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物质或离子的鉴别专题复习

发布 2022-02-24 10:12:28 阅读 9704

一.知识要点:

一)物质的鉴别:已知多种物质,将它们逐个区分开来。

原理:利用该物质与被鉴别的其它物质的性质不同点。

1.初中化学几种常见气体的鉴别(能写出涉及的化学方和式)

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被鉴气体中,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点燃,在火焰上罩干燥的烧杯,然后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氮气:将燃着的木条插入被鉴气体中。现象:燃着的木条熄灭;

空气:将燃着的木条插入被鉴气体中。现象: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继续如常燃烧。

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现象:试纸变蓝。

水蒸汽:通过无水硫酸铜。现象:白色粉末变蓝色。

鉴别常见的七种气体的步骤:

第一步: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木条火焰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第二步:向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石灰水无变化的是氮气。

第三步:检验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燃烧后的产物: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生成的是氢气和甲烷,无水生成的是一氧化碳;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和一氧化碳。

2.离子(即酸、碱、盐溶液)的鉴别。

酸(鉴定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方法。

二、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方法三:加碳酸盐如碳酸钙等固体会溶解且有二氧化碳放出。方法四:加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铁,固体会溶解且溶液会变成黄色。

碱溶液(鉴定oh- )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硫酸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注意:以上方法只能鉴定可溶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

鉴定碳酸盐( co32-)的方法:加盐酸,有无色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原理:碳酸盐+酸→盐+h2o+co2↑

鉴定硫酸及硫酸盐(so42-):往溶液里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生成。

反应原理:硫酸或硫酸盐+bacl2(或ba(no3)2、ba(oh)2 )→baso4↓+.

鉴定盐酸和氯化物(氯离子,cl-)往溶液里滴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反应原理:mclx +xagno3 =mno3)x +xagcl↓

铜盐: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呈蓝色。

⑴跟排在铜前的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有红色的金属铜生成,如: zn+cucl2 =zncl2+cu

⑵跟碱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如: cuso4+2naoh=cu(oh)2↓+na2so4

铁盐: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呈黄色。

跟碱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如: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铵盐:往被鉴物质(溶液或固体)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熟石灰,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如果有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产生,则被鉴物是铵盐。

钡盐:往溶液里滴加硫酸或硫酸盐溶液,再加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 生成。

银盐:往溶液里滴加盐酸或氯盐溶液,再滴加稀硝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

二)物质的证明:证明某种物质的组成。

原理:利用该物质的特有性质(其它物质无此性质)

1.气体的证明:略。

2.溶液的证明:如证明某溶液是盐酸:证明它含氢离子和氯离子;如证明某溶液是氢氧化钡:证明它含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如证明某溶液是硫酸铜:证明它含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1. 注意事项。

鉴别物质是依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来鉴别的,可先考虑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来鉴别(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磁性、导电性等),如不能用物理性质鉴别,则要考虑化学性质鉴别,一般的思路是加入一种试剂,使试剂与被鉴物各物质反应时出现不同的现象来进行鉴别。

被鉴物较多不能一次性鉴别开来时,可先进行分组,然后再鉴别每组中的物质。

有些离子的鉴别是相互的,有些离子在鉴别时会相互干扰所以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鉴别。

物质的颜色: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银白色金属:银、锌、铁、铝、镁、汞。 红色固体:铜、红磷、氧化铁、氧化汞

淡蓝色:液氧、固态氧。

黑色固体: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绿色: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锰酸钾。 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 浅黄色固体:硫磺。

黄色溶液: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 蓝色溶液:氯化铜、硝酸铜,硫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溶液。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cu(oh)2沉淀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沉淀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白色沉淀: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碳酸锌、、碳酸铝等。

一.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利用下列试剂或加入试剂后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能鉴别稀盐酸、氯化钠和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a.酚酞 b.硝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2.现有naoh溶液,稀h2so4,nacl溶液,若将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bacl2溶液 b 紫色石蕊试液 c稀盐酸 d na2co3溶液。

3.下列试剂只用一次就可以鉴别bacl2、kno3、na2co3三种溶液。

a 稀硫酸 b 酚酞试液 c naoh溶液 d cacl2溶液。

4.按下列添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即可将盐酸、硫酸、硫酸钾、氢氧化钠和硝酸钾五种无色透明溶液鉴别开来的是( )

a 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b 氯化钡溶液、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c 石蕊试液、氯化钡溶液d 酚酞试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5. 下列各组中的几种溶液,只用澄清石灰水一次就可以区分开来的是( )

a nacl、hcl、(nh4)2so4、na2co3 b mgcl2、nh4no3、(nh4)2co3、na2co3

c mgcl2、nh4cl、(nh4)2co3、nacl d bacl2、nano3、nh4no3、na2co3

6. 现有下列四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和同组物质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naoh、ba(oh)2、hcl b naoh、hcl、nacl c h2so4、na2so4、nacl d naoh、nano3、nacl

7.下面的四组溶液,不用加其它任何试剂,只需组内两两物质间反应,就能加以鉴别的是( )

a hcl、na2co3、cacl2 、nano3 b na2so4、bacl2、k2co3、kno3

c k2so4、cuso4、naoh、 nano3 d fecl3、naoh、h2so4、ba(oh)2

8.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hcl、naoh、na2co3b hcl、ca(oh)2、cacl2

c hcl、na2co3 、cacl2d hcl、caco3 、 na2co3

9.不用其它试剂鉴别下列五种溶液①h2so4、②fecl3、③ba(oh)2、④kcl、⑤bacl2被鉴别物质的顺序是( )

abcd ①③

10.现有①naoh、②nacl、③mgso4、④ba(no3)2、⑤cucl2 五种溶液,如不加试剂,则这五种物质被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

abcd ①③

11.如果不加入试剂,就无法区别开来的一组物质是( )

a 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 b 氧化铜和木炭粉 c 二氧化锰和氧化钙 d 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

12.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钠 b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证明存在硫酸根离子。

c 将氢气和氧气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试管,以除去氢气

d 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少量的镁粉和铁粉。

13.下列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别加入碳酸钠 b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c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d用ph试纸分别测其溶液的ph值。

(二)填空及简答题。

14.现有五种溶液: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

请你从中选两种溶液,用五种不同的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要求:所依据的化学性质不能雷同,所有试剂在上述五种溶液之外。

(1)你选择的两种溶液是2)鉴别它们的第一种方法是(包括步骤、现象、结论。

(3)鉴别它们的另外四种方法是(只要写出所用的试剂。

4)写出(3)中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在鉴别物质的实验中,常依据变化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进行初步判断,试填写(1)(2)的结论并自选两个实验将鉴别过程分别填写在(3)(4)的横线上。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物质的分类

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 物质的分类。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 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 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 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掌握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的概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 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6.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与分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与分子的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原子的构成 略原子结构示意图 略。在原子中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在原子中 相对原子质量 质...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四离子共存与物质转化

离子共存问题。基础知识 一 离子间不能共存的条件 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 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初中化学阶段常见的不能共存的离子如下 1 h 与oh co32 hco3 不能大量共存。其反应如下 h oh h2oh co32 h2o co2 h co32 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