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精校版、详解版)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中学王伟安。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当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中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2024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证实,是基本可靠的,**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实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政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2024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2024年秋,前**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发现的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在乾嘉学风的影响下,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更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与其整个文字系统皆难以维持,从而使“许学最后的壁垒也被冲破了”,从此“中国文字学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2024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1答案:d。(a.
见第①段,说法正确,只相应地改换了一些意思相同的说法。b. 见第②段,说法正确,是本段有关内容的摘录。
c. 见第②段中引用胡适的话,内容正确,“诗三百”即西周时期,换了一种说法。d.
见第②段,是错误的,偷换了概念,是证实“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因为所载内容还有很多,扩大了范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④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答案:b.(a.
见第③段,说法正确,开始是将信将疑,后来才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b.见第④段,原文只说“对一切经不住史政的旧史学”,而不是泛指旧史学,扩大了范围。
c. 见第④段第4行,说法正确。d.
见第⑤段,说法正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商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 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研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3答案:b(a. 见第②段,说法正确。
b. 见第③段,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已说“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虚构”,则是表明商王朝与夏王世系已是客观存在了。
c. 见第④段最后1句,说法正确。d.
见第⑤段,说法正确。)
二、古代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亮立公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罢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
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张。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客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4.下列文字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4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又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金,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5答案:a(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首脑的含义是大致相同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边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维缜密。曾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的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6答案:c(不是派使者调解,而是禁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7(1)答案:皇上赐给的宴席你不参加,这就是对皇命的不尊重。我们的国君有病,却一定要他亲自参加,你能安然处之吗?(“锡”、“虔”、“处之安”译对各1分,句意2分。)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7(2)答案: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从容”、“救正”、“固宠”译对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
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竟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囊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寓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蜜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
”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
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
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
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錧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竟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大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
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众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
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2024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 解析版 汇总
试卷总评 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 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 关注人文 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其突出...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解析版 2015 06 09 07 06 00 标签 情感马兰花孙傅传记文学金人分类 高考题型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解析版 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宋代的农业 手工业 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2024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详解 精校版 汇总
新课标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精校版 详解版 福建省莆田市实验中学王伟安。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