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1卷语试卷分析导语。
2023年高考已经结束。今年的高考试题命制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继续体现出变化,各种变化的信息已通过考试大纲的调整预先传达出去,达到了“稳中有变”的目的。相关的变化也给今后的考试、教学指出了方向。
一、高考改革与学科趋势分析。
在2023年除少数省区自主命题,全国开始统一命题之后,2023年高考语命题继续深化改革。2023年10月,教育部正式发布经修订后的2023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其中语学科的变化调整较大,如原的“一般论述类”阅读改为“论述类本阅读”,并划定了论述类本(时政、学术论、**、书评等)的范畴和考查重点(注重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
又如学类和实用类本阅读由原的选考变为必考。都在原的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b”,即“理解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含义”和“理解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考点。再如古诗阅读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化常识”。
这些调整都在2023年高考中得到体。
现。这些变化提醒我们,2023年仍是持续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高考由以往的要首先体现选拔功能,转变为“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为先的考试,以及对基础教育的指引功能。
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一定难度,这样才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国家统一命题更加有利于保证试题的科学性、稳定性,以及合理的区分度,最终目标是达到公平和效率的最大化,真正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二、2023年高考语标i卷点评。
1、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导向。
2023年高考语标i卷继续坚持强化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作用,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2023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中,“立德树人”就是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核心理念,凸显了高考的育人导向与功能。这也是2023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作为高考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由此设计和制定了能够充分体现这种核心立场的“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尤其是在第四圈层“核心价值”的部分中,强调高考应该考查和引导学生在知识积。
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
所以考试命题在考查学生语学习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化的基础上,又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体现出了较强的国际视野。站位更高,视野更为广阔。如在语中增加古代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言、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这都充分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更重要的是,这种立德树人的导向也渗透与体现在学科的考试要求中。
例如,论述类本节选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介绍了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以及它所表现出的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并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介绍气候正义所涉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问题。正是从理论上对我国在世界上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进行阐释。
它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既是对中国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可以运用于国际社会所期待的美好社会的表述。它是我国长期坚持与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些理念。
不但对我国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就是对世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样的阅读材料在考查学生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我国的世界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再如,2023年写作题目:据近期一项对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题目材料直观而策略地反映出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时代感强。
题目所列内容基本涵盖了中国社会及社会发展的代表性事物,题目直接引导学生既要关注传统,又要关注现实;既要关注国家大政,又要关注身边小事;既要关注城市变化,又要关注乡村发展;既要关注发展成就,又要关注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飞速发展的中国、发展**现的复杂社会形态做出独立的审视与辩证的反思,激发他们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考生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不但展示出自己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同时还要通过“写一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任务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用“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传达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把我国的发展成就放在了国际舞台上加以审视。
试题中的这些取材,视野开阔,覆盖面广,突出了高考语试卷重视思想性、化性和时代感的设计思路。
2、凸显对学科本体知识的考查。
在考试中考查学科本体知识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多年高考一直坚持进行这方面的考查,随着《***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进一步明确提出增强考试的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这都充分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由此带的是2023年高考语i卷与往年相比,在试卷结构上有了一些调整,首次把学类和实用类本阅读由原的选考变为必考。通过这样调整,与现行《程标准》对语体学习的相关要求吻合,使体阅读考查覆盖更为全面、合理,考查知识点更为丰富,也避免了以往考试中为满足选考“题目等值”的要求,而限制了考查的范围与形式,使命题走入了“死胡同”,选考失去实际价值的尴尬局面。
总体看,2023年试卷考查板块结构、题目选材、主要题型设置、考。
点分布等方面更为合理。整套试卷设四道大题,22道小题,总分10分。试卷内容覆盖全面,注重全面考查学生能力,考点分布层次丰富、合理,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难度大体与往年相当。
总体说,2023年高考语全国i卷无论是试卷整体结构,还是具体题目的设问形式,都基本符合考生日常的复习备考的思路,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体现出了高考改革的连续性。
例如现代阅读之论述类本阅读。既有常规考查对本内容筛选、理解分析,还根据体特点增加考查“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使体阅读的特点更为鲜明突出。更贴合日常教学实际。
