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培训教材

发布 2022-04-17 13:23:28 阅读 1731

2023年度gmp培训教材。

质量管理。第一章:q c部分。

留样观察管理:

1.质量管理部设留样观察室,指定专人负责留样观察工作,填写留样观察记录。

2.留样数量按最小包装单位计算,需要拆包装的,原辅料可用磨口瓶包装,中药材、中药饮片、包装材料可用塑料袋包装。

3.原辅料、包装材料留样观察范围、数量、及留样期限。

3.1.原料(西药):每批留样一次化验量,留样期限为原料本身的有效期满;

3.2.辅料:特殊规定外存留一次化验量,留样期限为六个月;

3.3.中药材:每批次进货留1次全检量,留样期限为三个月;

3.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首次供货的:pvc瓶、玻璃瓶5只;空心胶囊每次留样50粒;首次供货的pet铝箔及复合膜留样20g,留样期限均为半年;

3.5.首次使用的原辅料,在留样期内每月观察一次外观质量。

3.6.以上3.1.—3.4.被留样品种中若某种样品在留样期间质量发生了变化,须另行单独取样、检验。再根据结果作出判断和处理。

4.成品留样。

4.1.每批成品按一次检验量三倍数量取样,检验剩下的样品作留样用。留样样品可保留到失效期结束后一年再另行处理。

4.2.重点留样。

4.2.1.

重点留样:对于重点产品或主导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对贮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如甲硝唑**泡腾片),均属重点留样。留样量视需要检测次数和多次检测用量而定。

重点留样应由专人负责,并定期观察和复检,作好观察和复检记录。

4.2.2.重点留样原则。

4.2.2.1. 能代表正常生产时质量水平的样品。通过定期分析观察,可考察产品在储存期质量变化情况。为改进生产工艺,修订质量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数据。

4.2.2.2. 新产品或老产品的处方、工艺改变时,首次生产必须留样连续留三批。为考察在储藏期质量稳定性情况提供依据。

4.2.2.3.除重点留样外的品种作为一般留样在发生质量疑问时,备查。

4.2.3.

重点留样数量:有效期为二年的中、西药制剂按《留样质量评价管理制度》(编码:cq/ms0102601)中外观检查时间和稳定性项目测试时间,全检共4次(包括第一次出厂检验),外观和稳定性项目测试共4次。

取样量为4次全检量和4次稳定性项目检测量(见4.4.3及附表)。

4.3. 留样观察:留样观察时间,以药品稳定情况和制剂有效期长短来定,一般考查到药品的有效期后一年。

4.4. 留样观察项目。

4.4.1.按法定标准检验,根据产品的特性,订出重点观察的项目,按《留样质量评价管理制度》(编码:cq/ms0102601)执行。

4.4.2.检测频度为:第一次全检和年度全检以及定期外观性状检查和稳定性项目检测。

4.4.3.

稳定性项目:颗粒剂指外观性状态、水分、粒度、装量差异等;糖浆剂指外观性状、相对密度;片剂指外观、水分、酸度、片重差异、发泡量、崩解时限等;胶囊剂指外观、性状、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等;合剂(包括口服液)指外观、性状、相对密度、ph等;煎膏剂指外观、性状、相对密度等。

4.5. 留样观察登记:留样观察时要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建立数据登记台帐。所有留样的检验原始记录、台帐等,均应真实、清晰、规范,并妥加保存。

4.6. 留样观察报告及总结:留样观察记录一式二份:一份交质量管理部;

一份留底归档。凡在留样期间,发现样品。

质量变化情况异常的应及时写出留样质量变化情况汇报,送公司和有关部门。

研究处理。每年年底对留样观察情况,作出必要的文字分析说明或写出工作总结,并报告给有关领导、车间、科室。

5.程序。5.1.留样后,留样观察负责人即填写一张留样观察记录。按照测试频率规定的日期及测试项目,逐项填写,并建立台帐,样品分类按序号存放于样品柜内。

5.2.留样观察负责人应按每个样品的规定复测日,于该日之前3天通知有关化验员,并给予足够的留样样品,做好测试前的准备。

5.3.化验员复测完毕,应在台帐上登记、签名、保存测试原始记录归档留样室。

5.4.某一留样样品的观察复试全部完毕后,留样观察负责人应从台帐中取出该样品的记录,归入另一台帐。

5.5.留样观察负责人应对留样观察室的留样秩序、清洁及留样样品的使用与收回负责。

6.留样室储存条件。

6.1.留样室的温、湿度应与原辅料、成品贮存条件一致,并用必要的仪器监测和记录留样室的温度、相对湿度。

无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样品在留样室分批存放。温度10~30℃、相对温度45~75%。

6.2.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样品必须分别存放,每个留样柜内的品种、批号等应有明显标志。

7.留样员在观察和复检时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本部门负责人,并书面报告公司有关领导,协助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复检,直至查明原因,得出正确结论。

8.留样观察样品的处理:留样观察样品是极其重要的质量实物档案,任何人不得随意乱用或借用,到期处理。

处理时,由留样观察人提出书面报告,每半年集中销毁一次。要有2个以上人员在场监督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附表:各剂型药品重点留样数量一览表。

