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申论材料解析

发布 2021-12-19 10:32:28 阅读 9216

2023年国考申论材料解析——市地级材料出处大**。

2023年国考申论材料**(市地)

资料4:《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02期。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社会心理。

提要: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急剧转型时期。现代化取得的成就为中国青年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优异的基础和条件。

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发展呈现出许多崭新特点,在社会心理上的变化也更加突出,产生了许多新质。然而,处在社会转型中的青年社会心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特征。为促进青年的社会心理朝着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必须努力从各个层面上优化青年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认知—感受—回馈体系,换言之,是人们的社会认识、社会情感和社会意向的一种表达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价值观念属于较理性的层面,是较深层的认知结构,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社会心理的其他方面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从而体现了社会心理的实质性内涵。社会心态则属于较感性的层面,是表层化的情绪表征,它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其内涵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生活更加及时、动态的再现。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现代化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

我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日益优异的基础条件:满足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的资源日益丰富,实现个人潜能与人生价值的条件更加充分,进入社会结构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逐渐拓宽等等。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在生理素质、心理特征、学习方式、群体文化以及经济活动、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在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层面,青年的理性精神、利益意识、个体取向逐渐增强,由此反映在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领域则表现为,青年的自主倾向、现实定位、多样选择日益凸显。这一切都从作为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同时也是青年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的青年社会心理中表现出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日趋加速和深化,青年社会心理的变化也就表现出得更加明显。

一、青年社会心理的现状和特征:朝向现代化的开放与理性。

一)轴心维度的价值观念。

从根本上说,价值观表现于人们在评价事物的过程中对于重要性或意义所做出的选择和比较。价值观念在社会心理体系中占据着轴心地位,人们之间社会心理的差异性实质上表现出了其价值观的差异性。价值观在一种社会文化体系中同样占据着轴心地位,因此,社会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性实质上就表现出其价值观体系的差异性。

在价值观体系中,有一些是处在轴心维度的观念,它们对其他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最具轴心性质的观念有:对于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奉献与索取、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判断。

1、社会主流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得到大多数青年的认同。 从一些实证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对于社会主流文化一直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大多数青年表现出了认同态度。首先,集体取向的价值观仍然得到肯定。

在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上,当今大多数青年依然认同与肯定集体取向的价值观念。但是,与此同时,个体取向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强态势。其次,在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上表现出寻求兼顾的态势。

对于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问题,绝大多数青年表现出了一种希望在奉献与索取之间寻求兼顾的倾向。这种希望在付出之后也能够得到相应回报的心理,表现出了一种务实性的特征。 第三,强调合理利已并非等于损人利已。

在处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上,当今青年价值观念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强调合理的自我利益。然而,绝大多数青年并不认同“损人利已”。“先人后已”仍得到不少青年的肯定。

2、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仍然体现于青年的观念和行为中。 在五四运动85周年之际,《新闻周刊》作了一项主题为“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关于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意义,59%的人认为很重要,40%的人认为有一些作用,1%的人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人认为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可见,大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应有作用给予了肯定。对于有的人大代表提议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被调查者中36%的人非常支持,27%的人比较支持,20%的人未表态,10%的人不赞成,3%的人表示反对。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古代文人的理想,10%的人认为一直“是我的理想”,69%的人认为“我会考虑”,14%的人认为“是别人的事情”,7%的人认为“已经过时”。

尽管处在一个开放和变迁的时代,但当今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仍然表现出了较高的认知度与认同度。而且大多数人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共同存在的。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与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同时并存。

从这里表现出了一个正在崛起大国的青年所应有的良好心态。

还有其他调查结果表明,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规范在当今青年身上普遍存在,最典型的方面有,孝敬父母依然是绝大多数青年所遵从的道德行为规范;节俭观念仍然得到较多青年的认同。

3、青年对待金钱表现出了现代人应有的健康态度。 在某种意义上,金钱观是价值观最重要的表现层面之一。我们正从一种泛伦理为特征的农业社会向着强调价值规律的工业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以及世俗文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金钱角色日益彰显的社会氛围的形成,从而为正确定位金钱这一物质利益的最基本象征符号的作用提供了前提。

一些实证调查表明,大多数青年把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看得比金钱更为重要。大多数青年肯定金钱在社会生活应有的基本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将金钱的作用加以夸大。可以说,在价值观上,当今青年的主流人群对于金钱持有一种现代人所应有的健康态度。

二)个人层面的观念与心态。

1、青年更倾向于选择现实成功型的人生榜样。 世界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是我国数代青年的精神偶像,微软缔造者比尔·盖茨则是当今成功人士的代表。对于这两个人物的评价和选择可以透视出人们人生价值观的状态及其变化。

一项对北京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一般都把保尔和盖茨视为英雄。然而,他们更倾向于将保尔视为精神世界的偶像,更倾向于把盖茨当作现实世界的榜样。

可见,在人生理想上,当今青年更倾向于把事业成功型人物作为自己的实际榜样。

当今青年在人生理想方面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既注重精神的价值,同时又注重物质的价值。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对作为人生道路的具体职业类型选择上,青少年所崇拜的职业与所选择的职业之间存在着差异,换言之,最崇拜的职业并不是最想从事的职业,这一情形反映出在他们的择业观念中,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状态,他们最崇拜的是科学家,而最愿意成为的是企业家,[iv]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出他们人生理想中基本的务实取向。

2、青年的经济自立意识增强且更注重实质方面。 经济自立意识是个体在获得收入、进行理财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它是现代人格结构中应有的基本成份之一,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项基础素质。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日益深入,就业体制、教育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对当今青年的成长历程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与挑战,而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导致了当今青年在独立人格方面的倾向日趋增强。而作为这种自立意识的基础方面,则开始于经济自立意识的形成。

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当今大中学生的经济自立意识正日渐增强。对于“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多)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这一问题,表示肯定态度的占79.