而学作品阅读则延续近年命题考查形式,仍然以考查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本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技巧、主要表现手法、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核心。实用类本阅读首次采用非连续性本为素材,用字加图表构成一组阅读素材,重点考查了对本材料的综合分析。而读懂图表,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或概括,这是随着社会发展,要求学生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实际生活中必需的一种能力。
言阅读本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是一篇比较完整的人物传记,字浅易,人物性格鲜明,适宜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试题分别为断句、古代化常识、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翻译句子,题型常规,分值稳定,难度适中,意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言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言阅读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古代化常识的考查,虽然是涉及。
的是外化常识,但并没有简单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记忆,而是放在阅读背景下,结合内容理解考查。这既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又考查是否真正理解本,属一举两得。
古代诗歌鉴赏选取了宋代学家欧阳修的一首七言律诗《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考查了诗作所反映的场景特点和用意、诗句内容理解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巧合的是这首诗所反映的场景是宋代取士的考场景象,恰与学生答题时的场景相类似。
名篇名句默写继续沿用2023年“理解性背默”的考查方式,意在引导学生杜绝只凭机械记忆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两道题分别出自曹操的《观沧海》、杜牧的《阿房宫赋》,所考篇目均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之内,题干给出相关理解提示。名篇名句默写其实质仍在于提示学生,进行一定数量的诗词积累储备,是学习古典诗的必经之路。
第五大题语言字运用板块,保留了近年成语、病句、句子衔接等基本题型,这些题型都是常规题型,对考生说并不陌生。
3、发挥考试引导教学的导向作用。
随着高考“坚持‘能力、化’双重立意,以考生为本,为考生展示自我提供更广的平台”的理念被越越多的人接受,人们也越越重视近年高考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提醒人们今后的语教学也要发。
生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较为扎实的语素养,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2023年全国卷在坚持稳定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努力追求突破与创新。这些探索对今后的语教学会起到积极影响。比如,在体阅读中突出体特征,围绕体特征设题。
论述类本阅读中第3题针对论证的设问,切中学生在学习议论时重视论点、论据,忽视论证过程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得到很好地解决,学生不光在体阅读上有漏洞,在议论写作环节中也还要吃亏,所以这个考查点的设置,真正起到了考试对教学诊断的作用。相信老师们会受到触动。
再有第三大题语言字运用板块出现的20题,这道题给学生较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题目要求采用填空的形式补写恰当语句,只要满足“使整段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个字”的相关要求即可。
学生需根据上下暗示出的语意间逻辑关系作答,还要关注语言形式。这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如果日常教师不进行严格训练,是难以在考场上顺利完成试题的。
第21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运用的内在逻辑,所用材料中包含人们日常说话、书写常出现的问题,而往往人们司空见惯,这道试题又一次提醒人们语学习重在对字的使用,在日常要时刻注意纠正自己不良的使用语言的习惯。试题中大量使用的素材都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这也提醒人们,语学习功夫在外,一味地讲“解题方法”,拼命“练习刷题”是。
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2023年高考备考建议。
1、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有人说“世界有多广阔,语的天地就有多广阔”,高中生通过高考后,即将真正走入社会,开始自己人生新的旅程。很难想象一个对社会一无所知,只会死读书的人如何面对社会,所以要鼓励学生走出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做到“语生活化”“生活语化”。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在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使语学习体现出时代性和实用性。
2、重视能力培养,掌握阅读方法。
近年考试中越越重视考查学生对本的价值、精神、作品背景和意图作**,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呈增长趋势,因此要高度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素养的培养。近年高考本材料的显著特点是字量大、信息多点,特别是多本阅读和非连续性本阅读开始出现在试卷中,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针对不同的体,阅读方法是有一定区别的。
如多本、非连续性本阅读一般在考试中承担考查信息筛选、概括的功能,所以在日常学习中针对这样的本阅读。
应多采用略读、浏览性阅读等策略,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3、全面复习,重点突破。
从今年高考变化中可以看出,考试涉及的内容越越丰富,这对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习备考不可有侥幸心理,经常有人愿意依据所谓的“经验”推测明年的考点,这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不如依据考纲列出的考点,踏踏实实复习。同时还要对自己学习状况做细致分析,找出薄弱点,重点突破。多数考生的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不足,那就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复习。
比如可以多研读近几年的高考本材料,研究并细化答案的构成,明确其解题思路。作方面,可广泛阅读各类,大量积累写作素材,有目标地进行训练;有自己持之有据的见解,要体现和运用自生活中的材料,提高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等等。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答案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a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b迁至中书舍人。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c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 丰法惠国,崇 观法惠奸。时谓名言。d十一月,拜尚...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答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 质 典 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b 宋代的 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c 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解析版 2015 06 09 07 06 00 标签 情感马兰花孙傅传记文学金人分类 高考题型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解析版 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宋代的农业 手工业 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