仪器室:1.精密仪器存放于专门的精密仪器室内,有防尘、防震、防静电设施和温湿度监控措施,温、湿度控制有记录。

2.检验用仪器、衡器须专人负责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和定期校验。

3.校验后的仪器、衡器合格后,贴有合格证。

4.所有仪器应建立相应的档案。

5.仪器须有标准操作规程及使用记录,操作者必须按相应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使用后记录。

6.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允许上岗操作,使用时定机、定人,并有状态标志。

7.仪器室温度、湿度符合要求,卫生保持整洁、干净。

8.仪器出现故障,须及时报告中心化验室主任,进行修理。

理化室:1.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门、窗、操作台干净。

2.检验人员接到请验单后,及时按要求进行取样。

3.取回的各种样品要及时进行化验,作好各种检验记录。检验结束,开具相应的报告单及合格证。

4.各种记录、报告单、取样证、合格证、待验证字迹清晰、整洁。

5.在使用试剂前,应仔细核对品名、规格,以免出现差错,使用后剩余的试液禁止倒回原处,用多少取多少,避免浪费,力行节约。

6.所有的试剂、试药分类摆放,标志明显,毒剧药品应按要求双人双锁制保管,每次使用,作好记录。

7.凡使用有刺激性、易燃易爆试药、试剂或产生有毒、有刺激、臭味气体的操作,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8.在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试药或试剂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9.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刻度吸管必须是经校验符合要求的, 且标志明显,未校验或校验不合格的不得在现场出现或使用。

10.在吸取试液时,禁止用嘴吸取;严禁以鼻子接近试药口,以防事故发生,操作要规范化。

11.在使用天平、干燥箱时必须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记录。

12.所有仪器、玻璃容器使用完毕后,按要求及时清洁、清洗干净,玻璃仪器分类摆放整齐,干燥。

13.使用后的废弃毒性试剂,需进行减毒处理后方可丢弃。

14. 所使用的危险品、强氧化剂等试剂,每次领用、存放一个最小包装单位。

15.化学试剂应贮存于化学试剂仓库。

16.检验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试剂灼烧**、眼睛时,立即用水或采取其它相应办法。

17.防虫、防鼠。

18.定期检查电线线路、开关等安全。

19.在使用电器时注意安全,不得用潮湿物接触电器,以防事故发生。

20.工作中要精力集中,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1.下班时,值日人员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的关闭情况,并每天倾倒垃圾。

精密仪器:1.操作人员:精密仪器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使用,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仪器检验操作规程来操作。

2.仪器保养:精密仪器的保养由各检验组主管负责,每个仪器均指定专人负责。

工作内容包括仪器的检查、保养与校正。精密仪器的检查、保养及校正由经专门培训过的人员负责。具体操作见各种仪器的检查保养和校正标准操作规程。

3.使用:计量仪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计量校验后才能投入使用。

4. 仪器台账和档案。

所有仪器均要建立台账、档案,每一仪器均有一登记号,登记内容包括: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生产厂家;

—**商;—制造日期;

—购买日期;

—使用日期;

—**;—安放地点;

—仪器备品、备件。

—仪器所附资料。

—检查、保养及校正周期;

—维修记录。

—主管人员姓名;

—检查、保养及校正时间表。

5. 仪器使用登记:每次使用仪器检测完毕后,必须按照该仪器使用登记本上各项做好使用登记。

滴定液、对照品、培养基、试剂与试液管理:

采购试剂、培养基和对照品,必须依据检验操作规程,注明规格和纯度级别。

1.采购到的所有检验用化学品,依据其性质分类在不同的室温和湿度下保存,属毒麻品应双人双锁专柜保存,并建立严格的领用程序,记录台账。

2.滴定液、试液要按规定方法配制,对于性质较稳定的可以一次配制多次使用,但隔一定时间必须更换,防止变质或浓度不准。

3.对照品要单独存放,并保证环境的干燥、温度、避光、无污染。

4.使用试液、对照品、培养基、试剂、滴定液等化学品,药勺及其它工具要保持洁净,避免交叉污染,容量的盖或塞要用完后立即复原,避免混淆,造成污染。

5.对照品、试剂、培养基的称取,必须按不同的准确要求选用不同的天平,取用量适当,避免浪费。

6.新滴定液、试液配制好后,要在盛装容器上贴上标签,并注明品名、浓度和配制时间,内容物更换后,也要及时更换标签。

7.标准溶液要按照规定方法配制和标定,标定后的标准溶液要贴上标签,注明品名、配制时间、浓度和标化时间、标定人、复标人;隔一定的时间应进行复标,以复标的浓度为准进行计算。

GMP培训教材 设备管理

2011年度gmp培训教材。设备管理。第一章 设备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验收管理 1.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1.查看安装现场,对安装设备的承重地面 墙壁等进行实地测量,看是否符合安装要求。1.2.检查设备所要求的负荷 压力线及管道等位置 方向等是否符合安装要求。1.3.检查设备要经过的出入口,是否...

2023年版GMP培训教材一

2010版gmp的概况。一 概述。2010版药品gmp由卫生部于2011年2月12日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局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的通知,通知要求 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软件系统的更新和提高工作,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应在201...

2023年版GMP培训教材一

精品word文档值得 值得拥有。2010版gmp的概况。一 概述。2010版药品gmp由卫生部于2011年2月12日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国家局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的通知,通知要求 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软件系统的更新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