7%。第二个特征是,大中学生的经济自立意识更注重实质方面。明确表示“不在乎打工的具体形式,只要能多挣到一些钱就行”的占36.

3%;表示“没太多想过”的占35.1%,从一定意义上说,“没太多想过”也表明不注重形式。[v]可见,这种经济自立意识更注重把握机会、自我努力,而更少了传统的多重顾虑和“面子”观念。

3、青年的成就动机高涨,能力本位的成才观念正在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一个重要结果并产生巨大能动作用的是,人们追求成功的事业心不断地增强。据一项对北京青年的调查[vi]结果,就目前最想做的三件事而言,青年中比例最高(51.

7%)是“追求事业成功”,表现出了强烈的成就动机或成功需要。与此相关的是,他们的信心、独立意识和个性的增强,由此导致了成才自信度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年对自身取得事业成功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而且这种成功自信度随年龄段从高到低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成才观上的能力本位观念正在形成。对于成才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调查表明,北京青年中比例居前三位的人分别认为是“准确地把握机遇”(56.

3%)、头脑灵活,敢于创新”(53.5%)和“有专业有技术”(39.2%)。

换言之,在多大数青年看来,对成才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主要在于个体方面,并表现出对于主体能动性的强调。

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取方式由世袭(即父辈传承)变成自致(即自我成就),因此,这种状况也就会从人们的成才观上反映出来。调查表明,对于什么是“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青年中比例最高(73.5%)选择“才干”,远远高于选择“有靠山”(11.

5%)、请客送礼”(1.9%)。这种心理实质上又是以对作为人们成才条件的社会现实状况的判断为基础的。

对于“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当前社会给人提供的成功机会如何”这一问题,青年中比例最高(53.3%)认为是变得“更公正、平等”。在现实中,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青年能够获得越来越多向上社会流动的机会,因此,一个更充分强调个人成就的现代社会的来临,是当前青年形成能力本位观念的最深刻根源。

三)人际层面的观念与心态。

1、一般人际交往观念上表现出越来越理智化的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与整个社会中人际互动方面的变化一样,青年的人际交往观念及其行为呈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交往方式更加“间接化”。

由过去更多的面对面互动,如“登门拜访”,变为现今更多的间接化交往或“媒介交往”,如用贺卡、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互致问候。“间接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既进行了交往,又为自己和他人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二是,交往越来越“理智化”。

过去因情绪化或意气发生不必要纠纷的现象时常可见,现今趋向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来妥善处理利益纠纷。当然,这种趋势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消极效应:除了交往越来越“务实化”之外,在个体化趋势增强的同时,也隐埋下沟通减少、人情淡漠的后果。

这表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两面性。

2、恋爱婚姻观念上表现出更加理性、开放的态度。 一些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当今多大数青年对于“双方相爱以后不结婚也可以发生性行为”这样的观念表示认同。青年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甚至认为夫妻之间也可以保留隐私。

婚前财产公证的观念正得到越来越多青年理性地加以接纳。大多数青年对于由于感情破裂而导致的离婚现象表示了接受态度。由于价值观的急剧变迁,青年女性的生育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结婚后不生孩子的观念得到一定比例的青年女性所认可。总之,当今青年对早恋、婚前性行为、离婚等现象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常常把它们列入个人生活方式的范畴加以理解;对婚外恋现象也从很大的宽容性上加以对待;而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及丁克家庭等都在一定数量的青年中成为较时尚的观念和实际选择。

四)社会层面的观念与心态。

1、青年的择业观念和意愿表现出多样性特征。 随着“单位制”的逐渐解体,国家推出市场导向的就业政策,也由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当今青年在择业心理上呈现多元化取向,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择业目标上,更关注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上,职业能否为自己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一条件常常被排序在第一位。第二,随着“铁饭碗”意识的式微,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风险意识开始形成。过去曾受到极度重视的“职业稳定性”,逐渐地被更多的人放在非优先考虑的地位上。

第三,在就业机构选择上,单位意识和“皇粮”意识已很大程度地淡化。人们更青睐自由度较大、自主性较强的从业方式,更愿意选择时代特征鲜明、管理体制规范的从业机构。第四,在职业流动方面,主动变换工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大多数人不仅在择业问题上更倾向于自我决策,而且在流动或“跳槽”问题上也表现出更多的能动性。

2023年国考申论解析

2011年国家公 申论试卷命题思路发生的最大的变化是材料主题省级和市级截然不同。去年的省级和市级试卷虽然材料不同,但都是围绕海洋的开发与保护而展开的。今年则不然,省级试卷的主题是 黄河治理与黄河精神 中华文化 市级试卷的主题是 农民工子女教育与保持城乡文化血脉联系 完全体现了分卷考试,测查不同能力的...

2023年国考申论解析

2011年国考申论解析 作文更加偏向证策 2010 12 07 17 36 分类 公考申论 2011年12月5日16 30分,随着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影响百万考生命运,引起 广泛关注的年度 大餐 2011年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大幕终于落下。但是,作为国家选人用人的重要考试,其透射的政策趋向 考试走...

2023年国考申论解析

2008年 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 试卷解析及答案。第一题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 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分 要求 指明 焦点 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宏政解析 王帅认为关键是看争议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