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复习要求】高考考点: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手工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井渠等著名水利工程的史实,认识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描述商周的井田制、北魏到唐的均田制等古代的土地制度。
知道除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外,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从行业主次、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土地所有制、水利兴修等方面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汉、唐时期丝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列举宋、明时期棉纺织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列举商周、春秋、汉、唐、宋时期冶金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商周青铜器铸造、春秋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汉代用煤做燃料冶铁;列举古代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原始时代发明陶器、东汉时期发明青瓷、唐代的白瓷、宋景德镇瓷器。从手工业经营形态、与农业关系、主导地位、世界地位等方面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基础知识体系】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神农”的传说和农业的地位。
神农氏:中国农业的始祖。
农业: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古代中国重大文明成就的基。
石。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
1、耕作方式。
原始阶段:“刀耕火种”(西汉时期的南方还在沿用)。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生产工具的变革。
、牛耕技术。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汉代普及全国(出现耦犁、
一牛挽犁),唐代出现曲辕犁。
牛耕出现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农具:耒耜—青铜(少量)—铁农具(曲柄锄、大镰、铁铧犁)。
、灌溉工具。
戽斗(人力)、翻车(人力)、立井水车(隋唐五代)、筒车(隋唐五代、水力)、水转翻车(宋代、水力)、风力水车(明清)。
、水利工程。
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战国: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汉中地区)。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坎儿井。
汉代:王景治理黄河。
唐至明清时期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不断改进灌溉工具。
思考: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三)、土地制度。
1、演变。均田制”
时间:北魏至唐朝中期。
内容:**授田给农民并规定百姓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隋唐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特点。、赋税徭役繁重,压抑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3、土地兼并。
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质: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
危害: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削减了国家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解决措施:①、封建国家改革,抑制兼并——都未能成功(地主阶级是统治基础)。②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土地。
四)、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技术、水利、土地制度、政策、劳动力等)
有利因素:耕作方式的演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
不利因素: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个体经营)为生产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即男耕女织)——基本特点。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
3、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具有落后性。
4、农民拥有少量生产资料,注重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5、赋税徭役繁重,压抑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
6、土地高度集中,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主要经营形态。
工官制度:封建**将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和**垄断,始于汉。
武时。匠户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元—清),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且其职世袭。
评价(如何认识“工官”制度和“匠户”制度):
1.积极影响: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有助于推动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消极影响:①、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②、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③、技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④、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⑤、生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端丛生。⑥、加重了**的财政支出。
二)、主要部门(成就)
1、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原料:麻、葛、丝;工具:骨梭、骨针;人工育蚕)。
商周: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国有六职”)。
汉朝: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起绒锦)、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唐朝: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闽、粤等地)。
明朝:棉纺织业普及;出现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资义萌芽)。
2、冶金技术。
、冶铜业。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商周: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多为礼制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
秦朝:青铜防锈技术。
、冶铁业。春秋晚期:产生。锻铁技术和铸铁(生铁冶炼)技术。
战国时期:推广。炼钢、淬火技术有所发展。
汉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燃料变化:木炭——煤炭。
供风技术发展: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水力(东汉,杜诗,水排)
南北朝:灌钢法。
北宋:明确记载以煤做燃料冶铁。
3、陶瓷业的发展。
、制陶业到制瓷业。
先秦时期:主要烧制陶器(彩陶、黑陶)。
商代到东汉:陶——釉陶(原始青瓷)——瓷。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
、唐代陶瓷业成就。
a、代表:艺术陶制品唐三彩。b、形成两大制体系: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白瓷)。c、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长沙)。
、宋代。名窑众多。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陕西耀州窑。
、清代:粉彩瓷器工艺(康熙年间发明、雍正年间技艺达到高峰)。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2、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3、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4、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复习要求】高考考点:市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学习要求:1、概述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唐的“市”与对市的管理、长安城的坊市格局、宋代的“市”对时空限制的突破与商业繁荣、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从发展繁荣阶段、市场管理、城市经济功能、区域性商帮、**商业政策等方面归纳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评价“重农抑商”、“海禁”(实质是闭关锁国)等政策,认识这些政策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基础知识体系】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商业活动的发展。
1、商人的生活方式。
追逐利润、往来奔波;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2、商业活动的发展。
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汉代:商运活跃。
唐代:商旅往来频繁,水陆商运发达(“俞大娘航船”、大运河、丝绸。
之路、辅助性场所经营)。
宋代:远行贩运、海外商运(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地)。
明清:区域间长途贩运、商帮(晋商、徽商)、会馆。
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
徽商与晋商: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
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
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
商帮。思考: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农场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形成区域商人群体。
二)、“市”的发展。
1、城市中的“市”
思考: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专题六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复习要求 高考考点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普遍干预经济 社会福利制度 课程标准 1 了解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 列举罗...
202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系列
201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系列 语句衔接2 能力形成性训练。一 话题同一 类语句的衔接 在表现一个中心意思时,要围绕一个话题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而任意转换话题,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即语句不连贯。看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 主语 话题 叙述角度 是否保持同一,是 语句衔接题 常见的解答思路...
202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系列 病句
知识生成性训练。年高考全国真题回放。2010年广东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 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b.低碳生活 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