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 2022-02-26 19:09:28 阅读 2536

(2023年制订,2023年修订)

课程编号:英文名: public management

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前置课: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

后置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专题、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学分:4学分。

课时:64学时。

主讲教师:金志云。

选定教材: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课程概述:公共管理学是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公共管理是以**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公共管理学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从形式上看,公共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国家**在财政上摆脱赤字、在组织上摆脱僵化的官僚制窠臼、在政治上摆脱信任危机的直接产物,但其实质,是在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寻求与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公共生活治理形态的一种积极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新的时代文明。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主体与个人主体、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公共管理的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物品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等。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并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取向做出判断;增强个人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公共管理理论,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坚持“对话”、“分享”的教学理念,在对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精讲的基础上,采用多**教学及充分运用影音等资料扩大教学信息量;进行案例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等教学形式,加大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课堂责任,师生共同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积极挖掘课堂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启发式与反思式教学。课堂教授和课下自学相结合,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以适当的其他助学教学方法。

在课堂讲授中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解释和梳理,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实施个别辅导;在教学辅导中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工作的实践,在认真分析经典与较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进行课堂团队学习及课堂责任评估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特色。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绪论。

课时分配:6学时。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重点理解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的含义,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深刻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对现实社会中的管理进行分类与评价,难点是传统行政学的局限。初步树立“亲市场”的学科立场,领悟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

教学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内在依据。

1.作为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

2.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3.传统行政学的局限。

4.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的内涵和研究方法。

1.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的涵义。

2.公共管理学的涵义与学科特点。

3.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及研究方法。

三、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1.从市场经济方面分析公共管理对中国的影响。

2.从社会发展方面分析公共管理对中国的影响。

思考题: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3.如何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4.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5.怎样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6.当前的公共管理学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课时分配:8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是具体了解公共管理学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多学科背景的最重要部分。要求学生深刻领会公共管理学的管理学、经济学渊源特别是理解公共选择理论等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对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脉络作全面梳理,对不同时期的特征作把握,重点掌握威尔逊、韦伯的主要观点。

深刻掌握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特点并对其客观评析。

教学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渊源。

1.管理理论的贡献。

2.当代经济学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失败论。

**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二、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1.公共行政时期。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观点。

韦伯的科层制。

古德诺与古利克的观点。

达尔的批判。

2.公共管理时期。

三、新公共管理。

1.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新公共管理模式。

2.对新公共管理的评析。

思考题:1.试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2.综述**失败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管理的启示。

3.阅读《公共行政之研究》一文,谈谈“政治与行政二分”观点的学术意义。

4.怎样理解韦伯的科层制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意义?

5.试对新公共管理思潮和实践模式进行评价。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体(上):公共组织。

课时分配:8学时。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管理的主体,即**、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和类型,理解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基本职能,非**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重点与难点是掌握**的性质与作用、**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及作用、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能结合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一、 公共组织概述。

1.公共组织的涵义及要素。

2.公共组织的性质。

3.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

二、 公共管理中的**角色。

1.**的涵义及主要类型。

2.**的性质与作用。

3.**与市场的关系。

4.**与企业的关系。

5.**与社会的关系。

三、公共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

1.非营利组织概述。

2.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

3.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与非公共组织有何区别?

2.如何认识**职能的有限性?

3.传统公共组织面临哪些困境?

4.如何规范**与市场的关系?

5.**与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彼此良性互动?

6.如何理解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官民二重性”特征?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主体(下):公共管理者。

课时分配:6学时。

教学要求:在对公共管理者进行访谈并对访谈记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有效管理者的相关理论,揭示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异同,难点是对成功的管理者进行质和量的**。理解现实公共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掌握公共管理者应扮演的角色与技能,能初步运用公共管理者职业生涯及规划的基本知识进行事业发展规划,培养积累成功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 有效管理者的理论综述。

1.八种研究有效管理者的知能和角色的途径。

2.管理者的十大角色——明茨伯格的观点。

3.奎恩等人的观点。

4.管理能力理论(managerial competencies)

5.帕金森和彼得的研究:无效或低效的管理者。

二、有效管理者与成功管理者的关系。

1.含义与结论。

2.对结论的佐证。

3.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对成功进行质和量的分析。

三、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1.波兹曼和史陶斯曼有效的公共管理者理论。

2.公共管理者的主要技能。

四、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规划。

思考题:1.如何区分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

2.结合你的**访谈记录,谈谈影响管理者晋升的要素,以及作为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知能?

3.对于中国的公务员,哪种技能是最欠缺,哪种技能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与过程。

课时分配:8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综合了公共管理的职能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两个基本方面。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难点是界定特定历史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的各个环节的特点与要求;运用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估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的某一具体公共政策;进行公共管理中的领导、激励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学内容:一、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1.公共管理职能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

2.公共部门的程序性职能。

3.公共部门的任务性职能。

二、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

1.传统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

2.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及其变迁。

3.建国后中国公共管理职能的嬗变

三、市场经济中的公共管理职能。

1.市场机制的缺陷。

2.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

3.公共管理职能的限度。

四、公共管理的过程。

1.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2.公共管理中的领导。

3.公共管理中的激励与控制。

思考题:1.比较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与任务性职能?

2.试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确定依据、构成及其可能范围。

3.试述可能对公共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4.试分析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公共管理职能的形成背景,并说明其各自特点。

5.结合案例《某市**的“有为”与“无为”》,说明当前我国**职能的转变趋势。

第六章公共管理的绩效。

课时分配:8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绩效管理的含义和特性;重点掌握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标准、方法,突破公共管理绩效指标体系设计的难点,掌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及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特别是能在阅读大量学术**的基础上能初步科学分析当前我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在**部门运用的局限。

教学内容:

一、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概述。

1.绩效的含义。

2.绩效管理的涵义。

3.绩效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的选择。

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新取向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公共管理绩效的改进。

1.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境。

3.改进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

四、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涵义。

2.目标管理的过程。

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和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局限。

思考题:1.什么是绩效?什么是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2.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有何作用?

3.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存在哪些困难?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的。公共管理学以 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核心,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把当代经济学 管理学 政策分析 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的。公共管理学以 和其他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为核心,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线,把当代经济学 管理学 政策分析 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的研究之中,而形成的一门科际整合的应用性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反映国内外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以提供多视角的思...

《公共管理学》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学 教学大纲。公共管理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公共管理。英文名称 公共管理时间 32分 2 适用专业 公共关系专业课程性质 选修预习课程 1。课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程,为他们今后有效管理公共事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研究公共领域管理的特殊规律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