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考地级市申论

发布 2022-01-13 00:00:28 阅读 5129

一、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

1.民工子弟学校缺少**的支持,条件简陋,硬件设备差,数量有限;多数无办学许可证,教师离职率高,办学艰难。

2.公立学校门槛高,收费高,多使用自主实验教材,使未解决户籍问题的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3.农民工子女被迫弃学、频繁转学现象严重,多数孩子学习成绩一般甚至不好。

4.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未与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导致出现心理“边缘化”倾向。

二)、在如今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贫困家庭用于教育支出占其收入比例仍相当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已经明显出现了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部分地区“辍学”之风抬头,农民工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但仍有众多农民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倾其全力支持教育的发展,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的第一位,这便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

二、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近年来,我县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明显减少,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已是必然趋势。因此,我县坚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根据当前**财力和群众承受力,我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建设试点学校为重点,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第。

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充分利用“义教工程”教育建设项目,建设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逐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设施,扩大学校规模。第。

二、创办民族寄宿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根据人口分布和地理条件,择中创建寄宿制学校,解决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的问题。第。

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我县紧紧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

通过乡**干部牵头、教师和村干的大力宣传,我县一定能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l县教育局。

2023年9月2日。

三、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为:农村教育的布局调整与撤点并校;较多的流动人口和不稳定的学生生源,导致学校数量锐减;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引发学校经费紧张;校舍被村委会利用、用作厂房、仓库甚至闲置,重建意识淡薄。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如下建议:第。

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充分整合各村资源,以相近村为单位,集中建校,如建设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等,逐步扩大规模,完善各项教学设施。第。

二、实施希望工程战略转移。加大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的投入力度,鼓励流动人口子女就地读书。第。

三、加大**对希望小学的财政支持。适时发动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希望小学教育集资,提高学校的有效投入,避免经费的紧张。第。

四、提高村干部对希望小学的重视程度。村干部对被闲置的校舍应充分加以利用,作为临时教学点,服务周边村民。也可创办幼儿园,解决幼龄儿童上学问题。

四、大作文。

反思乡村文化教育建设和谐乡村社会。

如今社会,乡村文化正在逐渐衰落。民间文化生活的空洞化与农村公共生活形式的淡出,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社会安全感的丧失,都表现了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的缺失。尤以乡村教育文化为根基,乡村教育的危机,直接影响乡村社会文化的建设。

纵观农村教育现状,反思乡村教育文化,主要有以下问题:一、乡村学校缺少**支持,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不完善。二、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稳定,办学艰难,学校数量有限。

三、乡村教学点分散、校点布局不合理。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反思乡村文化教育,共建和谐乡村社会。

第。一、**部门以改变农村教育现状为工作重点,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支持力度。乡村学校一般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不完善,使乡村教育难以提高办学质量。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义教工程”,乡村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等,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其营造稳定的办学地点、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是当务之急。良好的办学条件、完善的配套设施,稳定的学校校舍,才能让学生踏实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部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村教师留守农村。乡村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年轻教师跳槽现象普遍,导致乡村师资力量紧缺,办学艰难,学校数量有限。

因此,相关部门应出台各类乡村教师优惠政策,通过加大对乡村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相关资格认证考试降低准入条件等,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稳定,保证办学秩序的正常进行,避免学校应教师不够,被迫关闭的现象发生。

第。三、调整不合理的学校布局,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乡村教学点分散、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导致办学效益得不到明显提高。

因此,联村办寄宿制学校、创建乡村形象学校是改变乡村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着力调整各地区学校布局和撤并教学点,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工程建设。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办学规模效益的逐步提高,将从本质改变乡村教育,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乡村文化衰落的危机,正在敲响警钟。乡村教育根基的缺失,更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乡村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更令人担忧。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抓住乡村教育这一根基,在反思中成长与进步,为创建和谐乡村社会而共同努力。

2019国考申论

愿君莫做摇摆人,愿君惜取同源血。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外来人员无根化危机。城市与农村 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位来自农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进 在农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乡之间的 摇摆人 这种 无根化 危机的意识在我国社会...

2019国考申论

2011国考申论范文 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目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五保供养 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 自然灾害救助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 教育救助 住房救助 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

2023年国考申论A

2011年国家公 申论 副省级 参 一 认真阅读 给定资料 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 定道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 三善 即 善淤 善决 善徙 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解析 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 给定资料4 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