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酸碱盐综合

发布 2022-02-24 14:28:28 阅读 4112

1.紫甘蓝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食盐 b.味精 c.食醋 d.香油。

2.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下列植物在微酸性土壤中,不适宜种植的是( )

a.花生 b.苹果 c.西瓜 d.沙枣。

3.化学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c.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b.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纺织、印刷等工业。

5.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作糕点膨松剂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食品。

c.用洗涤剂除去餐桌上的油污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6.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7.关于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 2-3 滴酚酞,溶液颜色变红。

b.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水立刻沸腾,液滴飞溅。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提示 :二者会反应)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9.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10.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 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11.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ph试纸检验酸牛奶是否变质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d.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13.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b.溶解食盐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酸雨的酸碱度。

d.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14.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错误的是( )

1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足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16.产生下列现象,只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 )

a.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又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

c.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变轻、变稀。

d.铁粉可以作为食品的“双吸剂”

17.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h+

18.小青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

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小楚想用紫色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19.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常含有少量的nacl).课外**小组为测定市售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设计思路:用空气将装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缓缓吹入装置d中,利用装置d的质量变化测定食用碱中na2co3的含量。请结合实验装置和设计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a的作用是装置e的作用是。

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若撤除装置a,直接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若撤除装置c,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2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是不正确的。为验证余下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

a.cuo b.agno3 c.cu d.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1)装置及反应原理**。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___

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考虑co2和h2o的反应.)

2)产物成分**。

查阅资料]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生成铜外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cu2o)

、cu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

假设二:红色固体只含cu2o假设三。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不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

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1)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两个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同时加入一纯净的烧杯中(如图c所示),混合后,观察到烧杯中有蓝色沉淀.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

小明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

小光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naoh;

小英猜想: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cuso4、h2so4;

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物质分类

1 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元素观 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b 分类观 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c 变化观 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d 微粒观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2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图是纯净物 单质 化...

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物质推断

1 a 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 b c d e属于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左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部分反应物 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 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 物质c的溶液呈...

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计算综合题

1 根据图示的实验过程和所提供的数据 反应在常温下进行 进行计算。1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克 2 计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 根据如图信息进行计算 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入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 15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g。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