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学用书下册

发布 2022-05-11 13:39:28 阅读 1118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则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人体排出的粪便和尿液等将进入到环境之中,必须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与第二章阐述的人的营养**于生物圈相呼应。本章的这种安排注意体现本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编写思路,将人体内废物的产生和排出放在环境和生物圈的背景中,这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不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是通过观察与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推测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壁的作用,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人粪尿的处理,不要求学生了解多少这方面的专门知识,而是着重引导学生着眼于通过对两个资料的分析,认识到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潜在的资源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第一节尿的形成与排出。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二、教学策略。

本节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和一个资料分析,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尿液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其中的资料分析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关于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新鲜的已解剖好的猪或羊的肾脏让学生观察,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感性的认识。关于尿的形成,除让学生分析课本提供的资料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尿的形成录像片或教师自制的活动投影片。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尿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如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来分析肾内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练习第题,这不仅使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中的第1题,是对泌尿系统这一排泄途径和其他排泄途径的比较,也是对人体其他排泄途径的补充,教师可根据本题对人体的其他排泄途径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三、参***。

观察与思考。

1.输尿管上接肾脏,下连膀胱。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组成,此外还有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肾的颜色为紫红色,推测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肾动脉中的血液将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带到肾脏,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静脉则将排除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的血液送往人体各处,所以,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资料分析。1.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每毫升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2.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3.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练习。1.(1)运动这一天同完全休息这一天相比,散失的水量要多许多。因此,人们运动时应当多喝一些水。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汗液蒸发时能吸收人体较多的热量。汗液分泌多,蒸发多,体内热量散失的就多些。由于运动时的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就相应减少了。

3)运动时呼吸的频率加快、呼吸加深,并且体温略有升高,所以呼出气体中的水量增加了。

2.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依次经过的结构是:肝脏内的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3.可能是肾小球出现了病症,致使红细胞经肾小球进入到肾小囊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4 尿素和无机盐等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要排出尿液。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一、教学目标。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

2.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二、教学策略。

本册教科书安排这一节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了解多少有关人粪尿处理的专门知识,而是从生物圈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本节的教学策略可以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既可以按照教科书提供的两个资料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又可以走出课堂,请教有经验的农民或园艺工人,请他们根据实际经验谈一谈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以及处理的方式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沼气池和高温堆肥现场,甚至参观生态厕所,请工作人员讲讲生态厕所的设计及工作原理。农村的学生更有这种优势,可以让学生问一问父母,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

学完本节后,对于农村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认真对照一下当地的人粪尿处理及利用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如怎样处理既切实可行,又使用方便和价值更高;向父母建议在自家的农田中应增加人粪尿及其他禽畜粪尿的使用并相应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等。对于城镇的学生,可让他们向当地**及环保部门建议多修建一些生态厕所,以提高人粪尿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的力度。

本节所选取的沼气池、高温堆肥和生态厕所等三张**,都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如高温堆肥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手工操作,既不卫生,效率又低,而是采用现代化的机械操作,其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粪尿等废弃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资源价值。

三、参***。

资料分析(一)

1.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分解者)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缺少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及禽畜粪尿作肥料。因为这些肥料同化学肥料相比,具有**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资料分析(二)

1.有关系。50~65 ℃的高温可以杀死病菌和虫卵。

2.不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人粪尿中的有机物需要经过细菌和真菌的分解,才能转变成无机物,其中某些物质(如氨等)在土壤溶液中以无机盐离子(如nh+4等)的形式存在,可以被植物的根吸收。

练习。1.在肥料的选择上,应当尽量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等农家肥料。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本章的第1~3节是人体的神经调节,第4节是人体的激素调节。

这种编写顺序虽然与经典的人体解剖学相似,但本章却是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显然,这与传统的先介绍神经系统结构,再介绍感觉器官的编写方式不同。这样编写的目的是:

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

本章特别注重强调学生科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在教材中设计了“观察与思考”、“**”、“进一步**”、“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科学·技术·社会”、“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故事”等栏目,此外,还有大量的**并茂的编写处理。这些都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本章的“**”栏目,就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开展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由此增强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又如,第二节的“资料分析”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各神经系统组成部分受损的案例后,分析并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改进学习方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除了有传统的预防近视等知识外,第一节还安排了“课外实践”栏目──向盲人献爱心、第一节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介绍了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等内容。此外,**并茂则更是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好形式。以上这些都是本章教材编写的特点,希望教师们重视并在教学中将这些栏目与课文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有关结构及生理机制等内容都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要求全,避免过难过深。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教学目标。

1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2 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 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

二、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每课时的教学都要从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由于本节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本节教学可以安排3课时,其中,耳和听觉、其他感觉器官以及技能训练等,可安排1课时。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处理好章、节引言中的设问,如“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想一想你吃饭的情景,当时你都感到什么?

”等,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表意见,在学生有成就感的时候引出感知外界信息的主要器官的知识。2 对于眼球结构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装有胶卷的照相机与眼球以及观察和分析图iv 46的方式来完成。如果学生有要求的话,可以适当补充介绍脉络膜的作用。

3 对于图iv 47的解释,可以参考物理学中的小孔成像原理及实验装置,但要在小孔处放置凸透镜,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使人失明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进行概括,教师要注意渗透关怀盲人、帮助盲人的意识。4 在引导学生分析图iv 48及进一步**人的瞳孔大小能否改变后,如果学生需要,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知识。

5 有关近视及其预防的教学,建议教师仍利用小孔成像装置,但要加以改造。可以在小孔处调换不同凸度的凸透镜,引导学生观察成像位置的变化,以此理解晶状体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的原因。然后,可用铁丝围成有开口的椭圆形,将开口处与凸透镜处相接,与开口相对的铁丝部分相当于视网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眼球平面模型。

当用力使铁丝变得更加椭圆时(示眼球轴向变长),如果凸透镜凸度不变,那么所成的物像就会落在铁丝(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一种成因。有关近视的矫正,仍可利用上述演示装置,在凸透镜前加一凹透镜,让学生观察成像位置后移的现象。这种直观教具的使用,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关于预防近视的教学,可先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采用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对照图iv 50交流感想,以达成共识。6 关于耳和听觉的教学,首先要充分发挥“观察与思考”栏目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耳和听觉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识图(图iv 51或模型)来认知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一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共两个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 和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共有两章 第8章生物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9章生物有相似的结构层次。第二单元共有五章 第10章水中的生物,第11章地面上的生物,第12章空中的生物,第13章土壤里的生物,第14章生物的命名和...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之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 教材分析。1 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 生物学 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通览

2014 2015 年 七年级生物 学科。新课程教材通览记录2015年3月1日。教材内容。第四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的人人的由来。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教材要求。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 心理变化。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观察 思考能力 锻炼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