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一。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朱熹。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
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
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 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作官。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啖辄以水沃面辄
食不给给乃至被谗受贬谗 __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读罢此文,你认为范仲淹是个什么样的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你对此句有何评价?
古诗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汾上惊秋。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1.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相同?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颜之推。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
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所以求益耳人疾之如敌。
3.翻译下列句子。
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4.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5.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什么?
古诗文阅读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治国安民。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
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遂得徭役不兴征求无已。
4.翻译下列句子。
此皆朕所目见。
夫治国犹如栽树。
5.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6.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古诗文阅读四。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高适在写此诗时,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②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子罕不受玉。
左丘明。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1),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2),玉人以为宝也,故敢。
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3):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4),纳此以请死也(5)。”子罕置诸其里(6),使玉。
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7) 。左传》
注释】(1)诸:“之于”的合音字。子罕:
春秋时宋国执政贵族乐喜的字。 (2)以:把,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玉)。
示:给人看。玉人:
治玉的工匠。(3)稽(qǐ)首:古代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4)越:越过。乡:
周代刑侦区划,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5)纳:交上,献上。
请死:请求免于一死。(6)里:
古时居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子罕居住之地。(7)复:
返回。所:处所住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宋人或得玉不若人有其宝使玉人为之攻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富而后使复其所。
3.文中的故事展示了两个人的价值观,献玉者和子罕,分别看重的是什么呢?
4.假如要建立一座“子罕纪念馆”,请你给纪念馆题一横幅,你打算写一句什么话?
古诗文阅读五。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地分析。
司马温公(司马光)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
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
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迨能倍诵乃止。
4.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5.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古诗文阅读六。
阅读下面两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 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释】①山河表里,指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互为表里。②西都,指长安。③秦汉经行处:
秦汉两代黄帝苦心经营的地方。④“三国鼎分牛继马”,这一句的意思是魏、蜀、吴三国为夺取天下大动干戈,到头来是司马氏渔人得利;有谁料到,司马氏的江山又给姓牛的暗中夺去呢!
1.两首曲子都是借景抒情,请简要分析。
2.怀古、叹世是元代散曲的流行题材,然而同是“叹世”题材,思想价值却有高低之分。这两首作品价值之高下主要体现在哪些用语中呢?试作简要分析。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③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
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日:“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日:“婴闻古之贤。
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日:“善!寡人闻命④
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孔子闻之日:“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音yù。②霁(jì):雪止天晴。③狐白:狐腋下的白毛。④闻命:听从教诲。
3.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
有间逸。4.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5.景公为何会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的奇怪感觉?
6.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古诗文阅读七。
明月夜留别。
李冶。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曾城。
1.“离人无语月无声”这句诗勾勒出怎样的环境气氛?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文言文阅读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 曰 女 奚 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选自 论语 述而篇 叶公 姓沈,名诸梁,春秋时楚国大夫。因封地叶城 今河南叶县南 所以叫叶公。子 指孔子。奚 何,疑问代词。云尔 如此而已。云,如此。尔,语气词,相当 而已 1 解释...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2分 甲 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中考文言文阅读
杨天一言 见二鼠出。杨天一言 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 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