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 新课标1

发布 2022-03-24 15:57:28 阅读 4042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1

c.全年p<1d. 冬至日p>1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23年为基数,2010~202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0~11题。

10.图4所示的①、②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

a.① b. ②c.③ d.④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2023年b.1930~2023年c. 1950~2023年 d. 1970~2023年。

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4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4)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37.(22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于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7)。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

202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了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为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 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8分)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8分)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分)

请考生在第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2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

202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44.(10分)环境保护。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参***。1~11acddb badda c

36.(24分)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或立式沙障)。(2分)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37.(22分)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频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雄厚。(2分)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3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2分)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3分)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3分)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3分)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3分)

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

42.(10分)

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较低,需要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低,需要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分)

43.(10分)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2分)山高、坡陡、谷深,(2分)强烈**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3分)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3分)

44.答: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2分)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2023年全国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

二 在校学生访问大纲。一 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你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请问您当初为何选这个专业?爱好 家人喜欢 朋友同学介绍 推介理由 您对这个专业了解多少?行业背景 发展前景及方向 您觉得应该开那些课程?原因 你知道现在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员招聘要求吗?在大学里想要脱颖而出,只学习成绩好是不够的,...

2023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分析

诏安一中地理组于兰艳。2016福建高考开始使用全国卷,我对2016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高三备考提出了建议。一 试题特点分析。一 总体评述。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结构稳定。试题结构和往年基本一致,题目的类型仍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仍是题组模式,本次题组设计为 综合题保持一中一...

2019安徽高考地理试题

近年来,安徽省外贸不断增长。主要进口金属矿砂 特种机械 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 高新技术产品 服装等。图8表示2009年安徽主要外贸国家及其相应 额。完成23 24题。图823 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a 向英国出口芯片 石油b 从智利进口汽车 铜矿砂。c 向美国出口冰箱 衬衫d 从日本进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