(详见3.3.2.6)
4.7瘥后防复: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
附:古代**病机相关文献。
1)小腹痛:《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血气小腹疼痛方论》:“夫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间夙有风冷,搏于血气,停结小腹,……与血相击,故痛也”。
《证治要诀·妇人门·经事不调》:“经事来而腹痛者。经事不来而腹亦痛者。
皆血之不调故也。“
2)带下病:《金匾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或有忧惨,悲伤多慎,此皆带下。”
3)妇人庙瘾:《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八瘾候》:“若经血未尽,而合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小腹重急、支满,胸胁腰背相引,四肢酸痛,饮食不调,结劳。
恶血不除,月水不时,或月前月后,因生积聚,如怀胎状。”
4)月经不调、痛经:《济阴纲目·调经门》:“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将发疼痛,医者不审,一例呼为经病,不知阳胜阴,阴胜阳,所以服药无效。”
5)不孕症:《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带下无子候》:“带下无子者,由劳伤于经血,经血受风邪则成带下。带下之病,白沃与血相兼带而下也。病在子脏,胞内受邪,故令无子也。”
中医诊疗方案:多囊卵巢综合征。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简称pcos)是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 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症候群。中医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癥瘕’范畴。
二、诊断标准。
1.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23年鹿特丹会议修正的pcos诊断标准,即rotterdam标准)
在排除其它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疾病后(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肿瘤和库欣综合征等);
1.1.1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
1.1.2有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或)生化改变(lh/fsh>=2—3,lh>10iu/l,t>305nmol/l,ds>801umol/l,a2>230ng/dl);
1.1.3超声检查时发现多囊卵巢;
三项中符合任何二项可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1.2鉴别诊断。
1.2.1卵巢男性化肿瘤包括支持一间质细胞瘤、门细胞瘤、类脂细胞瘤、性母细胞瘤、肾上腺残迹瘤、黄体瘤、畸胎瘤和转移癌。
以上除性母细胞瘤外,其他肿瘤多呈单侧生长实质性肿瘤,雄激素分泌呈自主性,男性化症候明显,并常伴有腹水及转移灶。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 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诊断。一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 1 年龄 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2 主要症状 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3 次要症状 腰背酸痛 头晕耳鸣 或胁肋疼痛 乳房胀痛 头痛 或心悸怔忡 心烦不宁 失眠多梦 或手足心热 干灼热感 痛,口干便秘 或腰...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绝经前后诸证 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诊断。一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 1 年龄 发病年龄大于40周岁。2 主要症状 月经紊乱或绝经时间出现烘热汗出,或情绪改变。3 次要症状 腰背酸痛 头晕耳鸣 或胁肋疼痛 乳房胀痛 头痛 或心悸怔忡 心烦不宁 失眠多梦 或手足心热 干灼热感 痛,口干便秘 或腰...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治法 泻热通腑。8 寒热错杂证。治法 辛开苦降。推荐方药 半夏泻心汤或乌梅丸加减。二 中成药。1.阴虚热盛证 养阴清热。可选用十味玉泉丸 金芪降糖片 金糖宁胶囊 片 津力达颗粒。2.气阴两虚证 益气养阴。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可选用 胶囊 院内制剂 消渴丸 渴乐宁胶囊 参芪降糖胶囊 颗粒 3.阴阳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