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

发布 2022-01-11 05:41:28 阅读 3446

1、填空题。

1、昼夜交替是( 地球自转 )造成。

2、( 日晷 )是古代计时工具。

3、( 月相变化 )的周期是一个月或30天。

4、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 )和( 方向的变化 )。

5、地球是个球体,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 白昼 )。背着太向的那面是( 黑夜 )。

6、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 直线传播 )的。

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 红、橙、黄、绿、蓝、靛和紫 )七色光。

8、中间厚,边缘薄的镜叫( 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凹透镜 )。9、空气中的小水珠使阳光发生( 折射 )就形成了彩虹。

10、能发光的物体叫( 光源 )。

11、( 电源、导线、用电器 )和开关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12、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 )。像木头、塑料像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绝缘体 )。

13、磁铁能吸( 铁 ),磁力有( 大小 )。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 磁极 )。

14、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 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 )。

1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多少 )有关。

16、改变( 电流的 )方向和( 线圈缠绕 ) 的方向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17、呼吸时,我们吸入富有( 氧气 )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二氧化碳 ) 的废气。( 肺) 是( 氧气和二氧化碳 ) 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18、(心脏 )和( 血管 )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9、心跳就是心脏的( 收缩与舒张 )。

20、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 肺活量 )。

21、(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2、运动员的心跳次数比普通人( 少 )。

23、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的联系, 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4、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25、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地球自转 )。

26、( 凸透镜 )会聚光线。

27、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包括( 心脏和血管 )

28、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 肺活量 )。

29、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

30、磁铁的同极相互接近时( 会互相排斥 ),异极相互接近时( 会互相吸引 ) 31、( 模型 )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32、凸透镜能使光线( 会聚 ),凹透镜能使光线( 分散 )。

1、常见的简单机械有( 杠杆 )、斜面 )、轮轴 )和( 滑轮 )。

2、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关,有一个轮固定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作( 轮轴 )。3、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 定滑轮),使用它能改变用力方向, 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使用它能( 省力 )。

4、能够传递力量的装置叫做( 传动装置 )。

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通常叫做( 机器 )。

6、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 锥 )、台 )、柱 )和( 球 )四种基本的单形状构成的。

7、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 三角形 )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 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8、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外,还可以用( 根 )、茎 )和( 叶 )等进行繁殖。 9、由于香蕉的种子发育不完全,所以农民一般是把老株砍掉,让香蕉的( 地下茎 ) 长出新芽,长成一棵新的香蕉来繁殖。

10、运动繁殖的两种基本方式是( 卵生 )和( 胎生 )。

11、像鱼、鸡等动物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 卵生 )。

12、像马和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的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 胎生 )。

13、大自然中,成分集中和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 矿物 )。岩石是由( 矿物 )组成的。

14、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比如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属于( 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及各种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15、岩石分为( 岩浆岩 )、沉积岩 )和( 变质岩 )三种类型。

16、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 岩浆岩 );由泥、砂、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 )当地球表面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往往会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由这种方式形沉积岩成的岩石叫( )变质岩

17、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称为( 化石 )。

18、矿物的透明度分为( 透明 )、半透明 )和( 不透明 )三类。

19、(大脑 )和( 脊髓 )合称为人体的神经中枢。人类的确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 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 大脑 )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

20、( 脊髓 )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它既是( 大脑 )和( 躯干 )的联系通道,又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

21、神经分布于人的( 全身 )。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头部 )和( 内脏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躯干)和(四肢)。

22、大脑对人体管理时,左大脑半球支配( 右侧 )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 左侧 )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右半球则偏重于( 管理空间概念 )等功能。

23、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是指( 眼睛 )、耳朵 )、鼻子 )和( 舌头 )。

24、交流就是(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想法 )的任何一种形式。

25、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和别人的**是否合理 )提出疑问。

26、( 大脑 )是人体的“司令部”。

27、地球上的资源分为( 可再生资源 )和( 不可再生资源 )。

28、神经就像**电缆,起着( 传递信息 )的作用。 降低工作难度 )或( 省力 )的装置,都可以称

29、像剪刀、筷子那样能够帮助人们( 做机械。机械可以分成( 简单机械 )和( 复杂机械 )两类。

30、大脑能管理人的( 感觉 )、运动 )、说话 )、情绪)、(记忆 )、分析)和(推理 )等活动,所以被人们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

31、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情绪波动 )、思维反应不灵敏 )等症状。

32、耳朵是( 接受声音 )的感觉器官,( 听神经 )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 听觉 )。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荷兰人是(列文虎克 )。

3、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有(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三种基本形态。

4、最大的细胞是鸡蛋中的(蛋黄 ),搭建生物体的积木是( 细胞 ),胡克 )发现了细胞。

5、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

6、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 细胞 )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7、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 显微镜 )才可以看清楚。

8、不同的生物体细胞的大小和形状都是( 不相同 )的。

9、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 细胞 )的生长发育过程。

10、“沧海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 填海造陆)等。

11、葡萄牙航海家( 麦哲伦 )的航行第一次成功验证了伟大的猜想,地球是( 球形 ) 的。

年,苏联发**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23年,苏联宇航员 ( 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2023年,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拍摄地球**;2023年,我国宇航员( 杨利伟 )坐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 )、平地 )、平原)( 丘陵 )等。

14、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 )、地幔 )和( 地核 )。

15、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这是因为地球是( 球形 )的。

16、地球仪上黄色代表(山地、沙漠 ),蓝色代表( 水 ),绿色代表 ( 平原、耕地、森林 ) 白色代表( 冰川 )。

多年前,东汉时期( 张衡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的仪器,叫 ( 候风地动仪 )。

18、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 ( 风化 )。

19、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 侵蚀 )。

2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 形态 )的变化,另一类是 ( 产生新物质 )的变化。

21、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 )的改变、产生( 沉淀 )或( 气泡 )、发光发热 )等现象表现出来。

22、(温度的改变 )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2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 水星)、(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 土星 )、天王星 )和( 海王星 )。

24、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叫做(恒 )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会发光,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叫做( 行 )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叫做( 卫 )星。

2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 )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 一年)。

2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 水 )星的公转周期最短,(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长。

27、人们把星空分成88个区域,称为( 星座 )。

28、(实验 )是验证假设的主要方法之一。

29、(假设 )是有依据的猜测。

30、( 魏格纳 )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1、对比实验有( 1 )个条件是不相同的。

32、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 这时就要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称为 ( 模拟实验 )。

33、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实验称为( 对比实验 )。34、物体在( 温暖 )和( 潮湿 )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35、世界最高的山脉是( 喜马拉雅山 )。

36、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 两 )种类型。 37、在适宜的温度下,( 乳酸菌 )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8、青霉分泌了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 青霉素 )。

1、(青春期 )是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 10 )岁开始进入这一时期。

2023年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题

一 判断。1 盘山公路实际上是一种斜面2 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3 平常使用的船浆是一种省距离的杠杆4 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省力。5 锋利的斧子劈开木头是运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6 硬度是指抵抗外来刻划的能力,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7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的资源。8 方铅矿富有金属光泽,它含有一种常见的金...

科学总复习

六年二期 科学 复习资料。一 填空题。1 建筑物的结构可分为整体结构 屋顶结构 墙体结构 材料结构。2 欣赏建筑物的美可以从建筑物的造型 图案 色彩 装饰 功能等方面入手。3 人体的组成从外部形态上看是由头 颈 躯干 四肢组成的。4 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加深巩固已学过的教材并且使它系统化,下面x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一 1 我们身边常见的机械有钳子刀筷子等,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作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机械可以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机器 2 数千年前,我们的...