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发布 2022-02-26 16:43:28 阅读 3019

一) 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 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 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 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

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 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 管理者的角色:(p7)

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 c联络者;

、信息角色: b传播者 a监督人 c发言人;

c、决策角色: a企业家 b冲突管理者 c资源分配者 d谈判者。

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识记:

1) 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2023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202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 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 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 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 领会。

1)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13)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 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5)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1:分工2:

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合理8:

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10:秩序11:

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14:

集体精神。

3) 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p17)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

4) 人际关系学说要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5)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p20)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p21)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c、权变理论学派(p21)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

d、学习型组织理论(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p22)

3. 应用:

能运用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观分析问题。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

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 控制 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 监督 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2 过程部门化 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3 决策 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4 非正式组织 指人们在共同劳动 共同...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赞 45 赞 45 赞 45 取消赞 45 9312 分享。评论。复制地址。编辑。赞 45 赞 45 赞 45 取消赞 45 9312 分享。评论。复制地址。编辑。个人日记 公开 邱吉元 标签 组织管理学学习型理论学派。上一篇 国防科大校长对浙。下一篇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返回日志列表。签名档。发表取...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 控制 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 监督 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2 过程部门化 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3 决策 名词解释。1 控制 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 监督 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