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题的提出。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可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人看起过时了。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理论是苍白的,感恩教育的缺失令人深思。
1、家长会上家长们心酸的诉苦。
一次开家长会,说起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们不禁打开了话匣子。我班一位学生张某的母亲吴女士首先心酸地说出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吴女士对儿子张某爱护有加,一次她生病发烧在家卧床休息,儿子放学回家,不但没有关心妈妈的病情,反而抱怨说:
“你病了,谁给我做饭吃啊?你提前告诉我,我就不用白跑一趟了。”吴女士伤心得落下泪来。
当初儿子初中考不上,为了让儿子能继续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黄女士专程把儿子陈某送到声誉不错的我校来读中专,在开学报名时,黄女士夫妇俩专程送他到学校,还为孩子铺好床铺,搞好卫生,并把儿子当天的脏衣服给洗了。“你们身上留下车费就行了,其余的钱都给我吧。”临走前,儿子的一句话,让劳累了一天的黄女士夫妇心凉了半截。
在学校时,陈某也很少往家里打**,除非缺钱用时。如今,黄女士夫妇俩对儿子的**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是儿子的**,就知道是来要钱了。
“只要有钱用,儿子基本想不起主动给家里来**。”
家长们的诉苦,确实让我大吃一惊。由此,我想到班上许多同学,他们学习上不完全尽力,生活上要求过高,行动上散慢,对老师的教育有些情绪,那么他们在挨日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含辛茹苦的父母呢?后经过调查,许多同学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当然没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看来,感恩教育对他们这些人是缺失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多想想父母,养成感恩父母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只有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消减教育的阻力。
2、令人深思的“感恩缺失”现象。
那么是不是只有我的这些学生才这样呢,翻开报章杂志,打开各种**,给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感恩缺失”现象比比皆是。
案例一:两篇报道。前不久有一篇报道《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
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
案例二:场景展现。小学放学,孩子一出校门,书包便往等待已久的爷爷奶奶手中一扔,任凭老人在后边追随而不顾;每年新生入学,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扛着行李吃力前行的父亲,母亲则迫不及待地帮孩子拾掇好宿舍的一切……
案例三:从网上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
广州对几所小学进行了主题为“什么事使我最感动”的问卷调查。5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被感动的人”或“不知道什么是感动”,在“你曾经做过哪件事令父母最感动”一题中,不少学生交了“白卷”。关于“先进人物”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只有28%的同学被革命先辈或先进人物事迹感动,如“老师在班上讲雷锋的故事,同学会……”一题中,不少学生都选择了“雷锋故事很老土、过时”。
另外,前年,曾有某市教育局对全市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景仰科学家,35%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
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以上一件件的实事,一篇篇的报道,一幅幅的画面,一串串的调查数据,都不禁让我们感到心酸。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塑造在校学生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或缺。
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开展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有利于在校学生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做人的起码的支点。
我们认为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三、研究目标。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哀别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这样,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挠品格的同时,对他们开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教育,对树立正确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进而推恩及恩,发展成爱自然、爱祖国等,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四、研究对象。
黄阁成校的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与策略。
要对我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必须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
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
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二)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
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布置一篇作文《父爱》或《母爱》,要求参照朱自清的《背景》,写出真情实感;
2)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
3)放假实践一次感恩行动(为父母洗一次脚等);
4)召开感恩主题班会,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清华学子写给卖唱父亲的一封信》、《妈嫂》这两篇文章,还让班长声情并茂朗读了她的习作《父亲的脊背》,并让一些同学谈个人感受,使全体同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学赖宁”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贫困山区小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方案。一 课题的提出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
综合实践附小研究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 能力研究方案。叙师附小课题组。一 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分析。我县虽然地处边远山区,但我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上都有较成熟的条件,在围绕课题 贫困山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 的背景下,我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 能力 的研究课题。目的是 腾出...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方案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 十一五 规划课题。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策与实施研究 子课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研究实施方案。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随着我省 校校通工程 和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的实施,我县各中小学基本上具备了 校校通 的网络环境,信息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