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省部级《申论》解析

发布 2022-01-13 00:01:28 阅读 1610

2023年国考地市级《申论》解析。

材料解读。一、材料基本内容。

材料1:主要反映两方面内容:一是打工子弟学校办学的困境,二是农民工子弟上学困难重重。

材料2:农民工子弟上学难的表现及其原因。

材料3:l县采取多种措施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材料4:农民倾全力支持教育发展,其中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更大,原因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

材料5:柳延希望小学被撤并后的现状的未来。

材料6:希望小学被撤并的原因探析。

材料7:许多学者对乡村文化衰落的担忧和焦虑。

二、材料结构。

材料主要是提出问题,材料主要是分析问题原因,材料主要是给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真题解析。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材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

解析。所属题型:概括题。

考察能力:考察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答题思路:此题材料的**是材料,概括的对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答题的要点是“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显然,出题人并不是简单的要考生对材料中细节部分进行摘抄,而是根据细节部分进行归纳和概括。

而且题目要求“全面”,即材料中所有问题的表现都要概括出来。材料中提及较多细节性描述,但较为重要的几句话分是“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没有**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降低收费标准”、“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题目中要求的“有条理”是希望考生分条作答,同时做到总分结合;“不超过”意味着考生只有8行方格用来书写答案。

参***。问题的具体表现在公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校和农民工子女三个方面。

1、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

2、农民工子女学校: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没有办学资质和合法地位,缺少**支持;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农民工子女:出现辍学现象;心理出现“边缘化”现象;无法参加当地高考;某些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161个字)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

解析。所属题型:综合分析题。

考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思路:此题材料**是材料4,分析的对象的“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句话,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语义和语境,透过这句话的表象,看到这句话的本质。材料4的开头提出一部分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但是在付出了巨大的教育成本之后,却未必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获取预期的回报,此种“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此时,出题人巧妙的借用一位下乡支教的大学生之口指出,农民工面对此种困境,仍然执着的把希望寄托在通过教育层次的提升来改变自身命运,其目的在于呼吁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显然,这位大学生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对农村教育的境况有较为直观的了解,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并且此题要求“简明”,且限定了的字数上限,即用6行方格来回答。

参***。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是指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农村子女在高校生源中比例持续下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尽管很多农村家长会面临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困境,但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子女的教育上,支持教育事业,警醒我们必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和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其实促进教育公平。(137个字)

二、l县**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乡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

解析。所属题型:公文类题型。

考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机关文书写作能力。

答题思路:此题材料**是材料3,回答此题要注意虚拟身份,即“以县教育局的名义”,文体是“一封信”,对象是“乡村中小学家长”,目的是“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其更好的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对材料的仔细阅读,我们发现材料中分别提到了宏观的工作思路:

“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微观的工作步骤:“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出题人是以一种机关文书写作的形式,以“信”为载体,考察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本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材料找到。

但具体答题的时候,还要注意“用于得体”和“通俗易懂”,不能写成行政命令式是下行文,也不能写的过于书面化,要能让乡村中小学家长看得懂。出题人给的字数较多,要做到分条作答。同时,还要注意信的规范书写格式。

参***。给乡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为贯彻我县关于的义务教育的指示精神,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变我县学校不合理的校点布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我们将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争取办成“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长期以来,由于存在交通不便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决定逐步展开以下工作:

第一,撤点并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针对环境差,实力弱,规模小的学校,依据生源分布,统筹布局,进行合并。

第二,重点扶持中心小学,改善教学环境。建好食堂宿舍做到让家长放心。

第三,加强寄宿式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师素质,强化管理。

我们将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能够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l县教育局。

年月日。共396个字)

三、假设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解析。所属题型:综合分析题和对策题。

考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思路:此题是把原因分析题和对策放在一起考察的,而且,材料**是材料。材料中提到“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娃娃少,成本太高了”、“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

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以上的希望小学遭废弃的主要原因。

题目的第二问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做到“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意味着对策要与原因相对应,而且做到有操作性。考生要答好此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底。

参***。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如下:

1、农村教育布局调整,部分中小学遭遇撤销或合并;

2、师资和生源数量锐减,学校难以维系;

3、希望工程总体战略调整;

4、部分子女随迁;

5、农村税费紧张,有效投入降低。

建议如下:一、合理调整农村教育资源布局,希望小学的修建应符合教育布局调整计划;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资金的投入,建立乡村图书馆、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村民文化娱乐场所,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稳定师资和生源;

三、完善希望工程总体战略,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加大对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倾斜,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吸纳学生的能力。

五、妥善处理村希望小学的闲置资产,通过拍卖或承租等方式,把所得经费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当中。(341个字)

四、“给定材料7”的划线部分写到:“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

”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

题目解析。本次申论材料虽然大部分是写农民子女教育的种种问题,但这里要求写的文章主旨却落在对乡村文化思考上。作答要求的第二条要求——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因此作文的角度可以从乡村文化的衰落现象与原因谈起,再结合当今现实中乡村文化的一些问题来谈。

思路解析。给定材料7中的划线部分句子,引自钱理群的《活着的理由》一书中“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一章节。材料7在整个材料中是总结全文,反映的是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问题。

因此在文章的立意上要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来谈,可以从乡村文化、教育的重建角度写成策**。

结构如下:第一段:描述当前乡村文化、教育的现状,并引出论点。

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的内涵,威胁到农民生存的根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使我们不得不正面“乡村文化、教育的重建”这个话题。

第二段:简要分析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

1、 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2、 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三段至五段:从各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论证总论点。

1、 重塑乡村文化在整个社会、民族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

2、 摆正工业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地位关系。

3、 挖掘、培育乡村本土资源和引入外部文化资源相结合。

第六段:结尾,呼应开头,强化论点。

再次强调乡村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再写希望乡村文化重归繁荣的愿景。

2023年国考省部级申论解析

2011年国考省部级 申论 解析。材料解读。一 材料基本内容。材料1 介绍了黄河的地理位置 自然景观 人文遗产 黄河文化,末段指出协调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重要性。材料2 进一步指出水量并不丰沛的黄河的重大作用,主要介绍了当代治黄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黄河的危害。材料3 主要介绍了密西西比河 亚马逊河 ...

2023年国考申论 省部级 解析

2014年国考申论 省部级 解析。2014年国考申论 省部级 考试涉及的主要是 五位一体 中的文化模块,主要讲述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从真题情况来看,试卷中事实材料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理论分析相对较少,力。更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加工,侧面加重考查了考生对问题实质的分析理解能。一 题目类型。国考副省级...

2023年申论省部级解析

2015年国考申论省部级解析。知满天 魏悦冲。2015年国考在昨天落下帷幕,对比前几年申论考试,这次依然题型方面有略微变化,表现为地市级出现了加小标题的题目,而省部级的第一题是让考生把划线部分的句子填完整。而其他题型均没有变化,依然考查基础题型 分析题 对策题 贯彻执行 公文 题和文章写作。现就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