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答案详解

发布 2022-01-14 04:10:28 阅读 3978

2024年全国一卷答案。

1b解析:a项,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选项中,“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强加因果了;

c项,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选项说“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语义相反。

d项,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见选项中“无须考虑”过于绝对了。

2d 解析:第四段“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可见,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语义的范围。

3d 解析:第五段“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少”。

4a 解析:a进行受潮处理符合材料一中“治理……是为了消除……外界环境”“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清洁等类型”。修复是作用于文物自身。

b是修复的第一个方面,c、d是第二个方面。

5c解析:纸浆补书机与修复纸张酸性无关。

6①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②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③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7d解析:选项中"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说法有误,应当是在历史中加入了现实的元素,更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8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坚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但说话,则刚直有力。

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现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补充:艰苦卓绝:卓绝,超出一般。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常用于形容斗争环境艰苦。

坚苦卓绝: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两词使用对象不同,艰苦卓绝指环境,坚苦卓绝指精神。

9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汉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10c 11a 影响最大的三家应是“儒家、道家、法家”。

12c “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又……”前句强加因果,后句时间顺序颠倒。

13(1)于是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他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短”,诋毁,诽谤,说坏话;“专”,专门,专一,一门心思;“纷乱”,使动用法。

)贾谊屡次上奏,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接连多个郡县,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数”,多次,屡次;“非古之制”,不符合古代的制度;“稍”,渐渐,逐渐。)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对他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常向李斯学习,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详细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

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为什么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

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接连多个郡县,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

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14 c 解析:诗歌内容的具体理解。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15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诗歌简析】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河南洛阳人,两宋间杰出诗人。202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诗歌鉴赏曾考过他的《寻诗两绝句》。刚刚结束的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又考查了他的另一首诗《题许道宁画》。

这首题画诗出自陈与义《简斋集》卷九,是为北宋画家许道宁画所题。原画废存不可考,但有今人陈半丁据此诗创作的诗意画存世(见题图)。

原诗为: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析:写了江山淡远之景,抒了悠然心会之情。写水“满眼”,写山“苍然”,写林“含晚”,写云“不还”,简淡而不事雕琢,肯定错不了。

如果说首、颈联重在写景的话,那么颔、尾联重在抒情。而抒情也含蓄有味,因为这四句的情是隐藏在对画作的评价中的,这在分析c项与简答题时再说。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析:这是对首联的赏析。诗人观画,首先看到的是盈目的江水,不管原画留白也好,彀纹满纸也好,“满眼”即可证实。

而山应该占据画幅上端,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山,但“苍然”。一个“苍然”,就写尽了山之远,有树而不可细辨。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析:错在“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根据陈半丁的诗意画,是画中有一屋,屋间开一窗,人在窗中。

其实半丁老如此理解当是落了下乘。诗人应是把对画家的评价和赞美写进了诗中。“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是说,画家构图多么精妙啊,这幅图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子,让我们从中领略到了一直存在着的山水渺远的画意。

另一版本:解析说“c项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其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这就让人奇怪了,什么是一窗之距?窗是个竖着的平面,有谁会用一窗来形容距离,合适吗?我只能理解为隔着窗户去看,这就更奇怪了,为啥要隔着窗户看?

所以我认为这句诗可以有这样两种解释:一窗指的是这幅画的尺幅和一扇窗差不多大,或者是说画中有一个人透过窗看到了山水风光。你认为怎么解释更恰当呢?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析:为什么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呢?树在远山,其色苍苍,不可细辨,一在远端,二在“含晚”。

“含晚”什么?含晚霭,含晚籁。诗人似乎看到了暮霭在林间游荡,似乎听到了傍晚林中的各种自然之声,这是诗人发现了画外意。

而“孤云遂不还”,更是诗人新奇的诗性的想象。或许画中真的有一片云,或许纯是从诗人的心中飘来了一片云,但这片云徘徊留连在这片山水间,似是不舍,似是被山水吸引——山水有情,云也有情——说到底还是诗人动了情。

尾联被设置成了一个简答题——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析:“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诗人是个诗痴。这从他的《寻诗两绝句》中就能看出。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人爱酒与诗,特别是酒后更“诗”。一旦酒后,诗兴一起,“亭角寻诗”、月下寻诗成为寻常。而面对许道宁的佳山好水,诗人怎不画中寻诗呢?

于是他兴致勃勃想吟得佳句,但“吟断”——即吟煞、吟尽心中所想,写出来总觉和画“不相关”。“不相关”,即不合画意,即不合心中理想的诗句。什么意思?

画的太好了,我这个好诗的人也无法形容画的好。

试整理答案如下:

1)含意:诗人觉得从画中能寻找到绝好的诗句来,但吟来吟去,总觉得不符合画意。

2)评价:画家画的太好了,好到用诗句都无法形容。这是用衬托的手法,表达对画家作品的由衷赞叹。

两次考到陈与义诗,说明陈的诗还能够入高考专家的法眼。陈与义在两宋文学上的地位我们也可以间接地认识到了。

16 (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近年全国1卷默写填空,更倾向于情境式,给出特定的语境,要求考生。

不仅会背诵默写古诗文原句,更要理解句子含义及其背后的语用价值。因此,考生必须做到学用结合,方能在考试中灵活自如。

17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由第一空后面句子“甚至被社会遗忘”,可排除私人化一词,排除掉bc选项,第二空与“生机”搭配的应为“焕发”,可推知选项为d。

解析:本题考察语言表达的连贯。由括号后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句子叙述的主体对象为“古琴”,可以确定括号内容也应以古琴作为主语,可先排除bc。

由后文“但是”,可推知括号内句意应与其相反,故选择d。

20示例:1)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

2)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3)压力产生的时间点。

解析:本题考察语言表达的连贯。第一空由前面句子推断,主要内容为压力影响糖皮质激素水平,关键词为压力。

由后面句子内容可知,关键词为肥胖。而本句前面的“所以”一词,可以推知该句为总起句,所以判断该句应为“人们所承受的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

21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22 【权威专家解析】

此题是可看作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体现“立德树人”思想,也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敬业”的倡导。在立意上,注意突出“劳动”这个主题。写作形式上,考生要注意突出演讲稿的文本特征,即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文本整体构思时,首先要对文本“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热爱劳动这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以及目前有的人对劳动消极看法进行评述,引出劳动的概念性的阐述。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答案详解

1 答案,d。文中没有讲新子学和以往的诸子之学的不同 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的思想演进进程 错,文中说 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和形态。2 答案,a。没有突出新子学和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相反,文中主要讲新子学要从历史上诸子之学继承相同的品质 3 答案,b。a项 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 于...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新课标卷 语文答案解析。第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1.答案 a 解析 根据原文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成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可见其他几种信用形式不独为宋代才开始出现。2.答案 b 解析 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 发行的 错,原...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 全国新课标卷1 语文答案解析。第 卷。一 现代文阅读1 答案 d 解析 证明了 史记 殷本纪 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错,原文是 证明 史记 殷本纪 与 世本 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