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申论 阅读材料中的精读及略读法则

发布 2021-12-19 10:33:28 阅读 6969

2013国考申论:阅读材料中的精读及略读法。

则。2023年国家公****公共科目考试分为行测和申论,行测以客观题为主,申论重在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事实和政治的把握能力以及结合所给材料分析整理能力,陕西华图第一时间关注国家公务员局**并及时更新历年真题、资料及技巧。

关于申论,不管是国考、联考,还是选调生、村官、军转干、招警和政法干警考试的申论材料,字数均在七千左右,这么多的材料令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慌乱不知所措,甚至阅读耗费的时间比答题时间更久,这是因为阅读“不得法”所造成的。

华图公****研究中心的此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把握好精读和略读的关系,快速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读法则(一)精读首尾句。

首尾句一般意义上就是此段材料的中心主旨,能够表达段落内容的关键句子,阅读的时候必定精读,勾画出对答。

题有帮助的关键信息。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勾画的时候事先要阅读申论后面的作答题目,根据题目的要求来阅读和勾画信息。简单地来说就是问什么,重点读什么,然后勾画出重点,这样就做到了目的阅读。

二)精读观点句。

观点句一般意义上是说材料中涉及到某些人的观点表达。这部分人的观点一般来说主要有**领导观点、专家学者观点、群众百姓观点等。不同主体的观点表达的信息内容是不同的,这个还是要根据问题来判断,做出勾画和标记。

三)精读论点句。

论点句主要是在议论的段落中,能够清楚地表达段落中心论点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有个共同特征,就是论点句的前后总有大篇幅的说明材料,这些材料一般上多为事件,或者数据。因此,论点句会呈现出“论点在前,论据在后。”或者“论据在前,论点在后。

”的状态。

二、略读法则(一)略读案例。

案例在材料中一般主要表现为国外地区和国内地区的事件。这些案例所起的作用一般有三种:一是做论据,证明论点;二是做对比,指出问题;三是做参考,提炼对策。

这里需要略读的部分也就是第一种情况,用来做论据,证明论点的部分可以略读,快速阅读,不需要把握细节。

二)略读数据。

数据在材料中表现出一大堆直观的数字,而非文字。这些数字所起的作用一般有两种:一是做论据,证明论点;二是做比较,指出问题。这里需要略读的部分和案例一样,就是做论据的数据。

二、实践应用。

现以2023年北京市社招申论第一题为例,做出详细解析说明。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25分)

要求:概况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以下为申论部分材料:

2023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平均每小时就有8人丧命,从2023年开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行人超过2万人,约占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而在城市,行人死亡的比例高达50%左右。一些斑马线甚至变成了“死亡线”:2023年5月12日,杭州市一辆在市区道路上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一位正在过斑马线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谭×;7月30日凌晨,兰州市一辆飞驰的黑色桑塔纳将下班回家途中正穿行斑马线的曹×撞飞后逃逸;8月15日,福州市一辆黑色轿车撞伤走在斑马线上的一男一女,事发后,肇事者的朋友竟称:

“没事,这是小事情,无非给伤者。

一个补偿,能了就ok了嘛。”

解析:画线为精读观点句,但要概括成:部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此信息是酒驾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勾画的为略读案例和数据。

兰州一位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在其所住小区门前的斑马线上,手持砖块,在不到4小时之内怒砸14辆闯红灯的违章车。此事引起近八成的网友支持。支持者认为:

虽然老人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是不合法的,但在道德层面上却是合情合理的。其实,近年来兰州市交警部门对维护斑马线的安全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仍难让市民满意。“大张旗鼓的整治行动大都一阵风,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家住兰州的一位市民说。

解析:画线为精读观点句,是群众百姓的观点,概括为:一些部门的整治行动尚未建立长效机制。没有勾画的为略读案例。

2019国考申论备考 如何找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2012国考申论备考 如何找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 揭开给定资料的神秘面纱了解给定资料是怎样组织的,有助于考生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几千字文字中准确定位材料主题 发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找到揭示问题答案的有效信息。一般情况下,体现主题的材料出现在给定资料的首则与尾则,通过事例 介绍施政方针 引述重要人物讲话...

2023年国考申论申论中常见的材料 过渡材料

申论中常见的材料 过渡材料。黑龙江分校刘佳帅。过渡,是使文章连贯 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文章的各部分是靠过渡来连缀的。用好过渡段 造好过渡句 遣好过度词。其中过渡词一般为关联词,通常是表示转折的,例如然而,其实,实际上,事实上,固然等。过渡句一般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 短句设问...

2019国考申论备考 学会把握申论材料的内在逻辑

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都会发现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那就是难于把握申论材料的内在逻辑性,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将申论材料越读越乱,摸不着头脑,被浩如烟海的材料给打败了。在这里,我们首先归纳一下同学一般会遇到地一些问题。第。一 无法归纳出段落大意,或者说无法把握每段材料的大意。这个问题不是大家的主要问题,因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